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以生为本”理念的城市生态学教学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城市生态学课程特点,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出发点优化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和实地考察为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平等交流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生态学眼睛”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用“生态学大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城市生态学 教学实践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而且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大学教学过程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从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感受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改革[1],突出“以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尤为重要。本文以《城市生态学》课程为例,反映“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一、城市生态学课程特点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2]。由于城市生态学涉及的学科面很广,不仅涉及生态学、气候学、环境学等自然学科,而且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经济学等诸多工程和人文学科,这就决定城市生态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大的拓展性[3]。为了把握城市生态学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开设情况,我们采取了网上检索及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城市生态学的教学显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课程称谓的多样性。
  生态是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生态环境”一词,属于地道的“中国制造”(国外没有该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没有严格区分“环境”与“生态”两个名词的涵义,结果导致“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成为我国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之一,尽管也是较有争议的术语之一[4]。基于这一事实,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城市生态学课程的称谓较多。例如,海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开设的《城市生态学》,广州大学开设的《城市生态》,仲凯农业工程学院开设的《城市环境生态学》,淮阴工学院开设的《城市环境与生态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设的《城市生态环境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尽管课程名称不统一,但授课的核心内容相同。
  2.开设专业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学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兴起的一门以人类活动为中心、以人类栖息地为对象,研究城市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和成果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已经成为热点学科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多个专业开设了城市生态学课程,主要集中在园林、城市规划、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及建筑六大专业。例如,海南大学和河南科技学院的园林专业,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华中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的地理学专业,南京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河南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淮阴工学院的建筑专业,均开设了城市生态学课程。由此可见,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得到了高校多个专业的关注,并列入多个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
  3.课程性质与学时的多样性。
  由于每个高校的专业定位不同,不同高校对城市生态学的课程性质及学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将其作为生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54学时,外加3天的野外实习;海南大学将其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50课时;广州大学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专业选修课,36课时;河南理工大学将其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别为32课时;仲凯农业工程学院将其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18课时;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作为公共选修课,36课时。由此可见,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性质与学时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二、城市生态学教学实践
  1.突出“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以生为本”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5]。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为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所以,教师的教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6]。由于城市生态学涉及学科较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不同,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力求反映国际上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城市生态学是我校环境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然而,两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比较而言,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已先修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生态学等课程,对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能够准确把握,但是,缺乏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格局演变的认识;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能把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格局的演化,但是缺乏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知识,需要强化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的基础知识。针对这种情况,为突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的,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有所侧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重点讲授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物质和能量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重点讲授城市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调控机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两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并掌握有关城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懂得如何用系统思维方式、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2.结合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用“生态学眼睛”观察城市的习惯。
  城市化道路像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又给城市环境本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主动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而不是教师去讲授,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请来自不同城市的学生谈谈自己对已居住多年的城市印象,分析城市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原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我们将课堂搬出教室,把学生带到焦作缝山针公园进行实地考察,以此加深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
  站在缝山针公园的山顶,焦作市全貌尽收眼底,由此学生对焦作市的城市布局、主要大气污染源(烟囱)的位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天气状况的观察可以对焦作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由此请学生分析焦作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此外,通过焦作市缝山针公园的考察,学生了解了缝山针公园的历史背景:由于石灰岩的矿山开采,造成山体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受损。为停止生态破坏,焦作市在此树立一个高20米、直径0.80米、重达20吨的巨型外科手术针,预示着将受损的山体缝合,告诫后人要珍惜地球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如今,缝山针公园不仅是一个供焦作市民登山锻炼、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养成用“生态学眼睛”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2)通过典型案例,锻造学生用“生态学头脑”思考问题的能力。
  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以北京市沙尘暴治理作为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仅局限于城市范围,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对北京市的袭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由于城市生态问题涉及面较多,对城市生态治理也存在一个认知的过程。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造林挡不住尘暴,用树木去阻挡土地荒漠化的效果,远不如用草在源头“捂”土壤明显;再者,在北京这样的半湿润环境地区,造什么林最适合,传统的浅根系杨林是否适合现代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的环境?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工程理念和考虑问题的全局意识,锻造学生“生态学头脑”。
  3.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平等交流氛围。
  欧内斯特·博耶博士指出:“教学是教育和塑造未来的学者,优秀教师能营造一个氛围,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7]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应该占有主导地位。站在课堂上的教师,犹如舞台上的演员。演员要用精美的台词、优雅的舞姿、柔美的声音吸引观众;老师则要用广博的学识、活跃的思想、诙谐的语言来赢得学生。同时,驾驭课堂的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做到随机应变。例如,在国庆60周年前的一次课堂上(晚上),学生被窗外耀眼的烟花所吸引,希望能够暂停课堂教学,仔细品味这难得的庆祝建国60周年的烟花盛宴。为了满足学生的心愿,我停止了课堂教学,让学生细细观察烟火状况。欣赏烟花之后,我让学生针对烟花燃放的环境问题展开谈论:烟花中不同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现代的烟花没有刺鼻的火药味?今天观察到的烟花与过去相比,对环境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且在之后的第二次课堂中,我还播放从在网上收集的有关焦作市庆祝建国60周年的烟花照片,并公布其它城市国庆60周年烟花庆典活动的花费。由此,让学生对该活动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和思考。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教学过程的焦点,要由“教”转移到“学”。针对城市生态学课程特点,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用“生态学眼睛”观察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用“生态学大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活”教能够促使学生“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吴支奎.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教育科学,2009,(2):30-33.
  [2]宋永昌,由文辉,王详荣.城市生态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3]楚光明,宋于洋,王炳举,王雪莲,江萍.案例教学模式在城市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208-209.
  [4]王孟本.“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J].生态学报,2003,(9):1910-1914.
  [5]谢树浩.“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高教探索,2009,(3):133-134.
  [6]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2.
  [7]吴文嫔.法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1-53.
其他文献
选取由三种具有典型横截面形状的纤维(兔毛、晴纶和粘胶)组成的混纺纱作为研究对象。经过高通滤波、二值化后,对输入图象进行细化。为了消除存在的孤立点或孤立团,本文对 Hil
聚乙烯醇(PVA)的生物化学降解是近年来生态界关注的问题。由于 PVA 广泛存在于印染厂、维尼纶厂、效合剂的废水中,降低了废水的可生化性,PVA 的生化降解成了提高这些废水生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讲解,并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网络性能为例,从作用上体现了网络数据库在市场上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网络数据库能实现远程分布式数据的传递与整合,符合跨地域或跨国公司的分布特点,能满足这类公司的数据处理需求。另外网络数据库对数据的综合处理,通过简单的过程控制语句能迅速地在上千万条记录中提取出用户需要的数据。网络数据库高速、快捷、准确地操作为商业事
2008年2月24日,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宣告成功改制。公司高层透露,诺奇将争取在2009年登陆深圳创业板块上市,然后再转向中小板块或主板。公司顺利完成股改,为诺奇通往资本市场铺平了道路。  政府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2007年1月18日,为期三个月的诺奇股改全面完成。诺奇股份成立大会上,泉州市和开发区两级政府官员在致词时,都提到了“第一家”的概念,这也是诺奇一直引以为豪的故事
法国当代著名宗教哲学家、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在研究过多部文学作品后提出了著名的三角欲望学说,简言之,即人的欲望是由他者引起的,他者扮演的欲望介体的角色。而著名精神分
摘要: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的外在和内在形象,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历史、文化、实力等综合因素。本文论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形象 历史文化名城 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一、城市形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对外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全方位提高城市的品位,甚至引导城市发展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对快速凝固Cu-Zr合金析出过程中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时效析出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速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合金经550℃时
摘要: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劣势及必要性的同时,对其发展第三方物流应具备的条件提出看法,正视我国铁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现实意义,综合以上论述,适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铁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铁路运输;第三方物流;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介绍了纺程加热一步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中的远红外加热法。为了弄清纤维力学性质随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化,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纤维结构形成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的分离技术,
来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 La_(0.8-x)Ca_0.2MnO_3钙钛矿多晶样品,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样品的钙钛矿结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并估算了颗粒度及粒径分布情况,用 PAR155型振动样品磁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