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姚明不仅在个人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推动了中美间文化交流,更带动了国内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研究姚明的个人品质特征,可以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启示。
关键词:姚明;品质;启示
姚明2011年7月20日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使媒体评论为“一个时代的落幕”[1],数年来围绕姚明的报道、新闻逐渐归于沉寂。但姚明的榜样作用不会就此消失。我们看到他依然活跃于公益活动,依然活跃于体育文化的推动,也依然拼搏于商业领域。姚明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外在因素,但其内在品质却是决定性的。
一、“姚品质”的内涵
“人的品质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性特征,个人在其行为整体中所展示的素质、人品和价值意义”[2],具有社会性、稳定性、价值性等特点。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也是人的发展。研究一个榜样的品质,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其行为模式,以及由行为模式引致的成功或者失败。于姚明而言,其个人品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勤奋上进
众所周知,除了2.26米的身高,姚明并不是天赋异禀。左耳失去大部分听力,与教练和队友交流时只能用右耳;两肩窄而胯骨大,影响篮下对抗及转身;跟腱短和刀削脚,跑跳受影响并容易脚部疲劳。但“没有人比姚明打球更勤奋”[3],他成为最早到达训练中心而最晚离开的人,姚明以他的勤奋弥补了身体条件的不足,并很快成为篮下悍将。即便在养伤阶段,他依旧会看录像、做上肢训练。应该说,姚明的勤奋上进,是他事业成功的部分原因。
2.大局意识
与普通媒体强调的爱国主义不同,姚明在职业生涯中表现更多的为大局意识,而大局意识也恰恰是一个人的内化品质。诚然,姚明对于中国国家队,从来是招之即来,在队友休假时奔波于中美之间,而这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在赛场上,正如队友评价的,“姚明是一个无私的选手,愿意将球传向场上任何一个角落”[4],大个子中锋往往吸引对手包夹而很难接球,但可以使队友轻松投篮,这体现的是以球队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这种以国家利益、以团队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是姚明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原因。
3.社会担当
早在2003年,姚明就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程回国发起一场抗非典大型活动;2005年带领几名NBA球员,参加了“艾滋病预防及教育活动”;2007年发起“姚纳慈善之旅”,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建设希望小学;2008年成立姚基金,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姚明还积极投身于环保公益事业,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宣传语深入人心。姚明的这种社会担当,更奠定了姚明的社会地位。
4.友善宽容
没有人否认姚明是极具个人魅力的,这种个人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风趣幽默,还表现在他的宽容练达。当奥尼尔扬言用手肘教训他时,他调侃说受对方多肉的手肘攻击应不会太疼;现实中我们看多了网络名人的睚眦必报、冷嘲热讽,却很难看到像姚明一样,在涉及自身的网络形象时还能心态平和、宽容。可以说,姚明的这种品质也是他良好形象的构成要件。
5.坚韧乐观
如《今日美国》2002年的报道所称,姚明的NBA以“吃鸭蛋”局,以《今日美国》为例,该报纸同年度对于姚明的56篇报道中,只有11篇为褒扬性质的。可以说,姚明是承受了压力的,但这种压力随着他的出色表现得到缓解
二、“姚品质”带给我们的启示
当人们慨叹青少年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时候,却忽视了“人的品质是人的行为的品质,人的行为是人的品质中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存在彼此依存关系。”不容否认,人的品质与人的行为是有关联性的。于青少年来说,规范行为应从培养品质入手。
1.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吃苦耐劳对于每一个人,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最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青少年吃苦耐劳品质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中学生群体来看,住宿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衣物都要积攒起来家长洗,从不参与家务劳动等,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不在少数。吃苦耐劳是青少年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这种品质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业、事业上的行为方式,从而引致学业不精、工作不利。
2.培养乐观积极的品质
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相伴的是中国家庭的少子化现象。众多的青少年成长于家庭成员的关爱当中,缺乏直面困难的挫折教育。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场考试失利就会跳楼身亡,而一次家庭矛盾也会使孩子离家出走。青少年应该明白,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世界不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不会围绕一个人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困难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勇于解决困难才能获得个人成长。
3.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来说,学生角色是主体。我们不能要求青少年像姚明一样,有多大的社会担当,但青少年可以要求自己,以一己的力量,铸造社会正义的脊梁。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既是履行了家庭责任,也是履行了社会责任。从某一层面来说,可能更加重要。
4.培养善良宽容的品质
没有人不会为黄洋因向室友投毒获罪而感到惋惜,同样没有人认为他不该为此受到惩罚。当青少年置身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时,如何与人和谐共处,是应该学习的一项课题。培养青少年善良宽容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就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正如文章开始提到的,姚明退役并不会消磨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样,青少年从偶像身上挖掘应该培养的品质,而不是盲目追星、从众,从自身品质培养入手,进而规范行为方式,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帅.姚明——一个背景的离去一个时代的落幕[J].NBA特刊,2011,08:68-75.
[2]卞桂平.人的品质与行为刍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1:56-60.
[3]刘颖余.姚明的四步舞曲当代劳模[J].2010,10:54-57.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姚明;品质;启示
姚明2011年7月20日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使媒体评论为“一个时代的落幕”[1],数年来围绕姚明的报道、新闻逐渐归于沉寂。但姚明的榜样作用不会就此消失。我们看到他依然活跃于公益活动,依然活跃于体育文化的推动,也依然拼搏于商业领域。姚明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外在因素,但其内在品质却是决定性的。
一、“姚品质”的内涵
“人的品质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性特征,个人在其行为整体中所展示的素质、人品和价值意义”[2],具有社会性、稳定性、价值性等特点。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也是人的发展。研究一个榜样的品质,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其行为模式,以及由行为模式引致的成功或者失败。于姚明而言,其个人品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勤奋上进
众所周知,除了2.26米的身高,姚明并不是天赋异禀。左耳失去大部分听力,与教练和队友交流时只能用右耳;两肩窄而胯骨大,影响篮下对抗及转身;跟腱短和刀削脚,跑跳受影响并容易脚部疲劳。但“没有人比姚明打球更勤奋”[3],他成为最早到达训练中心而最晚离开的人,姚明以他的勤奋弥补了身体条件的不足,并很快成为篮下悍将。即便在养伤阶段,他依旧会看录像、做上肢训练。应该说,姚明的勤奋上进,是他事业成功的部分原因。
2.大局意识
与普通媒体强调的爱国主义不同,姚明在职业生涯中表现更多的为大局意识,而大局意识也恰恰是一个人的内化品质。诚然,姚明对于中国国家队,从来是招之即来,在队友休假时奔波于中美之间,而这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在赛场上,正如队友评价的,“姚明是一个无私的选手,愿意将球传向场上任何一个角落”[4],大个子中锋往往吸引对手包夹而很难接球,但可以使队友轻松投篮,这体现的是以球队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这种以国家利益、以团队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是姚明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原因。
3.社会担当
早在2003年,姚明就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程回国发起一场抗非典大型活动;2005年带领几名NBA球员,参加了“艾滋病预防及教育活动”;2007年发起“姚纳慈善之旅”,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建设希望小学;2008年成立姚基金,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姚明还积极投身于环保公益事业,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宣传语深入人心。姚明的这种社会担当,更奠定了姚明的社会地位。
4.友善宽容
没有人否认姚明是极具个人魅力的,这种个人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风趣幽默,还表现在他的宽容练达。当奥尼尔扬言用手肘教训他时,他调侃说受对方多肉的手肘攻击应不会太疼;现实中我们看多了网络名人的睚眦必报、冷嘲热讽,却很难看到像姚明一样,在涉及自身的网络形象时还能心态平和、宽容。可以说,姚明的这种品质也是他良好形象的构成要件。
5.坚韧乐观
如《今日美国》2002年的报道所称,姚明的NBA以“吃鸭蛋”局,以《今日美国》为例,该报纸同年度对于姚明的56篇报道中,只有11篇为褒扬性质的。可以说,姚明是承受了压力的,但这种压力随着他的出色表现得到缓解
二、“姚品质”带给我们的启示
当人们慨叹青少年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时候,却忽视了“人的品质是人的行为的品质,人的行为是人的品质中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存在彼此依存关系。”不容否认,人的品质与人的行为是有关联性的。于青少年来说,规范行为应从培养品质入手。
1.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吃苦耐劳对于每一个人,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最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青少年吃苦耐劳品质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中学生群体来看,住宿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衣物都要积攒起来家长洗,从不参与家务劳动等,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不在少数。吃苦耐劳是青少年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这种品质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业、事业上的行为方式,从而引致学业不精、工作不利。
2.培养乐观积极的品质
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相伴的是中国家庭的少子化现象。众多的青少年成长于家庭成员的关爱当中,缺乏直面困难的挫折教育。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场考试失利就会跳楼身亡,而一次家庭矛盾也会使孩子离家出走。青少年应该明白,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世界不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不会围绕一个人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困难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勇于解决困难才能获得个人成长。
3.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来说,学生角色是主体。我们不能要求青少年像姚明一样,有多大的社会担当,但青少年可以要求自己,以一己的力量,铸造社会正义的脊梁。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既是履行了家庭责任,也是履行了社会责任。从某一层面来说,可能更加重要。
4.培养善良宽容的品质
没有人不会为黄洋因向室友投毒获罪而感到惋惜,同样没有人认为他不该为此受到惩罚。当青少年置身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时,如何与人和谐共处,是应该学习的一项课题。培养青少年善良宽容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就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正如文章开始提到的,姚明退役并不会消磨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样,青少年从偶像身上挖掘应该培养的品质,而不是盲目追星、从众,从自身品质培养入手,进而规范行为方式,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帅.姚明——一个背景的离去一个时代的落幕[J].NBA特刊,2011,08:68-75.
[2]卞桂平.人的品质与行为刍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1:56-60.
[3]刘颖余.姚明的四步舞曲当代劳模[J].2010,10:54-57.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