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普及及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应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趋势。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服务
引文: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档案信息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存储和处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现状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究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但是,由于该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上还有偏差和不足,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更新和突破。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纸质档案,应有适宜的储存环境,为了避免纸张受潮、虫蛀和火灾等的发生,必须投人大量的经费来作为保证。如果档案没有得到备份,在反复查阅和保管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档案的损坏甚至丢失,不利于档案及其信息的保管和利用。在采用低档平板扫描仪将文档电子化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涉及到如何解决电子化档案的管理、查阅和应用等问题。档案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应加以充分利用。
目前档案信息化现状:一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又多又乱,不能满足各单位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档案部门对于电子文件智能化管理功能还未深入研究,制约了电子档案的分类与整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基层档案部门电子档案还在实行双套制管理,不但要整理纸质档案,还要整理电子档案,成倍地增加了档案整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档案信息化的硬件重复投资建设,在各级档案馆和基层机关、
企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只要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形成了家家建设计算机房,家家均有服务器和计算机维护人员的小而全计算机维护与管理模式。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力求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在我国,档案馆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机构,档案馆内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和馆藏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档案馆要从当前的、近期的及长远的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档案馆的馆藏结构。馆藏档案信息的价值决定了其满足信息需求的层次和程度,档案信息的均衡配置, 要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部门层面、组织和个体用户层面等不同维度综合加以衡量考虑, 做到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有先后、有缓急、有侧重及有计划。
(二)服务对象方面,定位应该是真正的面向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当今的信息用户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较多,信息素养较高,这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及工作队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要做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以用户为中心,首先要做到区分用户的类型。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用户的类型较难区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用户不再受专业、部门、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用户群体非常复杂,用户的信息素养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语言文化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而且在利用信息资源时表现出来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另外网上用户根据其兴趣取向,形成了很多网上的社区。总而言之,网络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探讨用户档案意识的培养方案、档案信息服务的宣传策略等等。我们要改变以前坐等用户上门的阵地式的服务模式,要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及定位。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主动为用户服务。可以说,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方式是主动的、积极的、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要面向用户, 适应开放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档案信息共享的需要。
(三)在服务的开放度方面主张档案信息服务持开放态度, 同时注重信息安全及信息保护。档案信息是重要的资源,是开展很多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性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求档案信息秉承开放共享的态度,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及服务。档案信息服务的开放首先要做到档案工作开放,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和共享。长期以来,档案信息公开一直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社会信息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公务信息随着公务管理实践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公开,并可供大众自由查询。在档案信息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目前的信息化环境下,公共传播途径日益增多,更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体系的建设,掌握好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采用有效的监控预警方式、应急防范及异地备份等有效措施,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功能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才能高效获取有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以此推动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云南档案,2010.3
[2]李启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2006(3).
[3]牛家旺.档案管理信息化下档案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00-201.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服务
引文: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档案信息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存储和处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现状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究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但是,由于该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上还有偏差和不足,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更新和突破。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纸质档案,应有适宜的储存环境,为了避免纸张受潮、虫蛀和火灾等的发生,必须投人大量的经费来作为保证。如果档案没有得到备份,在反复查阅和保管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档案的损坏甚至丢失,不利于档案及其信息的保管和利用。在采用低档平板扫描仪将文档电子化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涉及到如何解决电子化档案的管理、查阅和应用等问题。档案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应加以充分利用。
目前档案信息化现状:一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又多又乱,不能满足各单位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档案部门对于电子文件智能化管理功能还未深入研究,制约了电子档案的分类与整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基层档案部门电子档案还在实行双套制管理,不但要整理纸质档案,还要整理电子档案,成倍地增加了档案整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档案信息化的硬件重复投资建设,在各级档案馆和基层机关、
企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只要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形成了家家建设计算机房,家家均有服务器和计算机维护人员的小而全计算机维护与管理模式。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力求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在我国,档案馆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机构,档案馆内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和馆藏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档案馆要从当前的、近期的及长远的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档案馆的馆藏结构。馆藏档案信息的价值决定了其满足信息需求的层次和程度,档案信息的均衡配置, 要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部门层面、组织和个体用户层面等不同维度综合加以衡量考虑, 做到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有先后、有缓急、有侧重及有计划。
(二)服务对象方面,定位应该是真正的面向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当今的信息用户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较多,信息素养较高,这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及工作队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要做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以用户为中心,首先要做到区分用户的类型。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用户的类型较难区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用户不再受专业、部门、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用户群体非常复杂,用户的信息素养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语言文化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而且在利用信息资源时表现出来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另外网上用户根据其兴趣取向,形成了很多网上的社区。总而言之,网络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探讨用户档案意识的培养方案、档案信息服务的宣传策略等等。我们要改变以前坐等用户上门的阵地式的服务模式,要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及定位。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主动为用户服务。可以说,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方式是主动的、积极的、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要面向用户, 适应开放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档案信息共享的需要。
(三)在服务的开放度方面主张档案信息服务持开放态度, 同时注重信息安全及信息保护。档案信息是重要的资源,是开展很多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性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求档案信息秉承开放共享的态度,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及服务。档案信息服务的开放首先要做到档案工作开放,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和共享。长期以来,档案信息公开一直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社会信息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公务信息随着公务管理实践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公开,并可供大众自由查询。在档案信息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目前的信息化环境下,公共传播途径日益增多,更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体系的建设,掌握好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采用有效的监控预警方式、应急防范及异地备份等有效措施,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功能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才能高效获取有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以此推动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云南档案,2010.3
[2]李启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2006(3).
[3]牛家旺.档案管理信息化下档案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