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外科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可以显著缓解骨关节外科患者的疼痛程度,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
  引言
  随着近些年我国骨关节外科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手术作为骨关节外科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尽快缓解,让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本文详细探讨了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以此为改善该科室患者的治疗体验及生活质量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骨关节外科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5例和1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和23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在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4例和1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67岁和24岁,平均年龄为(45.6±1.5)岁。两组骨关节外科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①医护人员根据骨关节外科患者的病症特点,
  利用先進的医疗仪器,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②医护人员参考骨关节外科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症程度,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用药指导,促进患者的病症问题尽快改善。并着重关注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令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③医护人员结合骨关节外科患者的口味偏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此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让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明显增强。④医护人员通过开窗通风、调节温湿度、清洁打扫地面和全方位消毒灭菌等措施,可以为骨关节外科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促进患者病症问题的及早痊愈。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①从我院骨关节外科选取多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通过组建专项小组的方式,为该科室患者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以此为后续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令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骨关节外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包括疼痛评估准确度、止痛方法、疼痛控制及时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②在骨关节外科患者入院后的第1d,医护人员应使用长海痛尺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类型及疼痛频率等,为接下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待疼痛评估表填写完毕后,医护人员应根据该表内容深入分析患者的疼痛原因,并通过物理冰敷、体位指导、药物镇痛、转移注意力法和心理疏导等措施,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问题,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令患者的护理体验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骨关节外科患者及早出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骨关节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护理满意度和疼痛发生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医护人员利用长海痛尺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长海痛尺的刻度范围为0-10,刻度越大代表疼痛程度越强。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6-9代表重度疼痛,10代表剧烈疼痛。并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大代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问卷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问卷评分在60-80分之间,为满意。问卷评分<60分,为不满意。同时利用公式:(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满意度,可以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面对骨关节外科患者,医护人员往往会通过观察体征、优化病房环境、饮食指导、药物干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尽快缓解,让患者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改善。而在此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通过组建专项小组、创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和针对性疼痛干预等措施,可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骨关节外科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骨关节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在缓解疼痛程度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好转,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燕红.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89+92.
  [2]贺春英,李敏.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在肿瘤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3):146-1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开展全科护理规范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全科护理规范化管理。结果:护理前2组的FBG、2hPG水平较高P>0.05,护理后FBG、2hPG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日常的血糖监测、用药指导以及疑问解答等;观察组联合运用全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康复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骨科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0月份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中选取44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功能训练+早期康复护理),从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并发症率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36.34%,依从率68.1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9.10%,依从率95.4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国内老年综合评估机制在老年康复护理中的研究应用效果。方法:2020.01~2021.01,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老年综合评估康复护理。观察指标: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获批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项目研究,《知情同意书》签字,特此总结。  1.2方法  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方法,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参与,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患者70例,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入院。根据研究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综合治疗、常规护理与治疗方法,将其分别对应于35例患者,依次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恰当的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
期刊
【摘要】骨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又称之为矫形外科,其在临床中主要针对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理、病理以及解剖,采用手术、药物或者物理方法保持这一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形态。骨科诊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有显著的提升,能够更加有效的针对病症的具体状况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柔性管理的根本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其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后以非强制性方式对员工进行说服,在实际应用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选取其中的9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4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肝癌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1.2
期刊
【摘要】日的:分析应用产房助产士临床预防护理对产后出血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科接收的80例在本院接收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n=40)和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预防护理,n=40)。结果:两组产程时长比较观察组明显较短(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少(P<0.05),兩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包括早产率、新生儿室
期刊
【摘要】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下,我国急诊医学以及急诊护理学起步虽然较晚,但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尤其其中关键内容、急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方面较为突出。由于当前医疗技术和知识的逐渐普及,所处的岗位条件也产生了一定的多变性,这使得急诊护理教学目标开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需要选择专人带教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开展,并针对急诊护理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布置,依据当前急诊护理学教学现状通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所收治的职业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护理管理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并对照针对安全影响因素开展的护理管理有无更好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职业病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研究,将之前阶段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设定为对照组,而现阶段开展针对安全影响因素护理管理时所收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人数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管理方法方面的明显差异,对两组分别开展护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开展疾病治疗、干预的过程中,选择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对比,评价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成效等方面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相关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方法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相关护理,对分别开展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