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体会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发挥想象,激起共鸣;改变观念,大胆表现;改变模式,追求机制”,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设计教法;改变观念;鼓励创造表现;发挥想象;激起共鸣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14-01
  
  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音乐欣赏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改革教学方法,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特长,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的小小体会:
  1 教师精心设计教法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可是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首先,要从教师、学生的自身以及初中音乐教学特点出发,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精选内容要注重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加之精讲,避免过多的语言表达,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其次,要多听。要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老师精讲外,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地听,让他们在听中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在欣赏之前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有目的边听边思考。再次,要注重欣赏课氛围的营造。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像等可以在音乐与学生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品味音乐之美。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绪被牢牢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学生欣赏作品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管弦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东西方音乐融合的交响音画。
  2 改变观念,鼓励创造表现
  2.1 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牢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将发展学生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变以往音乐课堂重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识谱、教歌的教学模式。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执教《中国民歌》一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甜美的嗓音演唱歌曲。执教《舞剧》时,在同学们欣赏歌曲的同时,即兴为同学们表演舞蹈。执教《思乡曲》课时,用清晰的语言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朗诵,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及热爱之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协作者,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通过音乐体验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以及相关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发挥想象,激起共鸣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瑶族舞曲》,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庆丰收”“兴高采烈”“冲动的舞蹈”等名字诞生了。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冲动的舞蹈”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冲动的舞蹈’。学生如此细心,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
  总之,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教师的观念和素质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需要转变旧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音樂教育》总第189期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应该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但是,职业中专学生作文水平不容乐观,存在诸如学生不愿、不敢写;素材贫乏陈旧,缺乏新意;语言粗糙、贫乏、稚嫩,缺乏艺术性;审题立意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它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作文;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意识; 创造品质;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68-0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
期刊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诵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就要对学生进行以下诵读训练。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鉴别句读,疏通词句;模仿练读,读出韵味;图文赏读,掌握思路;想象品读,渐入意境;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诵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阅读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课堂如果能使学生在娱乐、愉快、生动活泼、幽默宽松的氛围中学习,那么将可以很大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趣味英语教学一直是广大英语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话题,如何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高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实践,(要是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这里应改为: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些方式方法,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英语阅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更新作文教学方法,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00-02    目前多数中学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物流发展成为潮流趋势,物流人才成为紧缺人才。本文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了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规范物流专业教材,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积极改进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中职物流;课程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11-01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解放学生的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构建吸收,内化阅读意蕴,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开发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忽视朗读的现象,说明了朗读对英语教学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示范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以激发学生朗读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朗读;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10-02    英语学习不仅是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8-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智力活动。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特别是现代生活对语言文字交际适应能力的需要中越来越显现其重要地位。本文就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新课标”的形势下,尽快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