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世纪钢琴作品中的精品《死之舞》是匈牙利著名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李斯特的喜爱之作。作品创作源于因画生情,因情而乐,形成作品独特的风格和音乐特点。本文主要从李斯特的人生经历之源与个人天赋之力来解析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风格;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李斯特一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很多,在他创作的每一个作品中,都能隐约地看到时代的特征、身处的经历和个人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作品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和特点。其作品也是随着个人的成长历程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成熟。
  一、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李斯特从小生长在匈牙利西部边区的一个小山村,叫莱丁。他的祖先曾是一方贵族,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衰败,家里经济十分窘迫,李斯特的父亲就到埃斯特哈奇家族干活维持全家生计,他的父亲有一定的音乐才华,曾受到贵族乐师的欣赏,还参加宫廷乐队担任了中提琴手。李斯特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琴声有一种特殊的敏锐力和好奇感,与父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爱好。由于当时匈牙利无论大小贵族和宫廷都对音乐十分重视,他的父亲极力向所在地的贵族申请支持,最后得到了埃斯特哈奇家族支持。从此,李斯特的音乐天赋和钢琴弹奏得到体现,钢琴作品创作逐渐进入乐坛,展示着他的音乐才华。
  而在创作《死之舞》这部钢琴作品时,他已经是一个欧洲非常显赫的音乐人物,已经在意大利经历了丰富的音乐生活和人生经历。这部作品是一曲钢琴与乐队协奏的典型音乐作品,此作品的创作源于李斯特对于一幅教堂壁画《死神的胜利》感触和理解,当然这与他本人的特殊性格也是分不开的。这幅壁画是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奥尔卡尼亚的巨作。这幅的非凡气势和丰富内涵震撼了李斯特,李斯特由画联想到了《末日经》的威严旋律,回忆起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对《末日经》的引用创作方法,对作品中死亡力量的敬畏,对空幻世界的联想和妖魔鬼怪的狂欢产生极大创作冲动,作品以钢琴为主奏乐器,管弦乐队加以强大的气势,作品音响效果辉煌迷人,感人肺腑。一经问世音乐舞台便成为乐坛最佳选曲,充分体现了李斯特作品的特殊风格。
  二、作品的创作风格分析
  《死之舞》全曲气势恢宏,音乐的震撼力演绎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复杂的元素,表达着一个不同凡响的精彩故事。全曲没有复杂的曲式结构,主要以圣咏《末日经》为主线加以系列变奏形成作品的主要框架。钢琴作品的圣咏风格浓厚,旋律威严而朴素,善于采用主题变奏是该作品形式风格的凸显之处。李斯特在这部作品中十分重视音乐的起始段和中间主题的展示,也十分强调结尾对于听众的感染力。
  在创作中,他不但重视音乐主旋律对于想象中故事情景的描绘,更善于采用钢琴演奏展示情景的每一个细节,用管弦乐来烘托情景变化的不同气氛,渲染故事情节的明暗和刚柔,时刻用内心的激情和复杂的心理感应进行音乐的变化,从旋律的扩与收,从节奏的松与紧,从音色的暗与亮,从朗诵性到歌唱性,再到歌唱圣咏的丰富。整个作品李斯特采用“死亡”的主题形成旋律主线,这种死亡充满着雄壮、豪迈、气壮山河,就像中国抗战时期,我们的抗日将领浴血奋战的英勇场面,充满力量,牺牲是光荣的,死亡是壮烈的,没有悲伤,那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在这部作品中,整个音乐的流动直到尾声,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多少悲伤的旋律和声音,面对死神和魔鬼只有一种奋起的力量和完胜的决心,没有很多作曲家的那种神秘的恐惧,仿佛是一种赞歌在唱响,鼓舞作人们觉醒、反抗,为自由和正义而斗争。他用《末日经》圣咏精彩地演绎着一个完美的故事,渗入各种复杂的情绪,采用复杂的乐器表现着丰富的音乐色彩,用三十二个变奏一气呵成,让音乐妙趣横生,令人陶醉,回味无穷。
  三、作品的音乐特点解析
  李斯特在《死之舞》中不但善于运用文学手段、心理反应、情绪把控和空间思维的创作方法,而且更善于把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动情,感人至深。其音乐主要是钢琴主奏的圣咏主旋律,有时又是铜管乐、管弦乐交替主奏。他重视钢琴演奏中和弦和和声效果的运用,把低音区沉重的和弦演绎成死神的逼近,把铜管的主奏演绎成死神威严的进行曲。钢琴的运用十分灵活,特别强调钢琴乐器的特点,来营造其他乐器不能达到的音乐效果。比如:在该曲中,采用了快速的音型表现滑稽的情绪,用华彩风格的旋律演绎主题的再现,用乐队合奏主旋律强调主题的突出,再现李斯特的音乐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元素的体现十分丰富,钢琴时而柔和,时而婉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静谧,时而气势恢弘。把各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反应流露于指尖,把钢琴的流畅性,音乐的宽广性,音乐的张力感和钢琴的表现力充分运用,形成丰富而不复杂的音乐色彩,渲染着奋进、和谐和充满斗志的音乐力量。同时,钢琴还紧密地和铜管乐、管弦乐等乐器交替配合,不同的音乐场景采用不同的乐器,高音乐器巧妙与钢琴演奏主旋律的变换,低音乐器与钢琴演奏低声部形成沉重的乐思,有时有形成立体型的平行演奏形成丰满的和声音响,诉说着每一段音乐故事。钢琴时而采用跳跃的演奏把人们引入东欧的民间色彩,展现典型的东欧民族风格;又不时采用华彩的片段经常把人们带离民俗场景。
  李斯特就是一个性格十分特殊,音乐创作十分奇特的人。他的创作与演奏往往产生的巨大的反差,但又不那么世俗。他的音乐有时会在一瞬间改变音乐的情绪,改变听众的心理,这就是李斯特多重性格造就的特殊的音乐特点,在欧洲的钢琴演奏家中他是独有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很多英语翻译学习者认为,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大不同,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  关键词:翻译;文化背景;圣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引言  翻译中的英语习语翻译是相当困难的,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或许学生们清楚地知道习语中
目的:第一部分是介绍贵州食用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及研究进展,为贵州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第二部分对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Isodon rubesc
摘 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网络语言的实际情况,以分类明确、不混淆概念为目的提出“场合变体”的概念。“场合变体”是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使用的语言变体形式,网络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变体即“场合变体”,它不同于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  关键词:网络语言;场合变体;定位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2
大血藤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va cuneata (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消肿散结、止痛、败毒等功效,临床
摘 要:语言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研究又是语言的前提,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索绪尔作为语言学的奠基人,也是西方哲学语言的关键人。他的语言哲学使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彻底转变,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索绪尔;西方哲学;语言转向;本体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语言本体的研究历程  早在古希
目的筛选出最佳中药抗感染复方QC,为防治感染性疾病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利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复方NZ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6种常见致病菌产生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建立药效学评价方法,筛选出最佳抗感染中药复方QC。(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复方QC的化学评价方法,对复方QC提取方法、溶媒、溶
摘 要:语言不通作为翻译产生的背景,其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之,翻译的产生也同样影响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关键词:文化差异;影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由于各国语言的不同,翻
在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一开始,哈拉海镇党委就提出: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边学边改,解决目前农民最想、最盼、最急的问题,使学习教育活动及时见到实效。
摘 要:文章归纳选取并阐释具有代表兴义人民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古文化沉淀、商贸活动、人体身体部位、特殊人品等特色词汇,试探讨这些词汇所反映的当地经济、历史、风俗、精神、心理等具有丰富民俗内涵的文化特征,这对研究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兴义;民俗内涵;特色词汇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笔者经过收
工程机械,作为工程施工中所必备的设备器具,是施工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施工企业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有利证明,创造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需要怎样有效利用好所具备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