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计算机课程是高职教育中应用型最强的专业之一,近年来因为企业认同度高而需求量攀升。计算机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因此探索课程设计的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高职计算机老师一直研究的课题。计算机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培养目标明确等特点,本文旨在探求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关键词:行动力;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6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位逐渐增强。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课程基本理论与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的一门桥梁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可以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设计是高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计算机课程设计则更有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行动步骤、行动计划和行动目标,从而提高高职计算机学生的素质。
  1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般模式
  同计算机普通理论课堂教学不同,计算机课程设计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课程,能够非常鲜明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专业素质水准的有力杠杆。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般大都是教师提出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被动地接受,然后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指定的题目,其间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这种模式通常导致以下一些问题出现:
  (1)课程设计的题目通常都是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进行命题,但是并不是每个命题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学生在不了解专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会感觉到迷茫,甚至厌烦的情绪,最终导致课程设计不理想,偏离教师给出的研究方向。
  (2)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是起指引、答疑和跟踪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作用,学生自己是整个设计的主角。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般都是教授、博士,每天的工作量极大,而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太强,指导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细致的指导。这样,学生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无助的情绪,最后致使课程设计失败,被指导教师退回。
  (3)高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与积极性的问题。同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学校招生范围扩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各种层次的学生都会碰到,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已经相当高,而有的学生的专业水平相对较差,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的时候没有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实践操作,导致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脱节,这样,他们的课程设计就会无疾而终。
  2行动力引导方向的课程设计
  行动力引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指定行动步骤,而应该是教师给出行动方向和学生执行行动力的有机统一。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执行力了解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和方向。学生根据自我的行动执行力,可以知道自己进行的课程设计所需求的能力,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所培养的实践方向,从而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计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在整个计算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行动力引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选题
  指导教师在给出多个课程设计的命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的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选题作为行动力引导方向的第一步是关系到课程设计的后续部分的关键一步,一旦课程设计的选题定下来,以后的课程设计的过程都将围绕这个选题中心展开。学生在执行这个行动力的时候,指导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再执行,选题原则是创新性和可行性。创新性要求选题角度新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行性要求选题是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解决相关问题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命题之余,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在征得指导教师的询问和同意之后,可以进行自己有所想法的课程设计,不一定都局限在教师给出的命题中。教师非常鼓励高职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专业水平进行自己课程设计的命题和后续操作。
  2.2收集资料
  在执行了选题的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了。收集资料作为行动力引导的第二大步,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信息载体工具,收集各种有效的和选题相关的资料。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选题的相关性提供资料,当然更多的是教师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库、网站、报刊、图书等资料来源。教师在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性、实效性和丰富性作为衡量学生执行行动力的标准。科学性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正确,材料真实,符合规范的参考文献;时效性要求所收集的资料是当下计算机应用的热点,符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丰富性要求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内容详实丰富,是充分利用书刊网络等媒体查阅的相关资料。收集资料这个行动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教师在这个行动力上要经常地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概况,要敦促学生执行好这个行动力,因为这一步是关系到整个课程设计成败与否的关键。
  2.3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最能体现课程设计特点的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向学生说明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关键要素,也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历届学生课程设计的优秀方案。学生在制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对自己的选题和收集的资料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在脑海里生化成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在这个行动力导向的步骤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和教师沟通,获得设计方案的最为细节性的步骤过程。
  2.4课程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过程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中心。学生一般在课后完成,在课后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学和指导教师经常性沟通和讨论,可以咨询自己遇到的难题和讨教更为科学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步骤,探求多种方法,使自己的设计层次分明,观点鲜明,说服力强。设计过程是考验学生静下心集中注意力和精神的过程,要求学生精准和稳妥,切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心浮气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详细记录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以便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出处。
  2.5课程设计结果报告
  这是课程设计的行动力导向的最后一步。学生在做最后结果报告的时候,要将自己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部展现出来。结果报告要表达科学,结论明确,逻辑严密;要有表现力,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成果丰富,有吸引力等。学生要强调自己在课程设计之后综合能力的提升,展现自己在课程设计之后对专业的态度、热情和是否继续探索的兴趣。
  3总结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以行动力导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方式,还保证了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之后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设计之后获得对自己专业的全面的了解和自己能力的认识。笔者个人认为以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高职学校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石熙,韦鹏程.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设计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冷永平.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方向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7(11).
  [3]王海霞.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J].职校论坛,2008(28).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移动平台网络和能耗方面的限制,应用开发者实现并维护一个移动端与服务器端可靠的、低能耗的消息通讯服务代价较高。面向移动平台的消息通讯服务为移动应用提供了即时
<正>对于现代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而言,研究方法就好比一把"利器",能够"披荆斩棘",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文化有"重道轻器"的基因,很多人认为,只要内容好,形式并不重
在基于IEEE 802.11e标准的无线Mesh网络中,由于802.11e机制中保障多媒体传输服务质量的参数(如竞争窗口、传输机会等)是静态分配的,且所有支持该协议的通信节点均使用相同的参
一、研究缘起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文化领域当前的现实问题.强调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文化发展从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文化发展质量与文化发展效益
一、江苏先导产业战略升级思想及宏观目标(一)核心思想:竞争优势→控制权在某一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已经无法稳定有效把握发展窗
对于Xen网络工作模式来说,高负荷网络环境下大量的CPU资源将会被频繁到达的网卡中断占用,导致系统遭遇性能瓶颈,提出一种可以根据网络繁忙程度进行轮询的中断自适应调整机制,
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根据诺瑟姆城市发展曲线,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外延式扩张与存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