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yyy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小彦:周虹用独特的方式——魔方提供对视觉的解释。不带有对历史人物的某种评价;不带有电脑的因素,但合成在一起,就构成了周虹的解释方式。周虹的艺术是概念艺术,像组织句法一样,让历史著名人物在魔方里变化。事实历史就像魔方一样千变万化,她的作品是她这一代人对20世纪历史和人物的解释。周虹的绘画是色块的、平涂的,不完全是硬边,既形象又保留了绘画性,构成了形式上的矛盾,呈现了可能符合他们成长经历对历史和现实的解读角度。
  殷双喜:我想到几点。第一周虹是湖北波普由70年代人接续的文脉,她跟上一代的变化比较是我们关心和研究的。第二周虹的绘画体现一种世界意识,具有开拓视野。这代人以视觉性眼光看问题,确实有可能超越本土。第三图像的再生产问题,这些作品我们都能找到图像来源。从‘85以来图像再生产就是当代艺术家的基本方式,波普和图像挪用复制并存。如何判断周虹在挪用和改编中的创新点。冀少峰有一句话很有价值,在真理和真相之间,他选择真相。跟图像的“像”不一样,真理是一个有待质疑的问题,真相却是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或者难以发现的问题。
  孙振华:作品内容、艺术表达如笔触都很大气,是对女性艺术的超越。有湖北特点,想法、表达方式、使用的道具,都很直接、明确、明快,稍微缺乏一点蕴涵。从艺术表面看,似乎和波普、图像有关,但在作品深处,有一种很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周虹的画是“反真相”的,用“机”阐释这些人物命运。把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管是好、坏、高大、渺小、中国、外国……都画在魔方上,用魔方象征人物的多样和不确定性,唯有“机”才最有可能解释这些人物命运,只有机缘,没有真相。
  鲁虹:周虹是一个关心历史与社会问题的艺术家。受了波普艺术的启示,但并不简单挪用历史图像,且加入了一个新元素——魔方。作品中的图像不仅携带着特定的历史记忆,还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很好地调动观众与作品的互动。我提两点意见。一是画中的魔方是用版画处理方式,但图像却是用绘画性很强的手法处理的,不协调,以赛格做出来的作品与魔方显得较协调,且时代感也更强。二是众多作品的构图与处理手法太雷同,都是在大特写的魔方之上画一些历史人物。画册中的草图很丰富、很有变化。
  彭肜:“裂·变展”展览紧紧抓住了“重构历史与波普艺术”这个中国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话语方式和图像进路。周虹给我们的启示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重构并未穷尽。周虹以不动声色、机智的方式来面对历史,充分表达了新一代艺术家对宏大历史叙事动机与结论的质疑与不确定。让我们看到了青年艺术家的勇气、深度与希望。第二、中国当代艺术的波普语汇尚待创新。《被魔方的红色领袖》等系列拼贴了魔方和领袖两种不同意义空间的图像,《裂变,开创》等增加了波普艺术的时代感与趣味性。周虹的开创性让我们看到波普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尚未被“穷尽”。
  刘礼宾:周虹借用有54个面的魔方来消解二元对立性,它的组合几乎可以达到无限量,这背后有她看待历史和现实的方法。选择的符号都是比较典型的,如梦露、毛泽东等。梦露、雷锋都是笔触式的画法,强调“绘画性”,其他基本采取平涂式的画法,技法和所画对象之间直接的对应性关系是什么?作品做成装置、多媒体,更有互动性。
  严长元:作品让我感到70后对于社会、时代、消费文化、家园、历史人物的回看,她有自己的一种时代的情怀和思考,没有任何功利性条件的创作反映了她思想的状态、艺术的追求。
  谢慕:对周虹作品有两个小感触。第一周虹运用了波普的艺术方式来进行个人生活化的记录;第二从她用波普到生存的环境,是真正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
  银小宾:我感觉作品感很强。从裂变到魔方的运用,到碎片化的图像的呈现,最后到重组,特别吻合。
  曹丹:周虹将成长记忆中的魔方纳入历史符号系统进行视觉叠加、比对性表现,使她对历史图像的潜在记忆得以复现。既显示出矛盾思维的冲突、比对性秩序梳理,还有人文纠结与自我意识中的合理表达,部分呈现了70后针对“知识性历史”的历史性反思。在《裂·变》中,她试图通过寻觅“真象”来驱逐内心迷惘的视觉表述和通过书写的纯粹来揭示其“新集体主义”社会表征的艺术方式,呈现出独有的、以弱博强的文化视角。
  刘寿祥:周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魔方,有调侃的意味,像毛泽东、雷锋,可能都有一点这种感觉。
  王心耀:周虹很有思想。她通过用独特的视角来关注上个世纪文化名人、历史人物、政治明星及时尚明星,继而关注整个时代的发展,通过符号图像作出中性表述,通过视觉形象提出问题。她采取对应的方式——西方和东方来表达,提出疑问。
  肖丰:作品张力很大。主题具有政治性,她的选择是她个人的判断,是在把上个世纪的政治人物个人有意识的拆分再组合。有一组在玻璃上印刷品的魔方图案作品,可以用有机玻璃做得更大,更符合对政治对社会个人图像史的一种表扬,言语很纯粹,传播性和图像深层的自然方式,用一种现实主义拼接,带有原用的信息,拼接中把它复杂化,给我们一种魔方的想象和可能。
  傅中望:作为70后女性对跨越时空的重大历史文脉选择用这种方式去表达,需要勇气和智慧。进行这样的实践和空间跨度,把所思所想植入到一个魔方大小的玩具里,让人感到一种气量。中外的一些符号性人物出现,且是在魔方的游戏过程当中形成一种无序和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她不是在寻求历史和简单地还原,是在游戏化。魔方如何变,也是中轴发生变化。她体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关注或者说对历史的关注。展厅可以应用多媒体方式,六个魔方通过某种方式出现,更有互动性,魔方的变异无序是你通过自己选择的一个固定画面,这个装置可能都不在你自己的控制中,会更有意味。
  胡朝阳:周虹的作品首先在图像上有很大的冲击力;第二周虹接受了湖北文化的积淀,形成了她对文化的理解;第三周虹用的绘画语言不仅是图像的表达,更是一种思想的提问,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崇高与理想的碰撞,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或是对价值观的自己的忧虑,充满了很浓厚的人文关怀。
  宋克静:符号性很强,在材料逻辑性上有一点欠缺,造成审美上的疲劳。当代艺术的特性,是材料带出观念。
  朗雪波:她的作品很完整。从尺度和材料的张力上看,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把自身的把控能力组合放到作品创作中,呈现了本身的完整程度。
  周潜:我是周虹的哥哥,她画画没有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魏光庆:周虹对新闻感兴趣,有责任的意识,作品基本跟她的心态有关。
  周虹:感谢老师,让我有更多的思路、想法,谢谢。
  冀少峰:小女人、大气魄,小活动、大动作。
其他文献
6月13日 “风景之上I”创作风景展在昆明·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展览由艺天维文化机构、云南省油画学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昆明风景画学会协办,云南艺天维文化创意活动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展览展出了20位艺术家的近80幅作品,艺术家分别属于50、60、70、80等四个年代。展览给人可视可触的质感,呈现出艺术家们眼中或内心的风景,也表达了多种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挚爱。  这次展览涉
期刊
作为当代中国中青年实力陶瓷艺术家中的一员,张尧的存在,从人本到文本,都越来越显示出他特有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作为人本的存在,张尧是那种走到哪,就把创新的思维与能量带到哪,并有效地拓展其“场效应”的艺术家;作为文本的存在,张尧的陶瓷艺术创作,总是能不断以其明锐的心智和富有原创性的语言变革意识而推陈出新,屡创佳绩,令人惊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张尧在山西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卓努力,创新“夹沙红陶”系列作
期刊
新一届“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颁奖于2013年5月18日新鲜出炉。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保乐力加中国传播总监王珏、评委姜节泓、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马克·那实(Mark Nash)、谭平、吴洪亮、策展人董冰峰等出席了当日的颁奖典礼。  今日美术馆新任馆长\谢素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日美术馆走过十年,有很多艺术家在这里从默默无名一直到现在成为业界的大腕,我觉得这是美术馆应该要
期刊
1998年6月29日之后的王川开始以被动的方式经历他的“本净的还原”。这天,王川开始接受化疗。在化疗的第三天,他的头发开始全部脱落。物理世界将这种对肌体的治疗产生的后果理解为损害。正常的生命缺少了完整性,或者说是一种衰落的象征,一种丢失的结果。至少,这是一种危险的减少,这意味着生命的危机,提醒着人们的注意。  另一方面,作为肉体的生命从来不被认为是重要的,对于修行的人来说,虽然不同的道路在教义语词
期刊
马爹利选择了汪建伟作为今年的“非凡艺术人物”之一,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他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在表象上看似杂乱的图景,把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的抽象秩序确立为理所当然,在作品中强调剧场的偶然真实,哲学的即兴思辨,和艺术的不可理喻。在充满各种符号和隐喻的当代艺术领域,汪建伟用质朴来思考探索当下客观存在性及这种存在背后的不确定,成为表现生命政治之外的少数派。  汪建伟即兴的哲学思辨是他作品的一大特
期刊
毫无疑问,2013年的中国當代艺术界注定是水墨年。先有去年萨奇画廊在伦敦冠以《水墨》的展览,引起欧美收藏界的关注。随后,今年初美国纽约苏富比画廊首推《新水墨》亮相曼哈顿。再有今年《再水墨》由武汉到北京一路高歌,更有《水墨新维度》欢呼中国美术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将开始的當年一句“中国画穷途末路”震动艺术界的李小山策划的《水墨档案》展于南京盛开。更重头的是12月8日纽约大都会的《中国现當代水墨大展
期刊
偶遇重庆艺术工程学院的AE展览,我很兴奋。艺术和工程的结合在这里充分体现。在参观了学院新老校区后。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教育的先行者和设计师,我很好奇。采访中,我一直很难界定他的身份,城市建筑设计师?艺术家还是院长?作为一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民营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我们的谈话是从他的AE展览开始的。  徐:非常开心见证了这个展览,展览的初衷是工程与艺术的结合,这种模式的办学方向特别适合现在的教育现状,
期刊
2013年5月25日下午,“秃头戈女2013——一个门”在杂家开幕。由华裔德国策展人庸现策划。  本次展览继续2012年“秃头戈女”的“女权主义”议题,以艺术的方式探讨中国的女权主义艺术的可能性。展览由三部分力量构成:中国艺术家,国际艺术家,女权行动者。立足于中国女权主义艺术,展开与国际女权主义艺术和国内(国际)女权主义运动的对话。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包括影像作品,非艺术(女权
期刊
冀少峰(中方策展人)和亚历山德罗·里瓦(Alessandro Riva,意方策展人)联合策划的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于6月1日在威尼斯军火库113号馆开幕。在装置、影像、雕塑、架上艺术、综合媒材方面展开了多角度、多元化的渗透和了解,汇集了中意双方31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专程邀约意大利外交部前来参观并对策展方式、参展作品及展场效果、艺术家们的原
期刊
毕业于国立艺专美术科国画组、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肄业、美国密苏里州Lindenwood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于1996年获教育部巴黎艺术奖公费留学巴黎,并在台湾、美国、法国、日本等地举办书画个展。以西方光采注入水墨画“以水破墨、融墨赋彩、以书作画、书画汇流”为创作理念。是一位刻缕深层中华文化气质且具现代创意的杰出书画家。  曾任中华书道学会理事长、中法比瑞文经协会秘书长、国立台湾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