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性能不均匀环境下的激光焊接热效应试验研究

来源 :应用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力学性能不均匀环境下,采用Ansys软件,结合试验对激光焊接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Ansys对单纯激光熔覆、激光-感应复合熔覆应力场进行模拟,应力可减小3/4;但在激光-感应符合熔覆应力场中,由于某种程度上也会促使熔覆的效率出现大幅提升,导致存在感应现象,进而会造成激光区域位置的冷却效果和作用出现大幅降低和减缓趋势,温度不易降低,试验所受热影响区域范围面积会增大,使熔覆速度加快.在加感应后,温度随着冷却进行,其最高值在工件中心位置出现,并不在熔覆层出现,原因是在该位置处是冷却作用的最后反应位置,因而会存在部分压应力,而该压应力参数大小可通过应力场计算求解得到.与实测温度曲线相比较,在红外温度监控系统测温范围为400~1 200℃时,模拟温度曲线和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纯激光相比,熔覆激光-感应复合熔覆熔池在高于500℃时,其存在时间显著变长,从原来1.5 s延长到60 s以上,明显缓解了剧冷剧热现象.在深度方向上,应力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熔覆层和基材材料不同造成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随深度增加,应力降低,通过温度场分布可知,工件中心为其最后冷却部位.
其他文献
为提高一维位置敏感器PSD激光微位移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位移测量试验系统.系统采用PSD作为位移检测传感器,使用OPA211低噪运算放大器设计电流转电压(Ⅰ/Ⅴ)信号调理电路,以单片机STM32F103为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滑台移动激光光源,采用ADS1256采集位移信号,实现自动位移及位移测量系统.试验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在0~14 m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位移测量误差小,测量误差不超过±20 μm.
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平台,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304不锈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得到的残余应力及热变形结果与焊接工艺试验结果吻合.分析不同激光功率下温度场与结构场的变化,研究激光功率对复合焊接热变形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复合焊接的最大变形量以及残余应力峰值有影响,激光功率越大,304不锈钢最大变形量以及残余应力峰值越大.由于激光热源的能量输入比较集中,激光功率对热变形及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影响不明显.
研究基于经验工艺参数得到的激光立体成形TC21钛合金沉积态试样中原始β晶粒形貌及其织构特征,分析了激光立体成形工艺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激光立体成形TC21钛合金宏观组织属于典型外延生长柱状β晶粒,纤维织构特征比较明显;在沿沉积高度方向上,α相尺寸、形貌、体积分数等有显著不均匀性存在,表明TC21钛合金中α相析出对成形过程热历史更敏感.在β相向α相转变时,有变体选择现象发生.在不加干预时,沉积试样位置不同,则热历史不同.因沉积试样底部温度较低,冷却速度较快,试样温度升高时,α\'相分
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是一种在材料表面制备冶金结合涂层,用于提高表面性能的技术.为使粉末流与平顶激光较好地耦合,提高粉末利用率,保证粉末汇聚均匀,利用仿真软件、高速相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与粉末流在激光聚焦光斑上汇聚质量的关系.利用流体分析软件模拟并结合试验,设计较好的送粉工艺,提高粉末利用率,改善熔覆成形质量.通过三维建模和软件分析,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同轴送粉光粉耦合效应的影响,当粉末盘转速为1.2 r/min、载气流速为4 L/min时,粉末流与激光束的耦合形态最佳、粉末流利用率高、收敛特性
为了提高用于激光半主动导引系统的四象限探测器对激光光斑中心定位的精度,分析了四象限探测器的定位原理,并对不同光斑模型下常用的定位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对传统定位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斯光斑模型下定位算法的不足,结合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对高斯光斑模型下的定位算法进行了合理的改进.通过仿真分析和设计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高斯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传统的高斯算法减小了60.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激光光斑中心位置定位的精度和线性范围.
针对单个偶极天线辐射功率低的问题,设计了透镜天线和光电导天线阵列来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首先,设计了半径为0.5、1.0和1.5 mm的透镜天线,研究了透镜的半径和扩展长度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展长度与半径比值为0.28时,透镜天线的方向性更好,0.5 mm的透镜天线的峰值增益达到26.1 dB.进一步,设计了 2×2光电导天线阵列.通过试验测得阵元的辐射功率约为10μW,并且阵元的信噪比约为50 dB.试验结果表明太赫兹信号的合成效率接近90%,提高了太赫兹输出功率,从而为设计制作包含更多阵
基于修正的固有应变方法,研究解决热-机械耦合模拟虽结果精度高,但由于计算难以收敛、耗时久等原因,无法预测工业级构件变形的难题.首先,选取小尺寸局部模型模拟激光熔化沉积(LMD)过程,从热-机械耦合计算结果中提取固有应变.其次,利用固有应变法,预测了在一端具有固定支撑约束的基板上单道沉积24层薄壁零件后基板的变形情况,通过与热-机械耦合模拟结果对比,发现固有应变法预测的基板底面中心线上最大变形量的偏差为3.27%,基底自由端变形量的平均偏差为4.15%.同时发现,3 mm为固有应变法中等效数值层的最优高度,
针对传统边坡监测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数据不全面,模型建立困难、效果差、精度低等难点问题,提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T-样条曲面拟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边坡进行外业扫描,完成对边坡数据的采集;对处理后的点云数据采用T-样条进行曲面拟合,得到五期高精度曲面模型并对边坡体整体进行形变分析;选取边坡体中稳定监测点的形变量与全站仪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试验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T-样条曲面拟合结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满足边坡形变监测要求.
利用激光粉末沉积技术成功制备AlSi10Mg铝合金薄壁件.采用粉末负离焦和增大熔覆间隙停留时间的工艺策略,解决铝合金成形过程中熔覆层边缘粗糙、塌陷的问题,并分析薄壁件扫描和沉积不同成形方向上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道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密度P=370 W/mm2、扫描速度Vs=1.2 m/min、送粉流量Vf=8.5 g/min.薄壁件边缘塌陷程度随熔覆间隙停留时间增大而减小,随着粉末离焦量增大而增大.薄壁件扫描方向的显微组织为细碎的枝晶和少量的等轴晶,沉积方向为粗大的枝晶.薄壁件扫描方
采用振镜进行加工的激光切割设备,为了提高切割精度,首先需要对振镜进行标定,通行的标定方法是使用振镜在金属片或其他刚性材料上切割出一组具有固定图案(通常被称作mark点)的阵列,然后用相机逐一读取该阵列中每个图案的具体位置,据此计算校正网格并实施校正.圆形和十字形是两种最常使用的mark点形状.对这两种mark点对振镜标定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形mark点标定的精度更好.在平台重复定位标准差约为1 μm的情况下,圆形mark点标定后的振镜平均误差为1.99 μm,标准差为1.09μm;十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