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arge Stone Porous asphalt Mixes,以下简称LSPM) 通常用作路面结构中的柔性基层,作为柔性基层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反射裂缝发生,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因此,本文对我单位在龙青高速使用LSPM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LSPM柔性基层 施工技术 过程控制
1、LSPM柔性基层性能特点
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变形,能够承受重载交通,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可以兼有路面排水功能,由于其本省有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孔隙,可以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大粒径集料的增多和矿粉用量的减少,减少比面积和沥青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技术和过程控制
2.1 下承层检查验收
柔性基层开工前,下承层检查验收。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进行补铺,清扫下封层顶面,将表面浮动矿料扫至路面以外,表面杂物亦清扫干净。
2.2 同步碎石采用沥青预裹覆封层施工技术,利用拌合站将规格为0-5㎜的碎石,通过筛分取3-5㎜的碎石进行加热到170度左右,掺入5‰MAC沥青进行拌合,用同步封层碎石车喷洒已经处理好的下承层上,撒布均匀,洒布后采用20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3~4遍。
2.3 混合料拌和:
拌和设备采用整套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意大利玛莲尼MAC320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采用MAC沥青,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70-180℃之间,集料加热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20℃。拌和站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在170-185℃,废弃温度为195℃。拌和时间由试拌来确定,使所有颗粒全部覆裹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拌和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并及时调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比较大、粗集料多而且沥青用量小,延长拌和时间至少为45s,以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2.4 混合料装料、运输:
采用15m3中型自卸汽车装料、运输。考虑运输能力要比摊铺能力有所富余,保证摊铺的连续性,安排运输车辆10辆,运输车在装料前适当涂抹油隔离剂,防止混合料中的细料粘结在料车底部或周壁并积聚;装料时运输车前后移动分多堆装车。运输时采用蓬布加以覆盖,以减少温度损失。
2.5 混合料摊铺:
采用1台中大DT1800型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最大摊铺宽度18m,柔性基层宽度15m,一次摊铺成形。
摊铺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摊铺机开工前提前0.5~1h用煤气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摊铺机熨平板拼接紧密,不许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并确定好摊铺机标尺高度及找平装置安装的正确性;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确保摊铺宽度;调整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布料器中料的位置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同时降低螺旋布料器的转速,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摊铺机两侧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控制柔性基层摊铺厚度、高程、平整度。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摊铺机的感应器放置在放样好的控制线上。铺料时,钢丝绳张拉平顺,严禁人为对控制线钢丝绳干扰,造成忽高忽低。
开始摊铺时,摊铺机前要保证有6辆车等待卸料,以保证摊铺的连续进行,避免停机待料现象的发生。摊铺机后跟有辅助工人,对边角及坑槽进行处理。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75℃,摊铺温度紧跟摊铺机测量。
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宽度、厚度、横坡度、温度等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并安排专人挂线检测摊铺厚度,每隔2-3米检测一次。
摊铺机收料时,受料斗收三分之一为宜,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摊铺过程中如出现局部离析,采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要予以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2.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为保证粗骨料的骨架结构又要防止由于过碾而导致骨架棱角的破坏。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使用13吨位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30吨位的胶轮压路机。混合料摊铺后压路机立即进行跟踪压实,初压时温度控制在165-175。C之间,采用的压实工艺如下:
双轮振动压路机,采用13t双钢轮初压,第一遍前进静压,后退振压;第二遍前进后退均为振压。压实速度1.5-2km/h,采用高频低幅压实,防止过分振动振碎粗骨料;
振压过后,30t胶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随后进行压光;
压光采用8吨钢轮压路机,速度控制在3-4km/h。
碾压从低侧向高侧开始,直线段,由路肩侧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碾压过程中,为避免边缘部位压实不到位,两侧边缘人工使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压实。
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轮迹重合为20cm左右,禁止压路机在碾压段落内急刹车、急转弯或调头。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尽量缩短,控制在60-80m。
振动压路机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保证压实过程中不出现沾轮现象;胶轮压路机不洒水,在压实过程中适量喷洒或涂抹隔离剂,以不粘轮为原则,等到轮胎温度升高后不再粘轮时停止喷洒。
首段摊铺碾压50m,精确测定碾压后标高,计算确定松铺系数,及时调整后续段落松铺厚度。
2.7 成型路面接缝的处理
柔性基层采用一台摊铺机单幅摊铺一次成形,无纵向接缝。
摊铺机连续摊铺,不中断,不设置横向接缝。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特殊原因或每天收工时,需要设置横缝,按以下方法处理:
(1)冷接缝遵循 “高温、快速、平整、密实”的处理原则。
(2)碾压结束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及时将大于5mm的部分用切割机切割后挖除,并将切割面清洗干净;
(3)第二天铺筑前先将连接断面涂擦粘层油;
(4)开铺前将摊铺机熨平置于原路面上接缝处先预热,使连接面温度升到100℃左右再进行接缝施工;
(5)在重新摊铺时,将摊铺机的仰角提高半格。测量路面实际厚度,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熨平板下垫以4~5块与松铺厚度等厚的木块,使横坡与原路面一致。
(6)摊铺后采用人工快速整平,双钢轮压路机采取横向碾压方式进行碾压,处理接缝。先使钢轮大部分在已铺筑的路面上开始逐步向新铺路面方面碾压,压完后用3m直尺检查,间隙应小于5mm,否则应重新处理,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2.8、检验
摊铺及碾压完成后,进行高程测量,确定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施工完成后,按照规定及时对柔性基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9 开放交通
从路面柔性基层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封闭交通严禁一切车辆通行,设置交通指示牌和安全警示牌,确保施工安全。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关键词:LSPM柔性基层 施工技术 过程控制
1、LSPM柔性基层性能特点
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变形,能够承受重载交通,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可以兼有路面排水功能,由于其本省有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孔隙,可以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大粒径集料的增多和矿粉用量的减少,减少比面积和沥青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技术和过程控制
2.1 下承层检查验收
柔性基层开工前,下承层检查验收。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进行补铺,清扫下封层顶面,将表面浮动矿料扫至路面以外,表面杂物亦清扫干净。
2.2 同步碎石采用沥青预裹覆封层施工技术,利用拌合站将规格为0-5㎜的碎石,通过筛分取3-5㎜的碎石进行加热到170度左右,掺入5‰MAC沥青进行拌合,用同步封层碎石车喷洒已经处理好的下承层上,撒布均匀,洒布后采用20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3~4遍。
2.3 混合料拌和:
拌和设备采用整套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意大利玛莲尼MAC320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采用MAC沥青,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70-180℃之间,集料加热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20℃。拌和站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在170-185℃,废弃温度为195℃。拌和时间由试拌来确定,使所有颗粒全部覆裹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拌和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并及时调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比较大、粗集料多而且沥青用量小,延长拌和时间至少为45s,以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2.4 混合料装料、运输:
采用15m3中型自卸汽车装料、运输。考虑运输能力要比摊铺能力有所富余,保证摊铺的连续性,安排运输车辆10辆,运输车在装料前适当涂抹油隔离剂,防止混合料中的细料粘结在料车底部或周壁并积聚;装料时运输车前后移动分多堆装车。运输时采用蓬布加以覆盖,以减少温度损失。
2.5 混合料摊铺:
采用1台中大DT1800型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最大摊铺宽度18m,柔性基层宽度15m,一次摊铺成形。
摊铺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摊铺机开工前提前0.5~1h用煤气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摊铺机熨平板拼接紧密,不许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并确定好摊铺机标尺高度及找平装置安装的正确性;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确保摊铺宽度;调整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布料器中料的位置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同时降低螺旋布料器的转速,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摊铺机两侧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控制柔性基层摊铺厚度、高程、平整度。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摊铺机的感应器放置在放样好的控制线上。铺料时,钢丝绳张拉平顺,严禁人为对控制线钢丝绳干扰,造成忽高忽低。
开始摊铺时,摊铺机前要保证有6辆车等待卸料,以保证摊铺的连续进行,避免停机待料现象的发生。摊铺机后跟有辅助工人,对边角及坑槽进行处理。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75℃,摊铺温度紧跟摊铺机测量。
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宽度、厚度、横坡度、温度等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并安排专人挂线检测摊铺厚度,每隔2-3米检测一次。
摊铺机收料时,受料斗收三分之一为宜,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摊铺过程中如出现局部离析,采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要予以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2.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为保证粗骨料的骨架结构又要防止由于过碾而导致骨架棱角的破坏。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使用13吨位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30吨位的胶轮压路机。混合料摊铺后压路机立即进行跟踪压实,初压时温度控制在165-175。C之间,采用的压实工艺如下:
双轮振动压路机,采用13t双钢轮初压,第一遍前进静压,后退振压;第二遍前进后退均为振压。压实速度1.5-2km/h,采用高频低幅压实,防止过分振动振碎粗骨料;
振压过后,30t胶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随后进行压光;
压光采用8吨钢轮压路机,速度控制在3-4km/h。
碾压从低侧向高侧开始,直线段,由路肩侧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碾压过程中,为避免边缘部位压实不到位,两侧边缘人工使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压实。
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轮迹重合为20cm左右,禁止压路机在碾压段落内急刹车、急转弯或调头。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尽量缩短,控制在60-80m。
振动压路机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保证压实过程中不出现沾轮现象;胶轮压路机不洒水,在压实过程中适量喷洒或涂抹隔离剂,以不粘轮为原则,等到轮胎温度升高后不再粘轮时停止喷洒。
首段摊铺碾压50m,精确测定碾压后标高,计算确定松铺系数,及时调整后续段落松铺厚度。
2.7 成型路面接缝的处理
柔性基层采用一台摊铺机单幅摊铺一次成形,无纵向接缝。
摊铺机连续摊铺,不中断,不设置横向接缝。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特殊原因或每天收工时,需要设置横缝,按以下方法处理:
(1)冷接缝遵循 “高温、快速、平整、密实”的处理原则。
(2)碾压结束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及时将大于5mm的部分用切割机切割后挖除,并将切割面清洗干净;
(3)第二天铺筑前先将连接断面涂擦粘层油;
(4)开铺前将摊铺机熨平置于原路面上接缝处先预热,使连接面温度升到100℃左右再进行接缝施工;
(5)在重新摊铺时,将摊铺机的仰角提高半格。测量路面实际厚度,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熨平板下垫以4~5块与松铺厚度等厚的木块,使横坡与原路面一致。
(6)摊铺后采用人工快速整平,双钢轮压路机采取横向碾压方式进行碾压,处理接缝。先使钢轮大部分在已铺筑的路面上开始逐步向新铺路面方面碾压,压完后用3m直尺检查,间隙应小于5mm,否则应重新处理,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2.8、检验
摊铺及碾压完成后,进行高程测量,确定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施工完成后,按照规定及时对柔性基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9 开放交通
从路面柔性基层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封闭交通严禁一切车辆通行,设置交通指示牌和安全警示牌,确保施工安全。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