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提升扩大出口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来源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食品农产品面临着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叠加等诸多挑战,出口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针对当前外贸新形势,以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等带来的新变化,如何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促进扩大出口,是质检部门需要解决的一项重点课题。笔者对漳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开展调研,一些做法和思考如下。
  一、基本情况
  漳州共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县)区5个、企业247家,年出口食品农产品132万吨、货值45亿美元,出口涵盖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罐头年出口量37万吨,占全国20%,连续30年果蔬罐头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保鲜大葱年出口3万吨,占全国大葱出口42%,仅次于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二。漳州也是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沙西榕树拥有“中国根”“沙西榕树”等两个自有品牌,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漳州出口水产企业获“福建名牌”13家,中国驰名商标6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0个,在美注册蟹肉产品品牌1个。
  二、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的主要做法
  (一)实行风险管理。
  根据产品特性,结合国内外通报预警信息、进口国技术规范等,将辖区出口食品分为高、中、低等3个风险等级。同时,根据原料种养殖、生产加工、风险监控、产品质量标准等情况对检测项目进行评估,确定检验监管的重点项目。
  (二)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出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企业信用等级等情况,将其分为A、B、C、D等4种类别。对不同类别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频率,其中对A类企业要求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日常监管,对B类企业每半年至少进行2次日常监管,对C、D类企业每半年至少进行6次日常监管。
  (三)开展全程信息化监管。
  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程监管和追溯体系。漳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发启用出口食品企业信息化移动监管系统,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分类管理类别对出口食品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不同类别出口产品实施不同的抽检比例。对抽中批产品按评估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检测,合格后方能放行。
  (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按照“守信便利,失信惩戒”原则,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动态管理,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监管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培训,组织企业开展自检自控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做好原料、生产、出厂等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管控,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检自控体系和全过程溯源管理体系。
  (五)改革检验放行制度。
  在企业自检自控合格的基础上,对其出口产品采取即报即放,不再进行抽批检验。将日常监管情况、产品风险监控结果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等应用于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及通关放行,对弄虚作假故意隐瞒或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企业,采取加强抽查检验直至暂停出口等加严措施。
  (六)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发挥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检验检疫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强化区域内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管理和疫病疫情的防控,利于促进示范区内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提升,通过监管端口前移,从源头管理入手控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推动出口贸易便利化。
  三、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从全国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还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加工简单,缺乏自有品牌,行业差距明显等情况,“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问题。
  1.出口企业普遍存在依靠订单、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支撑,追求数量增长粗放型模式,忽视创新及品牌效应。出口食品农产品多属初级加工,有的仅是简单的分级冷藏包装,加工精度和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2.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国际市场多变,抗风险能力差,利润空间不足。一些发达国家不断设置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序复杂、周期长,人为提高准入门槛,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诸多限制。同时,出口企业搜集相关国内及进口国法律、法规及标准等信息能力不强,获得途径有限,增大了企业产品出口被退货、通报等风险。
  3.改良农产品进口门槛高。以进口改良花卉为例,进口植物产品需办理苗木进口许可证、进口苗木隔离场等,办理周期长,需一个生长周期的隔离观察期。还有,需公司注册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及3名以上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造成具有进口资格的企业没有业务,有业务的企业不具备进口资格。
  4.出口企業存在“散、小、差”现象,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开拓能力较差。特别是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行业管理手段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相互压价、恶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建议。
  1.加快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发挥品牌“企业”示范效应。积极资助扶持具有专业强势、区域优势的自有品牌,鼓励中小企业实施贴牌与创牌并行的过渡战略,以品牌培育为抓手,促进企业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同时,发挥品牌联盟、品牌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带动品牌效应总体水平的提升。
  2.搭建行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互联网配套平台,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通过网络宣传,为产品积累市场知名度。同时,不断完善平台运行,逐步扩大平台运用,邀请食药监等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农业、质检等检验检测技术资源,通过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提供农产品土壤、水、肥、病虫害的检测与研究,并对市场进行引导、监督,为企业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
其他文献
10月10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山东标准”建设情况,同时正式发布《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等23项地方标准。省海洋与渔业厅宋继宝副厅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对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以游钓型、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与田园型等多种特色牧场建设为主体对象,内容包括“第1部分 术语和分类”“第2部分 调查与选址”“第3部分 布局与布放”“第4部分
2017年11月1日,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和VIV&LUL, of China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儿童睡衣实施自愿性召回。  此次召回产品为儿童睡衣,召回原因为产品的易燃性未达到美国《服装纺织品易燃性标准》的要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員会规定,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商贸纺织品必须满足16 CFR 1610标准的要求。儿童纺品的易燃性,必须满足16 CFR 1615和16 CFR 1616要求,该要
在经历长达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当前,在局部领域出现了一种结构上的过剩,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供给的有效性出了问题,本质是供给质量出了问题。  从市场看,主要表现为:高品质产品不足,低品质产品过剩;创新产品匮乏,同质产品泛滥;社会“欲求”的产品欠缺,供给“已有”的产品“爆炸”。从企业看,不同企业发展走势分化,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一些企业蓬勃发展,产品供不应求,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日,海南省质监局批准公布了《三亚一日游服务规范》《近海旅游船服务规范》等2项地方标准。  《三亚一日游服务规范》对服务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了招徕服务、接团准备、收客服务、沿途导览、景点导游服务、餐饮服务等。其中,在沿途导览环节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游客引导”的概念和具体策略,即安全提示、环保提示、消费提示和体验提示,对游客参与“三亚一日游”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海旅游船服务规范》规定了近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横U形钢丝捆扎配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6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4~60岁。闭合性骨折
<正>5月14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中国首次自主召集、自设议题、在国内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在"一带一
4月25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2605—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此项《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有2个关键指标,即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  防护效果级别是根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对应的使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