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针对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合同风险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而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對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对于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社会中随之涌现,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也逐渐增多。企业风险伴生于其每一个经济活动中,合同作为一种能够对经济活动双方主体行为进行一定程度限制的形式存在,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由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并不少见,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必要改进。
一、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合同风险分析
(1)合同主体问题。合同是对于合同双方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以便于在违约的情况下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未对合同签订的对方进行仔细检查,对于对方的证照文件、资质、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经营状况等足以影响本企业签署的合同的履约效果的忽视,会给一些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组织可乘之机,如此继续,一旦对方行为与合同约定出现偏差,轻则无法履行合同,重则导致企业被合同相对方欺诈,无论何种结果,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除此以外,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还常常会出现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对于变更主体的情况,很多企业尤其未对新主体能力及资质进行审核,认为只是变更,或已经对原有主体进行了审核,从而轻视这一问题,造成的问题尤其严重。(2)合同内容问题。合同是对签订双方未来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对于双方未来行为的限定,但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合同并未将应当进行限定的行为列入,目前的合同,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词含混不清的情况,甚至会发生歧义,有些合同在拟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用词的形式完整,却常常忽略了应有的内容。而有的时候合同双方顾及面子等问题未能将未来所有情况都囊括在合同之中,只标明了正常存在的情形,而对违约处理的情况避而不谈,无形中增加了双方风险。除此以外,用语不当也是当前合同内容中的主要问题,例如有时候人们会将合同称作“合作协议书”或者“合作意向书”,貌似和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实际上在法律上有很大差别。除此以外,合同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隐患存在。例如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默认和未标明,以及对于违约未能及时追诉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合同以及其相关问题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已经不容忽视。
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分析
(1)人才配给。合同管理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是常规的经营管理人才就能够做到精通的。针对于这一特殊情况,有必要加强企业中关于合同管理相关人才的建设,最好能够聘用一些法律专业人员。但是在人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需要法律和相关管理经营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虽然一些应届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也能够胜任合同管理的工作,但是这些学生却可能因为对于经济规则不熟悉,或者对于社会上的经济行为状况不了解而误入经济圈套,又或者是对于合同本身过于苛求,不懂得周旋从而伤害商业关系;而经营性人才却有可能会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难以拟出合理的合同。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考虑对经营性人才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并且在法律方面聘请专业的律师作为兼职顾问对重要的合同把关,对于常规性合同,由兼职律师定期审核,总结并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在很多细节上难以落实到位,常常是源于缺乏一个完整的权责明晰的制度,以及必要的工作内容规范和流程说明,因此想要提升合同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有必要从制度出发,确定相应的权责、规范以及流程。首先对于负责人员应当明确,确保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修订;其次应当明确合同管理的内容,不仅仅在于拟定出合理的内容,实现对法律风险的规避,更多在于实现对于合同对象资质的考察和验证,以及对于合同生命周期的监督,一旦出现违约问题,采取何种方式处理,以及及时采取诉讼或其他补救措施等都应当在制度中予以表现。(3)完善材料归档制度。除了对于合同本身的管理之外,与合同相关的材料也需要进行严格的保管和归档。这些材料包括对于合同对象的审核以及调查材料,其中应当既包括正式的说明文件,也包括一些定性的说明性材料;以及其他的双方能往来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信息化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之下,应当注意对于电子数据材料的保管,例如电子数据交换记录、电子邮件、多种网络通信证据,网银过账记录等方面。这些材料十分重要,并且需要企业中整个工作团队一同行动进行收集,因此工作量大且较为繁杂。但是如果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些证据将对于法律程序十分有用。
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加强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依法订立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从根本上减少法律纠纷、防范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社会中随之涌现,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也逐渐增多。企业风险伴生于其每一个经济活动中,合同作为一种能够对经济活动双方主体行为进行一定程度限制的形式存在,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由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并不少见,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必要改进。
一、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合同风险分析
(1)合同主体问题。合同是对于合同双方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以便于在违约的情况下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未对合同签订的对方进行仔细检查,对于对方的证照文件、资质、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经营状况等足以影响本企业签署的合同的履约效果的忽视,会给一些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组织可乘之机,如此继续,一旦对方行为与合同约定出现偏差,轻则无法履行合同,重则导致企业被合同相对方欺诈,无论何种结果,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除此以外,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还常常会出现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对于变更主体的情况,很多企业尤其未对新主体能力及资质进行审核,认为只是变更,或已经对原有主体进行了审核,从而轻视这一问题,造成的问题尤其严重。(2)合同内容问题。合同是对签订双方未来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对于双方未来行为的限定,但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合同并未将应当进行限定的行为列入,目前的合同,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词含混不清的情况,甚至会发生歧义,有些合同在拟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用词的形式完整,却常常忽略了应有的内容。而有的时候合同双方顾及面子等问题未能将未来所有情况都囊括在合同之中,只标明了正常存在的情形,而对违约处理的情况避而不谈,无形中增加了双方风险。除此以外,用语不当也是当前合同内容中的主要问题,例如有时候人们会将合同称作“合作协议书”或者“合作意向书”,貌似和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实际上在法律上有很大差别。除此以外,合同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隐患存在。例如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默认和未标明,以及对于违约未能及时追诉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合同以及其相关问题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已经不容忽视。
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分析
(1)人才配给。合同管理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是常规的经营管理人才就能够做到精通的。针对于这一特殊情况,有必要加强企业中关于合同管理相关人才的建设,最好能够聘用一些法律专业人员。但是在人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需要法律和相关管理经营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虽然一些应届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也能够胜任合同管理的工作,但是这些学生却可能因为对于经济规则不熟悉,或者对于社会上的经济行为状况不了解而误入经济圈套,又或者是对于合同本身过于苛求,不懂得周旋从而伤害商业关系;而经营性人才却有可能会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难以拟出合理的合同。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考虑对经营性人才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并且在法律方面聘请专业的律师作为兼职顾问对重要的合同把关,对于常规性合同,由兼职律师定期审核,总结并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在很多细节上难以落实到位,常常是源于缺乏一个完整的权责明晰的制度,以及必要的工作内容规范和流程说明,因此想要提升合同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有必要从制度出发,确定相应的权责、规范以及流程。首先对于负责人员应当明确,确保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修订;其次应当明确合同管理的内容,不仅仅在于拟定出合理的内容,实现对法律风险的规避,更多在于实现对于合同对象资质的考察和验证,以及对于合同生命周期的监督,一旦出现违约问题,采取何种方式处理,以及及时采取诉讼或其他补救措施等都应当在制度中予以表现。(3)完善材料归档制度。除了对于合同本身的管理之外,与合同相关的材料也需要进行严格的保管和归档。这些材料包括对于合同对象的审核以及调查材料,其中应当既包括正式的说明文件,也包括一些定性的说明性材料;以及其他的双方能往来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信息化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之下,应当注意对于电子数据材料的保管,例如电子数据交换记录、电子邮件、多种网络通信证据,网银过账记录等方面。这些材料十分重要,并且需要企业中整个工作团队一同行动进行收集,因此工作量大且较为繁杂。但是如果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些证据将对于法律程序十分有用。
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加强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依法订立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从根本上减少法律纠纷、防范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