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临床特征分析—多中心回顾性调查

来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hu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1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对于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近期,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从事遗传病分子诊断的赵培伟老师对本刊发表的《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2017年第19卷第10期1087-1091页)提出问题。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是由甘氨酸裂解系统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非经典型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该文报道一个家系中一对兄妹因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并将相关突变转染到H293T细胞后进行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赵老师主要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出疑问
目的:翻译并修订ICU护士对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意向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进行直译和回译;邀请6名专家对翻译后的量表进行修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中国护士作为主力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基于执行意向的定义及具体形式,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小样本预试验形成问卷初稿,采用便利
本文结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民健康管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护士在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及“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683例CHD婴儿的母亲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就诊并排除任何畸形的740例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使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并采集产妇5 mL静脉血用于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FC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C
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是一组由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的神经遗传变性疾病,总体发病率为2/1000000~3/1000000,该病以铁离子沉积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基底神经节区为特点,临床
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是一种简单、可靠、低成本的肺功能检查方法.PEF可反映呼气气流受限情况,其变异率可判断气流受限有无可逆性,为儿童哮喘的诊断提供客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渐增长,而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护理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挥护士领导力成为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护士领导力
本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以及我国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