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反应合成MCM-41硅基介孔材料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玻璃溶液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成功合成了MCM-41硅基介孔材料。并用XRD、TEM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当n(CTAB)/n(Si)的比值为0.09,合成体系pH值为10~11,反应温度为85℃时,合成的样品微观结构好,长程有序化程度高。TEM和N2吸附-脱附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六方有序结构的硅基介孔材料,其BET表面积为1027m^2/g,最可几孔径为2.88nm。
其他文献
采用高速火焰(HVOF)热喷涂工艺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NiAl-Ta-Cr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氧气流量以及燃气流量等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组织结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Ag-Cu-Ti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在钎料与立方氮化硼(CBN)磨粒高温钎焊结合界面的扩散现象,并运用动力学分析对界面反应层的生长过程及反应
本文利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1处理石墨,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聚丁烯(PB)/石墨复合材料。利用DSC、XRD等研究了材料晶型、结晶度随结晶时间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对其力学
以Ti、Si、Al和C(石墨)元素粉为原料,采用原位热压烧结法制备了高纯度的Ti3Si0.8Al0.4C1.95层间固溶体陶瓷块体材料,研究了合成温度对产物纯度的影响,测试分析了制备材料的相组成及显
利用熔态旋淬法制备了系列铝含量的Fe-B-C-Si-Al系非晶合金薄带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合金元素Al对Fe-B-C-Si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明显提高Fe-B-C-S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非晶合金薄带的临界厚度由无Al合金的小于35μm增加到含铝合金的70 μm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可进行1
采用液相共沉淀方法,以ZnSO4·7H2O为原料,GaCl3为掺杂化合物,NH4HCO3为沉淀剂合成碱式碳酸锌前驱体,通过在H2气氛下煅烧,制得Ga^3+均匀掺杂的纳米氧化锌导电粉体.利用SEM
采用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AOT)作为表面活性剂,用Nd(NO3)3·nH2O与双氧水(H2O2)作为反应物,在水/AOT/甲苯的体系中,加热回流5~10h,然后将所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
利用帽形试样在Hopkinson压杆上测试钨合金动态剪切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钨含量在90%~97%(质量分数)范围内,应变率约为10^5s^-1时,钨含量对动态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含量增
研究了常压下催化合成氢化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并应用可解析动力学模型分析其放氢动力学机理,从理论上预报了可能得到的实验趋势和结果,预测了催化合成氢化镁的放氢
介绍了正在发展中的几种高温用材料的强化相结构形式,着重分析了钽钨系合金材料中的连续硬质胞状强化结构的强化因素及其良好的强化效果。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材料尤其是高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