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与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QT)比值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于它们的临床研究也不断进行.多数研究发现,Tpeak-Tend间期可反映TDR,而TDR增大又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但Tpeak-Tend间期作为新近提出的心电概念其目前研究有限,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一氧化氮合酶(NOS)合成的一氧化氮(NO)是调节血管舒张功能的重要因子.四氢生物蝶呤(BH4)是NOS的重要辅助因子.BH4在体内的稳定性由从头合成、补救合成、氧化消耗及再循环所决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见,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性的特点.动物实验中,将神经系统参与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其中,DYT1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结构和致病机制日益明确,这对该病的诊治意义重大.在诊断方面,一些临床表
脓毒症是指由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日趋增高的趋势,且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导致脓毒症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心功能的障碍是重要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由于PD不能代替肾脏的全部功能,体内仍然存在许多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长期接受PD的患者体内普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确切机制目前尚未明了,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而心肌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与葡
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特征为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稀疏.从细胞层面来讲,肾脏自身的细胞和骨髓来源的细胞共同作用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胎心监护是监测胎儿官内情况的检查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情况,目前对其临床意义的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并无统一的标准.虽然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了胎
唾液中的很多成分,包括局部衍生的和系统来源的介质,均可作为诊断疾病、评价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在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唾液的检测操作简单且对患者无损伤,可作为诊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脑血管病综合管理模式十分紧迫,探索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脑卒中单元模式也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