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绘丹青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有一位意大利人凭着他精湛的画技,深得皇帝的喜爱。他叫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长达五十多年,他的画风独特,留下许多杰出的作品,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画坛。
  康熙皇帝对郎世宁所展示的讲究写实的西洋绘画非常感兴趣,任命他为宫廷画师,但是对画风提出了意见,要求郎世宁学习中国画的意蕴,用国画工具在绢上作画。郎世宁为了熟悉中国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中西合璧式画法。
  在他的代表作品《百骏图》中,马的姿势和神态都不一样。站在水中的马,鬃毛还是湿漉漉的,河水映出了马的倒影,这在以前的中国画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在这幅画中,近处的树干画得极富立体感,是典型的西洋画法。到了远景,又运用的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很有韵味。
  长期在中国的生活,也使郎世宁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并融入了他的作品中。在《嵩献英芝图》中,各种颜色的运用都十分绚丽、浓重,有着明显西洋画的特点,但是图中的景物却是中国画里常见的描绘对象,“嵩献英芝”,其實就是松、鹰、芝的谐音,这些动植物寓意着长寿、强壮、灵敏、吉祥等,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郎世宁的画中也记录了很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乾隆大阅图》中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装,英武不凡,人物服装和配饰都描绘得丝丝入扣。《哈萨克贡马图》则描绘了哈萨克人向乾隆进献马匹的场景。
  得益于郎世宁的精心描绘,让我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并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的运用上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将西方的透视法引入,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独特风格,为推动中国画的创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文献
套牢给股民带来的是永恒的伤痛。2008年股灾,一个股民在论坛中曾这样说:“我3天哭了3次,前天割肉换股哭,昨天以为小赚上午抛了后悔哭,昨天下午假利好跟进,今天又要割肉哭。”本来以为已经见了底,哪知道大底下面还有18层地狱。股市中的名人利弗莫尔、魏东、华欣……他们被套牢的不仅仅是股票,还有生命。    股民最关注如何解套    《股票作手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  “一个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益需要
本区地壳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导致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特有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多期同位构造的控制下,古特提斯期形成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