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学术越来越远的学术圈会议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英男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生

  虽入隆冬,但却正是一年中学术会议热闹的光景。各个学校的知名教授、青年教师以及有想法的研究生,无不是高铁站中申项目、航班线上赶论文。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如此繁忙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参加学术会议。参会是一件苦差事:不仅打乱了日常工作生活安排,还要在周末原本休息的时间里高强度地赶路、听报告、作报告;有时甚至需要自己搭上路费与食宿。但大家却对参会都乐此不疲,除了无法被寒冬浇灭的学术热情,“圈子”因素是参会者心照不宣的答案。
  现实地说,学术会议更准确的名称是学术圈会议。通过短则一两日、长则三五天的议程,在一场场看似激烈的论辩、或许尖锐的提问以及刚开始就要结束的商榷里,还有貌似自然而然地落座顺序、桌签排位、晚宴席别安排中,我们不难发现:做学问的人未必都去参会;但参会的人,却大概率都在一个“圈子”内。
  虽然我们常说学术讨论是一个对等、平等交流的场合,但这个圈子也有核心与边缘的秩序,大致来说是由知名教授、核心期刊编辑、青年教师以及半只脚踏入学术门槛的研究生组成。精英教授依托多年积累的学术声望、行政地位、项目资源以及不再沉重的发表考核压力和虽然繁忙但总能挤出时间的日程,往往作为会议的发起人,或是致辞或是总结,角色重要但未必是会议现场主角。而他们的学生,先是博士生再是硕士生偶尔还有试图进入“师门”的本科生则是会议的筹备方,他们是负责办理食宿车旅与迎来送往。准确来说,虽然会议的成败与之关系密切,但他们并没有“学术”更谈不上入“圈”。
  青年教师与核心期刊编辑则往往承担了会议现场的重头戏。青年教师的“戏份儿”是在主席台或演讲台上,是在会议成文议程之内,他们要发言、讨论、评议甚至做主旨演讲,还要在研讨环节结束后的茶歇接受参会研究生们微信好友的申请。核心期刊编辑的“镜头”则是在主席台下甚至是毫不起眼的角落,但大家总能找到他们所在,围绕在身旁,互加微信后讨教“学术论文到底有几种写法”这一永恒不变的问题。编辑们往往衣着朴素,行走低调,会议议程上也很少安排发言、致辞、与谈,但他们却对保证会议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试想会议征稿通知上写着优秀论文择优发表到某某顶刊,谁能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
  围绕学术会议所构建的圈子,虽然有上述“和谐共生”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让学术会议越来越远离学术的危险。从教师角度思考,为了完成項目要求、考核要求以及偿还人情债,他们不得不忙碌奔走于各个会场之间,致辞讲话多、演讲报告多、倡议号召多,但倾听与谈少、讨论批评少、总结反思少,学术会议成为了个人独白而非多人交流。从学生角度来看,为了自身能力提升以及日后工作机会,参与一定的学术会议不仅有益甚至必要。但在大环境下,很容易成为“空中飞人”,拿着一篇论文在多个会场报告。这看似是一种浪费时间的非理性,但其中隐含着复杂的利益计算:“混个脸熟”,从学生时代就找好这一辈同行中与自己彼此呼应的“同道”。此时,学者或学生离学术圈越近,离学术反而越远。学术会议呈现出非学术乃至反学术的特征。那么如何平衡学术与学术圈?或许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其他文献
《燕云台(卷二)—契丹太后萧燕燕传》  如果说历史小说是一种在史实与虚构的平衡中起舞的文学体裁,那么蒋胜男可算是一位优秀的舞者。她的历史小说《芈月传》在被拍成影视剧后,几乎家喻户晓。新著《燕云台》,一如《芈月传》,既有基本历史真实,又不失精彩,它在虚实之间,勾勒出五代十国背景下,辽朝著名太后萧绰一生的故事。  萧绰的人生精彩而复杂。作为一名强悍的政治家,她在丈夫辽景宗、儿子辽圣宗时期主导政局,将辽
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易纲 本文节选自《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要稳住宏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出现一定上升有其内在必然性,但上升过快就会积累风险,并挤压经济长期增长的空间。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对债务融资的需求,以及防范杠杆过快上升可能导致的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是适宜选择。  “稳杠杆”包含了稳经济、稳房价、稳预期等多层含义,有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给定目前的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又来了。恭喜你,可以光明正大的熬夜,哈啤,吃小龙虾然后声嘶力竭了。当然,如果你非要装一下深刻,也不会有人太在意你的。  很遗憾,我们要装一次深刻。我们知道,每一个心中都会有一个球王,都会有一个世界冠军,但那又怎么样呢?竞技场上的冠军只有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我们见太多了,但这一次,准确说是每一次竞技比赛的世界冠军,归根到底是无害的。正如这次世界杯,悬念待解,德国队卫冕?梅西封王?C罗
美国纽约帝国大厦  2007年3月4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一个新词“中美国”(Chimerica),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并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那时中美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融合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中国也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G2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可是短短12年后,中美之间就从单纯的贸易争端,扩
长三角一体化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大势”。借用《南风窗》此前的论述,所谓“大势”,即“国家治理变革正对地方的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区域一体化正是一个突破口”。一般而言,人们偏爱从城市化角度来看待区域一体化问题,因为这是符合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但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一体化进程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应当说,这个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快的,而它的起点又是很低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市一
熬一锅好汤很难,毁掉它却很容易。  2018年,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李安,和当年最佳纪录片的导演傅榆,分别扮演着熬汤和毁汤的角色。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华语电影导演,李安为了金马奖可谓呕心沥血,而其心血投注的重要方向,就是动员大陆电影和电影人参加,2018年把张艺谋、巩俐请到现场就是一大成果。然而,傅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台湾电影人在领奖台上的一番分裂言论,让他的努力付诸东流。  多数情况下,
没有任何企业领导者或招聘经理会承认,她或他不能雇到世界上最聪明、最出色的人。但是在1990年,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比尔·乔伊(Bill Joy)发明了一个挑衅性的说法,人称“乔伊定律”:“无论你是谁,大多数最聪明的人都在为别人工作。”这是对比尔·盖茨声称微软是智商垄断者的直接回应。  与其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乔伊认为,不如创建一个生态系统,让全世界最聪明
就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前阵子,我到珠三角一些企业做调研。  当下,一些企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整体劳资关系和谐,产业工人地位逐步提高,我对此感到乐观。  记得2005年8月,我刚到广东一家报社做记者,主要从事社会新闻报道,消息来源是打到报社的投诉电话。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工人对企业的投诉,比如加班,企业主不按《劳动法》支付劳动报酬;比如工厂不让辞工和请假,辞工就扣1-2个月工资。  那时,工资支
2017年年底,在成都一个公益慈善活动上,我看到了王翔。他站在台上嘉宾演讲结束后走下来时要经过的通道上,眼睛望向演讲台。  台上正在演讲的嘉宾是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骆筱红。  王翔是北京著名民间小剧场蓬蒿剧场的创始人,同时他是一名牙医,有自己的诊所。蓬蒿剧场选在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胡同里,应是中国第一批民营小剧场。那是一个四合院,租金逐年递增,牙科诊所收入、剧场收入以及政府扶持远远不够支撑剧场的
2019年,两个截然相对的媒介景观:  其一,2019年12月3日晚上8点,49岁的外卖员吴德宏倒在了南京闹市区朝天宫附近的出租屋里,电饭煲里还热着饭和咸肉,屋外是正在充电的外卖电动车。  吴德宏再也没有醒来,他此后戛然而止的悲剧人生,只有几条零星的报道,其标题是:“外卖哥出租屋猝死:工作超12小时,存款仅400元……”  其二,6天前的2019年11月27日凌晨,35岁的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