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关系着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普遍特点,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分析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对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要求。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2-136-01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高校中3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9.32%,35岁以下的为54.23%,青年教师已承担起高校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把这支年轻教师队伍建设好,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学历普遍提高。近年来高等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全部是硕士或博士,部分学校的一些专业要求海归博士。从各高校引进教师的条件分析,硕士毕业进高校已经困难,大部分高校引进的重点是博士。
2、待遇期望值高。由于引进的教师学历高、年龄已近30岁,面临结婚、住房等现实问题,青年教师对待遇的期望相对提高。对是否晋升、出国进修、申报科研项目等机会特别关注,导致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表现突出。
3、师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薄弱。一些青年教师完成讲课任务之后就走人,也不进行辅导答疑。缺乏与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心理动态和价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关怀,工作责任心缺乏;只教书不育人,师德水平不高。
4、教学经验普遍缺乏。由于教学任务重,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仅经过短暂的教育理论岗位培训就取得所谓的合格证,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一些高校因扩大规模上层次,新进的博士教师不经过试讲就上讲台。有的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照“屏”宣科,往往造成一停电就不会讲课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1、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其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态度。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对其教育对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步入成人阶段的青年人,他们对教育者既听其言,又观其行。这就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道德的实践者,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就应当是这样的人;教师不可能把自己也没有的东西传授给学生。青年教师必须把师德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既教书又育人,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热爱,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做学生的楷模。
2、一定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育界提倡的传统美德。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创造师生间和谐的氛围;关爱学生,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材。要做到关爱学生,必须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本,做一名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与信任的教师。
3、应具有獻身精神,做到淡泊明志。大学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生活是清苦的。青年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发财,就不要留在大学;要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也不要留在大学。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授也不会比商人、企业家或体育、文艺明星更有钱。大学教师的献身精神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大学物质条件比以前要好的多,而且会逐步提高和改善,更应当坚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4、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适应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青年教师必须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一刻也不放弃搞科研。即使暂时没有条件开展研究,思想上也不能停顿,要定时阅读权威的学术刊物,跟踪本专业的最前沿研究。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备课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反复研究教材、选定讲课内容的过程,讲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要备好课首先是吃透教材。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法,应尽可能参阅不同作者、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材,取其精华,写出适合自己的讲稿。其次是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掌握情况,尊重理解学生,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2、改革教学内容,讲究授课艺术。每次课的讲授内容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本学科国际国内知识的前沿,补充教材不够完善的地方,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年年用老讲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一次,自己提高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讲究授课艺术,努力形成自己的授课特色。研究表明,教师的着装、手势、动作甚至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影响。一个博学多才、阅历丰富、庄重大方而又不失幽默的教师能产生出生动的讲课效果,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讲课效率。
四、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勤于思考。学生要遵循教师的讲课思路积极地思考,认真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讨论题、思考题、作业等要专心研究,独立完成。
2、勤于动手。首先做好课堂笔记,这对学生掌握新知识非常必要。其次预习教材,把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做好标记,以便在听课和复习时有所依据。
3、勤于动口。对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应积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在讨论会、演讲课、试讲课上要大胆发言,畅述己见。学生应与老师、同学多讨论问题,这对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动手、动口,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要求学生做到这三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这三者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责 编 若 佳)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2-136-01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高校中3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9.32%,35岁以下的为54.23%,青年教师已承担起高校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把这支年轻教师队伍建设好,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学历普遍提高。近年来高等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全部是硕士或博士,部分学校的一些专业要求海归博士。从各高校引进教师的条件分析,硕士毕业进高校已经困难,大部分高校引进的重点是博士。
2、待遇期望值高。由于引进的教师学历高、年龄已近30岁,面临结婚、住房等现实问题,青年教师对待遇的期望相对提高。对是否晋升、出国进修、申报科研项目等机会特别关注,导致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表现突出。
3、师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薄弱。一些青年教师完成讲课任务之后就走人,也不进行辅导答疑。缺乏与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心理动态和价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关怀,工作责任心缺乏;只教书不育人,师德水平不高。
4、教学经验普遍缺乏。由于教学任务重,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仅经过短暂的教育理论岗位培训就取得所谓的合格证,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一些高校因扩大规模上层次,新进的博士教师不经过试讲就上讲台。有的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照“屏”宣科,往往造成一停电就不会讲课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1、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其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态度。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对其教育对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步入成人阶段的青年人,他们对教育者既听其言,又观其行。这就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道德的实践者,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就应当是这样的人;教师不可能把自己也没有的东西传授给学生。青年教师必须把师德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既教书又育人,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热爱,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做学生的楷模。
2、一定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育界提倡的传统美德。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创造师生间和谐的氛围;关爱学生,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材。要做到关爱学生,必须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本,做一名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与信任的教师。
3、应具有獻身精神,做到淡泊明志。大学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生活是清苦的。青年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发财,就不要留在大学;要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也不要留在大学。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授也不会比商人、企业家或体育、文艺明星更有钱。大学教师的献身精神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大学物质条件比以前要好的多,而且会逐步提高和改善,更应当坚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4、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适应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青年教师必须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一刻也不放弃搞科研。即使暂时没有条件开展研究,思想上也不能停顿,要定时阅读权威的学术刊物,跟踪本专业的最前沿研究。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备课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反复研究教材、选定讲课内容的过程,讲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要备好课首先是吃透教材。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法,应尽可能参阅不同作者、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材,取其精华,写出适合自己的讲稿。其次是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掌握情况,尊重理解学生,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2、改革教学内容,讲究授课艺术。每次课的讲授内容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本学科国际国内知识的前沿,补充教材不够完善的地方,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年年用老讲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一次,自己提高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讲究授课艺术,努力形成自己的授课特色。研究表明,教师的着装、手势、动作甚至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影响。一个博学多才、阅历丰富、庄重大方而又不失幽默的教师能产生出生动的讲课效果,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讲课效率。
四、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勤于思考。学生要遵循教师的讲课思路积极地思考,认真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讨论题、思考题、作业等要专心研究,独立完成。
2、勤于动手。首先做好课堂笔记,这对学生掌握新知识非常必要。其次预习教材,把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做好标记,以便在听课和复习时有所依据。
3、勤于动口。对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应积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在讨论会、演讲课、试讲课上要大胆发言,畅述己见。学生应与老师、同学多讨论问题,这对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动手、动口,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要求学生做到这三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这三者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责 编 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