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宇宙模型中的“道”--C.S.路易斯“中世纪模型”及其现代主观论批判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 S.路易斯的《被弃的意象》描绘了作为"中世纪艺术巅峰之作"的中世纪宇宙模型,是阅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作品"迄今为止的最佳导读"。本文探讨路易斯中世纪宇宙模型中代表客观价值信念的"道"(Tao)如何构成他对现代性价值主观论的批判。本文先描述并评析中世纪模型的客观价值之"道"及其种种表达,并结合对路易斯另一力作《人之废》的分析,呈现路易斯对于"道"的捍卫与失"道"之现代"主观论毒害"的批判,进而论证欧洲中世纪模型的客观价值之道对于现代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导致的几大现代性症疾的光照与纠正,并指出该现代性批判的当下意义。
其他文献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笃信生物磁疗术,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反对"视觉专制",二是反对华兹华斯过于贴近真实生活的诗学理念,三是向往磁疗师用眼说服他人的能力。生物磁疗术由此促发了他的玄幻诗作:他反对视觉专制,转而开启了一种与"祛魅风"小说截然相反的"复魅风"作品;"用眼控制人"的母题推动玄幻诗情节的发展;《忽必烈汗》中疯癫的诗人用双眼获得了受众的信任和朝拜,这幅画面也表征着柯尔律治对玄幻诗歌的理论思考。
古希腊人的财富观念从荷马的《奥德赛》到阿里斯托芬的《财神》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间王政革新为民主政制。《奥德赛》中家财、家政与王政结合为一体,均系于奥德修斯的智慧与君王统治技艺。而奥德修斯的统治技艺与其生死命运又以宙斯的神性-正义这一神义论作为自身的基石。立法者梭伦实行民主改革后,商业与贸易(包括赚钱术)成为隐形的最高的统治性技艺,某种意义上还是正义的化身。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哲人柏拉图等对此做出深刻的反思。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财神》的主人公则意欲通过财神让自己变得自足,以摆脱宙斯的统治,从而分离宙斯的神性
夏尔·贝洛长期被视为童话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经数百年接受习惯的沉淀,他与"儿童文学"间的关系似已变得毋庸置疑,消弭了从其他角度解读贝洛童话生成的可能。本文从17世纪的相关史实入手,试图重塑贝洛的创作愿景与所在的文学空间:他的故事根植于沙龙文学"仙女故事"的互文性网络之中,是参与"古今之争"博弈的武器,对文本细节的分析更能证明其目标读者并非儿童,而是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
16、17世纪瘟疫频发,盖伦医学的疾病内因论为帕拉塞尔苏斯药学的疾病外因论所取代,入侵身体而诱发疾病的毒药被认为具有药理疗效。英格兰政府把外来移民想象为有医治功能的毒药,可有效维护英格兰政治有机体健康,以转移国民对国内矛盾的关注。《威尼斯商人》演绎"以毒攻毒"医学话语的政治内涵:夏洛克试图谋害安东尼奥隐喻当时犹太人对英格兰身体的病毒式入侵,面对威胁时国民接受王室贵族领导一致对外而形成民族共同体,显示外来移民对王国的医治疗效。安东尼奥捍卫外来移民特权与当时英格兰议院对该议题的辩论类似,不同人物对外来移民
里尔克与策兰诗歌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里尔克、策兰的"玫瑰"诗入手,管中窥豹地探究里尔克对策兰的影响以及策兰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揭示策兰如何通过有意地引用里尔克的诗歌意象,再加以脱胎换骨的改造,就此汇集成了德国现代文学"否定性抒情诗"中的"一股清流"。
作为北京大学与悉尼大学2019年重点合作项目之一,由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世界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学与全球南方"(World Literatures and the Global South)暨第三届世界文学学会年会于8月23日至25日在悉尼大学圆满举行,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约一百位代表与会。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悉尼大学历来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地毯里的图案》通过讲述叙述者、科维克及格温多琳与名作家修·维瑞克的交集,再现了他们对维瑞克的创作主旨的迥异理解。叙述者自作"聪明",将评论维瑞克的小说视作提高自己声望的工具。科维克坚持遵循以善良为根基的做人准则,提倡撰写以真诚为核心的文学评论,逐渐领悟到维瑞克的创作主旨,赢得格温多琳的爱情和"文学批评的桂冠"。叙述者尽管以其"聪明"最终发现了"地毯里的图案",但他深陷功利主义泥沼,在与维瑞克、科维克、格温多琳和德雷顿的交集中暴露出其自私、虚荣、冷漠和恶毒的本性。格温多琳
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的"触摸真实"不是要以文本及其碎片为史料或论据来对"历史真实"进行复原,也不是要以所谓的"历史真实"为依据,来锁定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触摸真实"是要以并置的文本及其碎片为垫脚石,通过"让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成为彼此的厚描"的手法,对文艺复兴和现代早期英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意识形态状况进行阐释,从而提供一种重新建构历史和重新解读文学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燕卜荪是20世纪一位具有原创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文学批评家。从《朦胧的七种类型》到《复杂词的结构》,燕卜荪对英国文学文本中大量词语及其意义的生成和演变进行了从内涵到外延、从语义到语境的挖掘和研究。本文着重考察和梳理燕卜荪对"含混"和"复杂词"及其内在机制形成的界定和探讨,分析"浓缩教义"如何使得词语背负复杂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关系,从而导致词语意义的生成、变化和沉淀。文章还对对燕卜荪的"复杂词"和威廉斯的"关键词"进行对比,以期揭示二者之间的独立取向和共同目标,最后得出燕卜荪是一位文化语义
M. H.艾布拉姆斯将华兹华斯诗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归属指向"艺术家"的"表现论"这一划分至今依然是国内外学界主流认识。然而,华兹华斯诗文书信表明,他一直奉行的是指向"读者"的"实用论"创作理念。正是这一理念决定了他诗歌题材和诗歌语言选择策略及诗歌价值评判标准。华兹华斯诗学的"实用论"倾向既是他积极因承古希腊罗马以降"实用论"诗学传统的结果,也是他深沉关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共同体"瓦解、劳动者被异化为"工具或器具"、"攫取和消费"导致道德滑坡、流行文学迎合"善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