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特征、负荷及其与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关系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多序列MR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侧与非卒中侧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特征及负荷的差异,以探讨其与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关系. 方法 对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行头颅3.0T MRI常规检查,依据有无缺血征象判断患者的卒中侧与非卒中侧,并对相应侧别颈动脉行3.0T MRI多序列检查,判别斑块成分[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LRNC)、斑块内出血(IPH)]并测量其相应体积,及判断斑块表面纤维帽状态(完整或破裂),以及测量颈动脉的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壁厚度并计算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 结果 62例患者中共有120侧颈动脉符合标准进入分析,其中卒中侧85根,非卒中侧35根.卒中侧与非卒中侧颈动脉之间LRNC、IPH发生比例(71.7%vs 22.8%;12.9%vs 0%)、相应体积[19.96 mm3(0 mm3,61.91 mm3) vs o mm3(0 mm3,0mm3);(0mm3,58.73 mm3) vs(0mm3,0m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侧颈动脉的平均及最大管壁面积[(28.06±10.06)m.m2,(47.61±16.82) mm2]、平均及最大管壁厚度[(1.07±0.37) mm,(2.88±1.72) mm]、平均及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41±0.09,0.54±0.16)均较非卒中侧[(22.50±5.04) mm2,(36.22±10.53) mm2; (0.88±0.18)mm,(1.91±1.00) mm;0.36±0.05,0.45±0.10]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3.0T高分辨多序列MRI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能有效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评估斑块特征,且斑块负荷越重、成分特征越复杂的相应颈动脉侧别发生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几率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正常眼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者24名28只眼纳入研究.应用Cirrus HD-OCT 5线高清单线扫描模式对黄
@@
以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自身荧光(FAF)检查为代表的眼底光学影像检查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融入眼底病临床实践,影响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方式,更新对眼底疾病本质的认识.除了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以及血液循环的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日渐普及外,OCT、FAF等无创、快捷、可量化的新型检查技术愈加显示出独特优势而备受青睐;多种眼底光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与其他功能检查技术的融合伴随大数
@@
@@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光相干断层扫描(Cirrus HD-OCT)测量正常眼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54名正常者10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名52只眼,女
@@
@@
目的 探讨以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垂体腺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以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