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据央视网2019年4月17日报道,过去一年有近2000万人在B站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B站正在成为95后、00后年轻人学习的首要阵地。我在B站看番(指看动漫等),你却在B站学习?作为类似慕课(MOOC)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学习。2019年4月9日至10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赢得广泛共识,2019年,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何年轻人更青睐上B站学习?何为慕课?一起来看!
  现象·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
  像往常一样,下午4点陈比利打开bilibili网站,观看讲解“机器学习”的课程。陈比利是一名文科生,眼下人工智能的火爆让习惯于未雨绸缪的他,很早就认识到了这项技能的未来就业前景。他原本是B站的娱乐视听受众,偶然发现站内竟有相关的学习视频,于是就开始了在B站的“自学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B站现在成了学习AI的圣地之一”。
  “谁能想到,我今天想学点正经的知识首先上bilibili,”微博用户林欣浩同样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毕竟B站以前是我用来看剧佐餐的。”
  无独有偶,大洋彼岸的李园是一位B站的“学习”类用户。不过她玩的是直播,而且是一对多授课的那一方。李园是一位在美国读计算机科学硕士的留学生,在外漂泊两年多的她,一年前找到了与这种孤独无依处境相和解的方式——在B站开学习直播。
  B站发展了十年,内容与风格也逐渐丰富。近1亿的月活年轻用户中,既有在B站追番、看剧的二次元“元老”,现在也出现了大量热衷美食美妆、科技数码的学习爱好者,圈层之间互相交融。与动漫、电视剧联系紧密的日语、韩语、英语等外语学习在B站闻名已久,而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各类职业技能相关内容同样丰富。例如通过率极低的司法考试,在B站就有“段子手”罗翔老师授课,他的网络资料显示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他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外加特色的湖南口音,点燃了B站用户学法的兴趣。
  【适用话题】多样化 网络学习 兴趣
  追踪?我们为何爱上B站搞学习
  2016年底,生于央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却走红于B站,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连绵弹幕,向工匠师傅们致以敬意。物质基础优越、具备很好审美基础的青年世代,同样对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充满学习欲。《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显示,74%的受访95后会选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远超95前的35.49%。只是这届年轻人不再受制于以往的单向输出式的填鸭教学,当拥有可选项时,更容易被社交型学习吸引。
  95后、05后是孤独而焦虑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失兄弟姐妹的陪伴,在拥有一定行为自主能力后,年轻人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陪伴感。或许这也正是自2017年来,语音连麦、游戏陪练等陪伴类应用层出不穷,且用户陪伴付费比例日益提高的重要原因。
  在年轻人眼里,学习已非单纯的习得知识,尤其是当学习资源相对丰富,过程是否愉悦将成为主要考量标准。弹幕和评论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直接发起提问,往往会得到后来者,甚至UP主亲自答疑解惑。在“虚拟人设”的外壳下,用户内心真实想法得以释放,不惮于自我表达,让现实里无处安放的内心戏在这里上演。
  【适用话题】学习欲 孤独与陪伴 自我表达
  冷知识
  慕课
  大批95后、00后在B站搞学习,就是相当于慕课的一种形式。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这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而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课程不同于“搜集”,而是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
  2008年,世界上第一门慕课“连通主义与连通性知识”的课程于加拿大曼尼托罗大学开设。同年,加拿大学者针对这一网上课程首创了“MOOC”术语。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于2009年成立,也是慕课的一种,创立之初即获得了当年微软教育奖。2011年下半年,受可汗學院成功的影响,在美国涌现出慕课教育平台“三驾马车”:Udacity、Coursera、edX。此后,慕课在世界各地迎来井喷式发展。2013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慕课,并完成学习。
  中国慕课?网络无远弗届
  如果不是给“前十名”的慕课学员寄纪念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翁恺不会知道,一位几乎天天和自己互动的学生,住在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
  6年慕课,翁恺开设了6门在线课程,累计超过230万人次选课。最多时,一门课有28万名学生同时学习。这是一个传统课堂无法想象的庞大数字。而最让翁恺欣喜的,是在线课程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过去下了课,学生有没有学习、有没有困难,老师不知道。在线课程密切了师生联系、优化了学习手段,提高了学习效率。”
  常年在上海工作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徐志珍,有着174位坐在新疆喀什大学课堂里的学生。师与生,相隔5000多公里。“这个问题,请喀什大学的同学回答!”无机化学课上,徐志珍点名。她的面前,是120名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身边的屏幕上,则实时显示喀什大学课堂。两地、两校,大一学生们同上一堂课,举手发言、参与互动。喀什大学学生谢姆西努尔·吐尔孙很感慨:“在喀什也能听到这么厉害的老师讲课,我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把东部的优质课堂“搬”到西部,源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的“慕课西行”号召。现在,“慕课西行”已得到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积极响应,西部学生得以共享名校优质资源。
  质量和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四川成都的屏幕“直播班”(详见本刊2019年第3期“人文聚焦”)只看不参与课堂的治标之策不同,慕课通过网络的无远弗届,成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手段。“破解质量与公平的难题,必须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强调。
  【适用话题】网络资源 教育公平 知识改变命运 远与近
  延伸阅读
  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其中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另有数据显示,被B站用户称为#study with me#的学习直播,已晋升为B站直播时长最长的品类,2018年直播学习时长达146万小时,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在B站开播。
  我国慕课植根中国土壤,立足自主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慕课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父爱 童年的幸福 回忆  作文君:朱天文的父亲朱西宁,中国台湾作家。莫言曾说:“朱先生是我真正的先驱。我庆幸现在才看到他的《旱魃》,否则我将失去写作《红高粱》的勇气。”朱西宁年轻时跟着军队颠沛流离,口袋里装的唯一一本书,就是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他刚到台湾时,张爱玲并不被社会认可。成为社会知名人士的朱西宁在公開场合演讲的时候,总把重点放到张爱玲身上。朱西宁的这番热忱,也打动了张爱玲,
期刊
小时候,总喜欢守着一盏旧式台灯,黏在外婆的身边,听她讲从前的故事,看她手指间的那枚绣花针在衣物间欢快地穿梭……不多时,一只胖嘟嘟的黄色小鸭、一只呆萌的白色小兔或是一只机灵的褐色小狗便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衣服的前襟、臂上或是因顽皮而剐破的衣服的洞口——那些锦上添花或是藏拙遮丑的图案瞬间征服了我。第二天,我便会拿它四处恣意地炫耀。  这样的日子,几乎绵延了我的整个童年。那些带着欢快的生命气息的图案似乎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在摆弄石头时反省自己:如果到西湖的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他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①。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注释]①檗(bò):黄檗,落叶乔木。树皮味苦,可入
期刊
我在中学任教时,在班上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我问学生参加拔河比赛有什么启示,学生们畅所欲言。  我在学生们得出的启示基础上,补充了一点:拔河比赛,其实是一种争着退让的比赛,谁退讓得多,谁就赢。拔河比赛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胜利的法则,退让,也是一种赢。这就是为什么在为人处世中,谦恭礼让的人往往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往往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多年后,学生们走上了社会。经历过世事后,他们遇到我,
期刊
这天中午,大家刚吃完饭,崔龙就在群里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价格标签显示这棵紫色的蔬菜600元,可是,群里的讨论方向越来越偏……  @宁宁:600元!吃完能长生不老吗?  @三叶:这么紫,是不是吃完就得转基因?  @恺明:谁买下来?分给大家尝尝试试。  @崔龙:不知道能不能长生不老,不过我知道如果我吃完会被我家领导打“死”的。  @晨阳:估计你买来还没吃就得被打“死”。  @主编:崔老师,可见,你还没
期刊
午后,刚下过雨,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古镇里是极静的,不见人影。两岸楼阁的倒影随着水波轻柔地舞动着,白色与黛色将河水染成了一幅水墨画,饱蘸古镇的墨味。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拐过巷角,竟闻得那土腥味中夹杂着一缕淡淡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循香寻去,却见一爿小店。青砖,黛瓦,屋子有些破败,或因刚下过雨,那砖瓦间的青苔还是湿漉漉的。  跨过门槛,只见里面一层层高高的蒸笼往外腾着热气,有一种别样的清香,
期刊
经过500多名消防员的扑救,4月16日凌晨巴黎圣母院火势得到控制。巴黎消防队负责人表示,这座建筑主体结构幸存,但屋顶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毁。火灾发生前,圣母院正在进行顶部的修复工程,此工程从2018年7月份开始。作為基督教圣地,圣母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大火后双子塔楼保存了下来,尖塔周围十二宗徒和四名传道士的铜像,因修复工作也得以幸免。然而,大量艺术品及一些看似完好的建筑部件,却可能因为救
期刊
【适用话题】文化之用;审美需要;精神追求;功利与实用  有人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了,烧了就烧了呗,和我有什么关系?也有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古建筑遗迹和古文物,拿来投资民生不是更好吗?  纽约宾夕法尼亚车站改建前,旧车站的候车大厅四周由众多巨大醒目的多利安式石柱围绕,透着古罗马式的典雅和精致。而新车站的候车大厅,已经毫无特色,泯然如普通车站。一位建筑学家曾经愤怒地说:旧车站就像出自上帝之手
期刊
【适用话题】错过;遗憾;勇敢追逐;珍惜当下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会消失吗?800多年来,优雅、艺术、浪漫的代名词;800多年来,无数人向往、留恋、驻足的地方,在冲天的火光里,伴随着哀鸣,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伤,奇迹之地,渐渐变了模样,再也不复以往。  在那本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里,雨果写道:“凡是重大的事情,后果往往難以预料。”就如同谁也没有想到,巴黎圣母院会遭遇这样的灾难。  风中都是热浪,人们在
期刊
【适用话题】民族与世界;文明;大国风范  按: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发文,衷心祈愿文物远离灾难,代代传承。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指出,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和欧洲文明的象征,事实上也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网友也纷纷对这一不幸事件表达了诚挚的痛惜之情,认为圆明园的表态彰显了大国风范。这些都反映出,人类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是超越国界的。  2019年4月16日,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