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之意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境,无论是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还是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他们都强调意境,更注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意境在诗歌中的地位犹如房屋的梁柱,诗无意境全然会崩塌于字词的组合之间,更谈不上诗的价值与美感。所以,诗之意境,高于诗之形式,高于诗之风格。
其他文献
汉代“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观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谶纬之学兴起。在文学艺术上,谶纬的神幻色彩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素材,两汉乐府诗就是一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的散文为历代学者推崇,誉之为“六一风神”。玗徐委婉是其重要的美学特质之一。它的形成,一方面是欧公刚柔相济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又源于他淡定从容的
《水浒传》里,宋江和燕青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出小说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忠义和不羁。这两大主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道互补”的艺术体现,使水浒传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
李商隐的诗中大量运用象征比托手法,本文主要对李商隐诗中宓妃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商君书》是关于商鞅思想的一部子书,反映了其变法的主要思想和政策措施。但由于商鞅本人背负刻薄寡恩的恶名,且秦朝仅二世便亡,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武帝后独尊儒术,《商君书
“气”论渊博复杂,自古论文皆重气,为文重养气,“养气”说可谓是“气”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作主体去探讨“养气”说,把握历代文人“养气”之法。
妓女这一职业,虽为儒道大家所不齿,却依然随着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发展。受封建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更不用说靠倚楼卖笑生活的妓女,其地位低下可想而知。自
《礼记》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伴随着人文精神不断延伸发展,着重于通过一些典章制度来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来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本文从文本角度出
在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史上,南宋严羽的《沦浪诗话》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诗辩》是其诗歌创作趣味的集中体现。在《诗辨》中,严羽对宋诗创作中存在的尚理、尚才学、不求余味等问题
李白诗歌有自己委婉、细致的一面。不仅只有豪放、热情,也有温柔的性格,他的思想感情细致的一面往往被人们忽视。对比的写李白的诗更高一筹,以及李白诗歌给人的美感。李白本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