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的话剧诞生记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
  
  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
  
  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并尽快在军内外上演。雷厉风行的陈斐琴部长决定立即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创作突击队。经过军区文化部领导的研究,批准成立了以董小吾、严寄洲、郭民、彭华、顾工五人为成员的剧本创作组。
  重庆的初秋依然闷热,还绵绵不断地下着雨。五人创作组奉命乘飞机前往昆明,到陈赓领导的四兵团驻地采访和搜集素材,以编写话剧稿。他们乘着吉普车,来到重庆市郊的白石驿机场。雨停后,飞机即升空向昆明飞去。
  在这支创作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突击队伍中,董小吾是战斗剧社的社长,严寄洲为战斗剧社创作组组长,他俩曾合写过歌剧《刘胡兰》。郭民是西南军区文工团团长,彭华为四兵团文工团团长。以上四人都是“长”字号人物,属师、团级干部。唯有顾工,年仅21岁,只是连级创作员,却名不见经传。
  晴日的昆明,飞机安全着陆。到机场来迎接五人创作组的有四兵团的几位作家,他们是冯牧、苏策、寒风等,还有曾任新四军文工团团长、现任云南省文联主席的陆万美。五人创作组下榻在四兵团文工团团部的一座精致小楼里。次日,《云南日报》发出新闻报道:遵邓小平政委指示,西南军区五位剧作家抵昆,来进行淮海战役大型话剧题材的创作。
  
  陈赓接见创作组成员,并介绍兄弟部队的创作经验
  
  在五人创作组采访前夕,陈赓在四兵团总部接见了他们。他用手推了推眼镜说:“陈斐琴部长电话告诉我,你们已到昆明,我就急着要见到你们几位。我想说,别人能够搞出再现渡江战役第一剧,你们就应该有信心拿出反映淮海战役的第一剧!”
  接着,陈赓详细介绍了兄弟部队突击创作再现渡江战役壮举的大型话剧的情况:
  在“百万雄师过大江”仅三个月后,我军第一部反映这一壮举的大型话剧剧本《胜利渡过扬子江》,就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了。
  1949年6月,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要求大力创作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的作品,“表现我们英雄的时代”。处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就在这时候,全国文协丁玲等负责同志,要求胡奇、曾克、白艾、赵夫征、胡丹沸五位同志,迅速把伟大的渡江战役艺术地再现到舞台上去。
  当时,胡奇等五位同志互不相识,要在短时间内表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难度非常大。虽说他们都曾参加过渡江战役,但各人所掌握的素材各异,见解不一。丁玲鼓励大家说:“为了统一不同的见解,就要彻底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吵也不要紧。”信心在争论中倍增,五人决定这样写作:先集体想好剧情、人物,连人物出场、入场都作了安排,然后,每人扮演一个角色,边表演边凑台词,由一人做记录。就这样,一天完成一场戏。同时,在排练中,导演和演员同心协力再创作。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胜利渡过扬子江》便诞生了。该剧由当时的战线文工团和人民文工团联合演出,首次在舞台上表现出我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业绩,受到军内外的一致好评。
  陈赓讲完《胜利渡过扬子江》的创作经过后,董小吾代表五人创作组激动地表示:“感谢首长!真的,太感激陈司令员了!您的教导,将激励我们更快更好地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尽早拿出再现淮海战役的剧本来。”
  
  《第二次攻击》诞生,军内外反响强烈
  
  五人创作组的采访开始,四兵团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战斗英雄张英才等,先后来到他们下榻的小楼,汇报参加战斗的情况。董小吾等四人都是师、团级干部,负责采访、谈话,不做文字记录。连级干部顾工便成为当然的文字记录员,他把英雄们谈到的每件事、每个战斗过程,都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下来。
  在五人创作组正式进入淮海大战的剧本结构创作时,每人应交出一个提纲。但每次碰头,各人手拿着提纲交换想法时,每个人都吱吱唔唔,不知所云。显然,大家的创作酝酿还不成熟。时间紧迫,怎么办?后来,董小吾严肃地责成顾工和严寄洲分头构思,限期交卷。他要求顾工思考敌军方面的戏剧情节,严寄洲则思考我军方面的戏剧情节,其他三位创作成员不断地为严寄洲和顾工丰富戏剧情节、创造人物形象等。这道命令一下,剧本还果真应运而生。进入执笔写稿阶段,也是由顾工和严寄洲分为敌我双方各写一半,最后由董小吾等整理、统稿,剧本定名为《第二次攻击》。
  初稿完成后,在四兵团召开的剧本座谈会上顺利通过。冯牧指示四兵团出版的《国防文艺》杂志立即全文刊发。当时,编《国防文艺》的都是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如后来创作电影《五朵金花》的女编剧季康,著有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的作家林予,以及现今闻名文坛的作家彭荆风等。他们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在接到四幕八场大型话剧《第二次攻击》稿本后,就迅速编辑发表了。
  与此同时,陈赓审阅剧稿后,立即指示文工团话剧团投入排演。谁来担任导演呢?上级决定:严寄洲导演我军场次,顾工导演敌军场次。
  严寄洲可是位真正的导演。若干年后,他调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我军第一位执导军事题材故事片的导演。从反特影片《脚印》开始,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导演了《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战犯》等。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罗姆”,有的报刊把他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导演”之一。1950年秋,导演大型话剧《第二次攻击》时,严寄洲虽是初出茅庐,还是把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场面处理得挥洒自如。
  顾工只有二十出头,但却十分自信。他说,别看我只写诗、写剧本,我自信我是个“天才的演员”。当年要是不去参加新四军,留在上海拍电影,我相信自己早已是位红得发紫的电影明星。他更相信自己是个“天才的导演”。可惜,他仅导演过一些秧歌剧、快板剧,还有前不久在剿匪部队中导演的“兵演兵”。这次当上《第二次攻击》的导演,负责导演他自己写的一些敌军场面,他十分高兴,充满信心。扮演敌军军长的吴漾,早年是上海影坛的电影明星。他舞台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站在台上气宇不凡。他与顾工配合得非常默契,使整部戏大放异彩。
  《第二次攻击》在昆明公演后,轰动了整个昆明。不久,又由战斗文工团排演,在重庆演出,反响强烈。由此,部队文艺工作者胜利完成了邓小平关于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话剧的重大使命。○
  
  责任编辑 刘金旭
其他文献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2010年7月10日,由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溪洛渡右岸地下电站14。引水竖井压力管道滑模混凝土衬砌,提前计划工期7d顺利结束。成为溪洛渡电站首条浇筑完工的引水竖井。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王蒙是一个思想宝库,他的思维极左时,是作家,他的思维偏右时,是诗人.在当代文坛,王蒙的道德文章众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
“媒体融合”在今天如此之热,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我看来。媒体融合系指各类媒体向其他媒体领域的进军与扩展,从而形成各类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它至少在以下三个层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也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水平。本文就结合宁夏盐池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谈谈信
2010年6月18日,在2010年第一期中央企业正版化培训班上,中国华电集团、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家大型央企与中望CAD签订了采购意向。
凌河口湿地位于辽宁省境内,与双台子河口湿地相邻,是辽宁省一个比较重要的河口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本研究综合利用GPS、RS、GIS技术,采用目视解译法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图像进行了解译,实现了湿地识别、类型划分、面积值计算等功能,初步建立了凌河口湿地信息系统。
日前,水电十一局以3.44亿元中标承建新疆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大坝工程,在国内水电市场和新疆水电市场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水利部新疆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总经理尹保卫、水电十一局
日前,水电四局有限公司胜利完成了京沪三标大汶河特大桥588号~591号桥墩桥面底座板混凝土浇筑任务,标志着大汶河特大桥共42558.62延m的底座板混凝土浇筑任务全部完成。
忙!累!压力大!这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卫平最常听到的叹息.在他的生活圈里,90%都是科学家,每每聊天,这样的抱怨就会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