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来源 :吉林农业·百姓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二沟乡的一个养猪场,也是高邮最大的一个生猪养殖场。因为年代久远,设施简陋。我们很难将他和现在的主人,36岁的千万富翁张晓冬联系在一起。
  张晓冬:“由它最初让我起家,让我从这边赚到了钱,然后向四周发展下去。”
  张晓冬10年前从邻乡到二沟乡养猪。 现在,已经拥有了4个这样的养猪场,分布在二沟乡周边的几个乡镇。
  张晓冬:“资产我没有多少,但是资金现在应该都是上千万了。”
  张晓冬的4个养猪场一共可同时容纳2.5万头猪。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简陋的猪场,除了猪圈里的猪,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张晓冬自己的。
  张晓冬:“都是租来的。我们以前把最少的资金都投去养猪,没有钱去建猪场。”
  每天,张晓冬的猪场都要往江苏、安徽等地发猪。记者来到猪场的时候,正好赶上工人们抓猪。
  张晓冬:“今天是送到安徽南陵的。一般我们都是卖八万四五千元钱一车猪,40头猪,八万四五千元。”
  抓猪是一个有技巧的活儿,赶猪时间太长、天气太热,猪容易挤死。所以工人们从开始抓猪到把猪赶上货车上路,时间一般都会控制在40分钟以内。张晓冬的猪主要销往周边的苏南和皖南一带。因为销路好,距离近,资金回笼也较快。
  张晓冬:“我们是注重养殖,我们能够很快的把猪利于自己销售掉就可以,有时候把猪拉到苏南,跟到浙江南部相比,只相差10元一头。”
  1999年,在外跑运输的张晓冬,因为竞争加剧,挣的钱只够养家糊口,攒不下什么积蓄。于是决定回家养猪。因为本钱太少,他产生了借别人养殖场养猪的想法。那一年,行情不好,很多养殖户急着把手中的养殖场转手出去。
  二沟乡的这个养猪场是张晓冬一眼看中的。破是破了点,设施也不齐全,但是,却是当时高邮市最大的养猪场。张晓冬竟然以一年6000元的价格将它租了下来。
  张晓冬:“猪场建起来以后,你不从事养猪,那就是垃圾。”
  引进猪苗的时候,为了节省猪苗供应商赚取的差价,张晓冬选择了自己直接到养殖户家中挨家挨户的去收购,每头小猪才70元。而且那一年,很多养殖户把家中的猪苗当成了负担。见有人主动上门收购,恨不得全部推销出去,只要张晓冬肯要,赊给他也愿意。
  张晓冬:“当时400头,赊了200头。我还花钱买了200头,当时猪苗搞成功就没有钞票了。”
  低迷的行情影响了养猪户的饲养积极性,也导致了饲料商的饲料大量积压。在张晓冬正在想着怎么去买饲料的时候,就有饲料商主动找到他,要给他提供饲料。那一年到了年底,在父亲的帮助下,张晓冬一共出栏了975头生猪。等他用挣来的钱还清所有的欠款以后,发现自己竟然还挣到了20万元。这成了他养猪以来挣到的第一桶金。
  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他决定扩大养殖。到了2001年,他的猪场存栏量已经达到1600头。存款达到了60万。后来因为与父亲经营思路产生矛盾,张晓冬决定和父亲分开经营。自己分得了15万元和600头猪。
  这时,如何用15万元去养600头猪?又一道难题摆在了张晓冬的面前。
  张晓冬:“生产周转,包括饲料所要的资金,当时就很难。”
  因为不是当地人,又没有别的资产,张晓冬在镇上的信用社很难办理贷款。只能找朋友借钱。
  唐德泉 猪肉经销商:“他没有底子,来时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来承包这一块地方养猪了,说来跟三朋四友借钱,我们都相当害怕的。”
  唐德泉和仇言明都是二沟乡农贸市场里的猪肉经销商,经常去张晓冬的猪场买猪。每次去,张晓冬都要跟他们提借钱的事,俩人都觉得他没有什么基础,不愿意把钱借出来。有一天大早,逢乡里赶集,农贸市场里生意正是红火的时候,张晓冬干脆跑到了市场里去跟他们借钱。
  唐德泉 猪肉经销商:“人多的地方,他就来跟你借钱了。三天五天往这里跑。”
  仇言明 猪肉经销商:“总之跑到这个地方来跟我们借钱,从心理上来说不怎么好说。人比较多,你跟我谈借钱,怎么说法?是吧。”
  跑的勤快还不行,最后张晓冬不得不拿自己的猪做担保。
  仇言明 猪肉经销商:“他跟我们借钱的时候就说,我就是再亏了,我自己毕竟还有一部分资金,因为我家靠着他出去的必经之路,他说我每次就是从你家门口走,他说,你每次看见我了,跟我要钱,给你2000元钱,我十几车猪往外一卖,我给你几万元钱也给成功了。”
  唐德泉 猪肉经销商:“说你要多少利息钱给钱,比银行利息大。”
  最终,唐德泉和仇言明考虑到跟张晓冬也算是半个同行,市场有任何的起伏变化,自己就算讨不回钱,也能拿他的猪来抵账。所以答应各借2万元给张晓冬。靠着同样不辞劳苦的精神,张晓冬2001年跟朋友们借到了8万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知道,以后要跟大伙儿借钱的日子还多着呢。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发展下去,信誉很重要。
  仇言明 猪肉经销商:“在农村,无论你什么时候跟我借钱,过完年之后正月再跟我借钱,但是你必须在年前都要把钱如数的还给我。”
  2001年到了年底,张晓冬卖了猪,连本带息还上了朋友们的欠款,自己还净挣了60万元。同时,他又以一年2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位于高邮果园场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将猪场数量增加到了3个。
  唐德全 猪肉经销商:“年底前,他就把钱还给我们了,如数的还给我们了,利息钱还给你。还是比较讲信用的。”
  后来每年,张晓冬挣了钱,就投入到猪场里扩大生产。每年年初借钱,年末还钱。从不例外。因为信誉好,朋友们也都愿意把钱借给他。
  仇言明 猪肉经销商:“一直到去年为止,每年都跟我借钱。”
  牛志强 猪肉经销商:“每年一次到两次,每年都有。”
  2005年6月,张晓冬猪场存栏量达到了9500头,他已经外借资金100万元。本以为再过一两个月,自己的生猪就可以出栏了,没想到,行情却在7月份突然下滑。
  戴龙海 江苏省高邮市二沟乡养殖户:“小猪抓回来了以后,到时候养成肥猪卖。连买小猪的钱都卖不回来。”
  猪肉价格已经跌破成本,卖的越多,亏的也越多。但是为了实现年底还钱的承诺,张晓冬还是忍痛以平均每头660元的亏本价出栏了1500头生猪,留下了8000头做圈存。
  虽然亏了本,但是张晓冬分析,由于这次行情的突变,很多小户和散户纷纷倒闭或转业。2006年的猪肉供应将会变得紧俏。到时候,存栏越多,收益越大。于是, 2006年年初,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将猪场里的生猪存栏量扩大到了16000头,猪场增加到了4个。
  张晓冬:“低谷的时候,我反而去扩大的话,有时候租用那个场地,都是很简单的租用过来,价格也很低廉。采购饲料,包括猪苗,相对来说都比较低。风险自然也会低一些。”
  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缺口成倍增大。一个月,光是饲料费就要花掉近60万元。张晓冬不得不再去找朋友们吃饭、借钱。但是朋友们也都是内行,2005年低迷的市场行情让大家都不敢借太多钱给他。
  张晓冬:“借了三万两万的,或者三五万的,回来不够用。”
  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张晓东把朋友们请到他的几个猪场去参观,并承诺他们,到了年底还不上钱,就随便他们来抓猪。
  牛志强 猪肉经销商:“他猪养在这里,到时候给猪给我们,反正钱随便你拿,拿满自己的钱为止。”
  这个承诺像是给朋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张晓冬又从朋友们那里借到了100万元,加上赊欠来的80万元饲料,张晓冬本以为,靠着借来的这些钱,可以熬到猪肉价格回升。可是没想到,到了4月中旬,钱都花完了,猪场里的猪刚刚进入生长期,市场却还在低谷徘徊。
  张晓冬:“6月份、7月份、8月份,这三个月,每年这个时候,是最紧的时候。”
  张晓冬坚信过了7、8月份,猪肉价格肯定会上涨,自己坚持了这么久,不能在这个时候放弃。
  无奈之下,张晓东决定最后搏一次,他找到了高邮公商局三垛分局,请他们帮忙联合相关部门对他唯一的,也是全部的资产,猪场里的猪进行动产评估,并找企业担保办理抵押贷款。
  江苏省高邮市公商局三垛分局 副局长:“开始搞个体私营经济,有成就的人,对他不太信任,认为养猪有风险,我们一方面向他们宣传国家养殖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也举了很多例子给他们听,帮他解决了100多万。”
  100万对于张晓冬来说,只能维持猪场一个半月的运营。一个半月以后,市场如果还不回暖的话。他不仅会变得一无所有!还将失去当初对朋友们以猪抵债的承诺。
  张晓冬:“必须要成功,没有失败。失败对于我来说,比死亡还要残酷。”
  转眼到了6月30日,傍晚,猪场里的最后一顿饲料也吃完了。市场依旧低迷。
  徐乃霞 张晓冬的妻子:“基本上的所有朋友该借的也都借过了,实在是想不出别的什么办法。银行里面贷款也贷了,还没还,也不好再向银行去贷。猪也小,还没有到出售的时间。不能卖。”
  7月1日早上7点,张晓冬接到了一个电话。
  张晓冬:“打电话给我,就说,张晓冬,你过来装点饲料回去。我说我现在没有钱,他说你过来装吧。”
  原来猪价低迷,导致了饲料商饲料大量积压。不尽快销售出去,很容易变质,于是,饲料商主动联系张晓冬,并且同意赊账给他。
  顾仁军 饲料供应商:“我的客户,像他这么大的就这是一个。他的用量太大了。还有一个就是资金实力比较足,比较好。信誉也比较好。我家里库存比较大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他。”
  1个月后,猪肉价格终于回暖,年底达到了18.3元/公斤。张晓冬庆幸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年底,他卖了存栏的16000头猪,不仅还上了朋友们的欠款,还把银行的贷款也都还清了。将挣到的500万全部存入了二沟信用合作社。
  朱有富 江苏省高邮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二沟信用社主任:“他资金回笼都是通过我们信用社的账户来周转来反映。”
  2007年,市场行情一直很好,张晓冬除了用自己的存款,还融资400万,引进猪苗,将他的4个猪场都填满,存栏量扩充到了25000头。
  朱有富 江苏省高邮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二沟信用社主任:“他只要来申请,我上次跟他说了,只要有需求,打一个电话就行。”
  2007年,生猪收购价一直维持在16元/公斤左右。张晓东全年一共出栏了25000头生猪,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实现纯利润850万元。
其他文献
当新客户发来询价单,您及时回复后,却没有下文。是您报价太高吓跑了客户,还是报价太低,让客户一看就知道您不是行家,而不敢冒险与您做生意?对老客户报价也不容易。价压得厉害,不知该如何报价:报得太低,没钱赚;报得太高,又怕丢了定单。   怎样报价才有效呢?有经验的网商首先会在报价前进行充分准备,在报价中选择适当的价格术语、同时选择合适的报价渠道、利用合同里的付款方式、交货期、装运条款、保险条款等要件与买
期刊
餐具消毒在南方已经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看似小产业,其实蕴藏着大商机。    济南市一家名为洁雅达的餐具消毒公司,花费360万元引进了一套专业消毒生产线,力图分食餐具消毒产业的蛋糕。该公司总经理蒋祖修表示,餐具消毒在南方已经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在济南才刚刚起步,看似小产业,其实蕴藏着大商机。    餐具消毒前景广阔  一个小规模的酒店,配备最起码的消毒设备也得上千元,为了
期刊
1992年春节后的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愁容满面地带着她的女儿急匆匆来到这家美容店,口口声声要将这家店的老板告到法院去。原来她的女儿为了赶时髦,背着爸妈在小臂上刻了刺青,他们一直没发现,直到女儿报考了艺术院校,这才露出马脚。那规章中明文规定,有刺青将要被免除报名资格,孩子很着急,就把这件事向妈妈讲了。那位母亲要求店里为这件事作出答复,因为这影响着孩子的前途。但这种刺青是用针刺在手臂上的,不可能除去,要
期刊
在很多人眼里,小包子店就不如大快餐店赚钱,今天小包子店就与大快餐店来一场真正的PK赛。      我住的小区边,在七、八年前就有一间由本地人开的快餐店,有150多平米,主要经营西式早点、广东风味的粥,很是红火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到那去吃,可是最近关门了,因我注意这间店的经营已很长时间了,所以觉得有点写头。   记得半年前,同我儿子在小区边散步,也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来要考我,指着小区马路
期刊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特别是金钱上的压力。  公关是一项有社会责任感的工作,坚持社会良知,会赢得社会更广泛的尊重。  口口相传是最好的促销,这就是所谓的“口碑经济”吧。  延安东路高登金融大厦,上海滩顶级office之一。  朱艳艳的“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就设在这里。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显示着年仅35岁的女老板朱艳艳不同凡响的身价。  一脸灿烂的笑容,身着浅绿色外套、白底绣花百褶裙的朱艳
期刊
打工仔卖起炒田螺     从老家重庆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广州打工一年后,24岁的陈明亮再次失业了,身上仅剩下不到200元钱,时值2000年初。眼看房租还差5天就到期了,拥有一定厨技的陈明亮仍然没找到工作,他茫然地行走在珠江边。   已是傍晚时分,路边到处都有人在吆喝卖玉米棒棒,走着走着,前边飘来一股熟悉的香味!他嗅了一下,知道那是炒田螺的味道!这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子里一闪:别人可以这样卖玉米棒棒,我
期刊
在茫茫商海中,常常有许多创业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如流星般地陨落。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异,而失败的公司则各有各的特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办法;要失败,却有无穷的花样。    选错合作伙伴   如果你需要合伙人的钱来开办或维持企业,或者这个合伙人帮你设计了这个企业的构思,或者他有你需要的技巧,那么请他加入进来。不要用合伙关
期刊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趴在树阴底下,观察蚂蚁忙忙碌碌捕食、搬运食物的童年往事吗?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下,蚂蚁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如今,本地就有人以此为契机,瞄准了庞大的儿童市场,开发、经营一系列以蚂蚁为主题的生态玩具。还别说,这种玩具除了抓住孩子们的眼球外,还吸引了不少成年人的目光。    祖籍山西的王燕兵1989年当兵来到烟台。退伍后,他给别人开过车、代售过各种手机卡……一晃就过了十多年。2
期刊
苍蝇和蛆虫往往与肮脏和不卫生相关联,然而具有商业眼光的有心人却把它他变成了致富的金矿。    田头一排排塑料大棚里面不是蔬菜,而是上百万只嗡嗡乱飞的苍蝇——这样的景象,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诧异,但在王艳丽的眼里,却是美丽的风景。日前,在南京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见到了养殖苍蝇的王艳丽,听她讲养蝇发财的故事。     苍蝇享受星级待遇   王艳丽告诉记者,几年前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蝇蛆养殖的报道后,她毅
期刊
去年10月,郑老汉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致富信息”:某科贸公司是一家专业制作、销售绢花的企业,产品有200多种,销路广。制作绢花大有“钱途”。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该公司现招收绢花加工工人,城市不限,男女均可;免费领料,免费培训;一人领料,全家可做;现金结算……   郑老汉找到了这家公司。经过10余分钟的简单培训之后,郑老汉就熟练掌握了这项并不复杂的加工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对郑老汉加工的样品十分满意,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