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背古诗 实现“量”的积累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我主要采用看图背、表演背、据意背、据时背和配乐背这五种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的。
  【关键词】巧背 看图背 表演背 据意背 据时背 配乐背 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背
  古诗文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描绘此情此景的图画是让学生直观再现情景的重要手段。指导古诗文诵读可配上相应的图画。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什么?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只知道:它是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的习俗,在重阳节大家头插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我用幻灯片出示茱萸,再现诗句的这种情景。再让学生看图朗读和背诵。很快,学生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二、表演背
  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在学习校本课程“经典古诗文”时,有一首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可是这深一层的意蕴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尝试让学生给诗句加入动作,虽然孩子的动作不是很娴熟,但经过不断的引导,学生边做动作教师边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渐渐孩子就能入情入境的朗诵,一个个宛若真正的诗人一样。后来学生在习作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觉得老师让我们背这些古诗文太枯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又不是诗人,也不处在那个时代,让我们硬性理解太难了。可是现在觉得越学越有趣,尤其是我们自己为古诗加动作,再配上音乐,诗意不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感觉自己就是诗人,太有成就感了。”
  三、据意背
  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我在上语文课时会根据课文内容加入相应的诗。如在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就渗透诗中带“花”的诗句,并找时间指导学生背诵积累。现在谈“花”学生就会脱口吟诵出“花”的诗句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学生在摇头晃脑吟诵中领略到了各种花在诗中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山雨》一文时,我就渗透诗中带“雨”的诗句并找时间指导学生背诵积累。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随文学习中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收效极好,我提出“播种理想、放飞希望”时,学生会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吟》《无题》《墨梅》等;在学到“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的课文,学生会背起“写景”的诗篇:《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敕勒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当老师说道“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他们背起了“送别”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每当我“劝勉同学努力,插翅飞翔”时,学生就会背《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等;文中提到“为国担忧,精忠报国”的人物时,学生们会想起“爱国”诗篇:《出塞》《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同时让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据时背
  据时背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我和学生们每年都会复习以前积累的时令诗,还会年年按时令添加新古诗。因为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学生知道: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江南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到《夏日》《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秋浦歌》《秋思》《枫桥夜泊》到《冬景》《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们背过了缤纷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五、配乐背诵
  學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当教师已经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时,虽然学生已经对诗文表达情感很明了时,但是这样还没有达到学习的高潮,此时再给诗境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来入情入境的朗诵,效果极好。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参考文献
  [1] 王伟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J].朝华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据此间媒体报道,古巴2000年的400万吨糖生产指标已经超额完成,比上个糖季的糖产量增加6.7%,这对实现预定的4%~4.5%的年经济增长计划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报道,今年的糖季生产是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高考化学试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未知方程式的书写,都对学生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杂质及杂质可能起到的作用、各种微粒的存在形式、能否共存,如何确认反应物和生成物。学生做这类习题时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功亏一篑,造成失分。  解决此类习题的第一步先要根据物质分类熟悉常见化学元素、常见元素的常见价态及常
郭沫若与印度文学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以泰戈尔为棱心展开的.作为印度文学的杰出代表.东方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得主——泰戈尔.在“沫若文化”形成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回顾梳理新时
西藏实施新课程改革两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牧区学生的成长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却成了制约西藏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就农牧区学生而言,在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综合能力等诸多因素中,汉语言障碍是制约学生发展进步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究和解决农牧区学生的汉语言障碍问题至关重要。  一、汉语言障碍形成的原因  追根溯源,农牧区学生大多来自相对偏远落后的农牧地区,自幼
本文以培养具有工程特色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微电子制造技术》课程为依托,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提出了“项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