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人化”与新中国自然美理论的逻辑进展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国内美学界关于自然美的元理论探索已基本位移为生态、景观、环境等门类美学的研究。其中,生态美学为重新认识自然美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但是,从中国当代美学自身的逻辑进程看,生态美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当代美学自身传统的断裂,而是同一命题的有序演绎。这一命题就是"自然的人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人化思想是具有理论弹性和开放性的。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后,它就由劳动实践层面的"人化"逐步向人的感觉、情感、伦理、语言层面拓展,并最终预示了景观美学的产生。因此,所谓的"自然人化"也就是自然的景观化,景观美学不过是"自然人化"的理论完成。与此相反,生态美学对人的主体性的遏制和消解,意味着它是"自然人化"理论的反题,但这一"反题"的出现却使建基于机械唯物论的自然美理论有了重新复活的重大契机。根据以上判断,中国当代美学史虽然总体上表现为对西方理论不断作出回应的历史,但它却依然围绕其核心命题完成着自身的理论运动。
其他文献
化学热力学中的平衡常数K与化学动力学中的速度常数k相关性很强,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和微观结构去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K和k都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当
<正>1983年.四川省的“六五”重点项目“汉字电脑激光照排系统工程”由省科委组织落实,该项目如研制成功,能由电脑高速输入和处理2.5万个符集,可用于情报检索系统、新闻、通
《屈原》作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无疑也是郭沫叵本人独具特色的史剧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本文拟结合《屈原》的具体内容,从“史剧创作的目的”、“史剧创作的原则”、“史
目前,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性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以及国际性知识产权意识的普遍提高、维权能力的显著增强、在WTO的框架下,技术
随着大数据的崛起,近几年基于手机数据来研究交通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技术攻关类(项目编号JSGG2016022911305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刑法适用中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刑法对任何
内生与动态:熊彼特企业家理论的两个支点●高良谋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继亚当&#183;斯密建立古典经济学体系从而实现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在19世
在当今时代背景的推动下,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许多成就。衡量技术效率的好与坏,技术供应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有效率的技术供应链有助于企业保持新颖的创新能力,而通过技术
城市危机管理是城市政府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采取应对危机的一切管理行为,通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的运用,在各种资源的支持下,进行全过程的危机管理,以达到有效预防、回应
魏晋之际的党争继续存在于西晋社会,士族升降与党派分野息息相关。太原王浚家族是西晋党争的积极分子:有的王氏成员投靠贾充集团,有的则反之,呈现出分流的家族生态。《华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