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新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来源 :东方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un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等国颁布了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宪法的新宪法。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此进行了及时引介与热情宣传,当时出台的多部宪法文本也大量移植了世界新宪法的内容。1920年代中国对世界新宪法的宣传与移植,是对前一阶段学习西方制度不成功历程的反思和改良;反映出知识界与立宪者希望借助立宪避免和消除西方社会种种弊端的愿望;也是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结果。世界新宪法对民国的宪法观念与宪法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诺斯的“国家悖论”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即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国家悖论”在中国转型时期也客观存在,如何破解“国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实质上针对两大问题:中国古代既无'哲学'一词,更无'哲学'这门学科;近百年来自'中国哲学'学科实践,至今没有形成
明末文人论三教合一大潮中,林兆恩与王学左派的主张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林兆恩认识到了当时儒释道三教的弊端,提出了三教心性相同、归儒宗孔的三教合一思想,王学左派则主张
全祖望的<二西诗>,涉及到许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下面准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全祖望及其<二西诗>;第二,前人对<二西诗>的评议;第三,中外关系史的主体是中西关系;第四,两次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加快农牧民融入现代社会、加快牧区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红原县坚持"保护生态为先、发展生产为要、改善民生为本"的理念,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