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民众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房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建筑施工安全成为了重大事情。在进行混凝土项目施工期间,经常会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而危害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重视,细致进行研究,从而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源头。本文简要分析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相关现象,并探讨其预防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94-01
最近几年,人们对建筑项目质量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曾经发生多起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其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高度关注,深入研究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蜂窝
(一)引发蜂窝问题的原因。
蜂窝是混凝土项目施工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表现情况为表面松散,有蜂窝状的空洞等。造成蜂窝问题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混凝土的配合时间或配合比不当,在配合混凝土期间砂石、水泥原料等质量不精准,从而造成砂石多、泥浆少的情况,影响混凝土的粘着性,形成蜂窝;其二,混凝土的拌合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完全搅拌均匀,从而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较弱,造成振捣不实的问题;其三,在配备混凝土期间,下料过高或者不正确,没有将砂石集中,从而引起泥沙分离情况;其四,在下料期间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分层,加之存在漏振、振捣不充分等情况,振捣时间过短,进而引发混凝土蜂窝问题;其五,施工期间选用的模板存在缝隙,没有将其封堵密实,从而引发砂浆流失问题;其六,混凝土中钢筋过多,选用的砂石粒径较大,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对较低;其七,在房屋建筑的基础墙、柱等位置没有间歇,连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二)预防蜂窝问题的方法。
想要预防混凝土发生蜂窝情况,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设计与规划,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密掌控,时常抽查,从而保证混凝土配合精准、计算正确、搅拌均匀、坍落度良好。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混凝土在进行下料操作时,如果大于200cm,则需要利用溜槽、串筒等工具进行辅助。在建筑混凝土期间,应分层下料,实施分层振捣,从而预防出现漏振、振捣不全面的情况。如果选用的混凝土模板存在缝隙,需要及时进行封堵,并且时刻对模板的支撑状态进行检查,预防发生漏浆问题。当浇筑基础墙、柱下部区域后,需要停止1小时左右,带混凝土完全沉实以后在进行上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进而预防发生蜂窝问题。
当混凝土施工已经出现蜂窝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将墙面清洗干净,选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涂抹、压实。如果蜂窝孔径较大,则需要先清除蜂窝周边的颗粒,对墙面进行清洗,然后选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对蜂窝进行封堵。假如蜂窝的深入较深,清理十分困难,则需要事先预埋排气管、压降管等,然后对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麻面
(一)引发麻面问题的原因。
当混凝土部分位置存在小凹凸、缺浆、麻点、表面粗糙情况时,则混凝土就出现了麻面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麻面情况并没有裸露内部的钢筋。造成混凝土麻面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混凝土选用的模板表面不光滑,依据较多水泥砂浆、杂物等,并且在模板拆除过程中粘坏混凝土表面;或者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对模板进行润湿,或润湿不充分,进而使混凝土构件中水分被模板吸收,混凝土由于缺水而出现麻面;亦或是模板的拼接不密实,局部发生漏浆情况。再例如: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在模板上刷涂一层隔离层,假如刷涂不均匀或者不充分,也会引发混凝土麻面问题。同样,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期间,如果振捣不充分,内部含有气泡,则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点。
(二)预防麻面问题的方法。
要想防止混凝土出现麻面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保证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洁净,不可以粘有水泥砂浆等杂质,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充分、细致的润湿,如果模板存在缝隙,可以选用腻子、油毡纸等进行封堵。同时,在刷涂隔离层时,需要选用隔离时间较长的材料,并且确保刷涂均匀、无遗漏。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期间,需要保证振捣时间及振捣质量,从而保证气泡全部排除。
当混凝土发生麻面情况时,如果麻面出现的位置表面需要进行再次粉刷,则不需要对其进行治理,而假如麻面不需要进行粉刷,则需要对其进行治理,将麻面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润湿,选用原等级的混凝土进行麻面抹光、压平,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良好。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孔洞
(一)引发孔洞问题的原因。
对于混凝土施工项目来讲,孔洞问题是影响其质量性能的重要问题,指的是在混凝土的构件内部存在尺寸较大的缝隙,周边缺少混凝土,造成内部钢筋部分或者全部裸露出来。引发混凝土孔洞问题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预留埋件、孔洞位置或者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混凝土的下料停滞,没有经过振捣就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第二,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砂石成堆、泥沙分离,发生严重跑浆情况,并且也没有实施振捣操作;第三,一次混凝土下料的数量过多,较厚,高度过高,同时振捣设备没有充分振捣,进而产生较为松散的孔洞;第四,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木块、泥土、工具等掉入其中,造成混凝土卡住的情况。
(二)預防孔洞问题的方法。
要提高混凝土施工项目的质量,就需要对孔洞的预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理:其一,在构件较为复杂的区域或者钢筋较密集位置,需要选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且细致进行振捣,在预留的孔洞位置,需要采用两侧下料的方法进行施工。如果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有模具、粘土等掉入期间,需要尽快进行清理,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当混凝土出现孔洞问题以后,需要将孔洞四周的松散混凝土进行清除,然后使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待完全润湿后使用高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灌,振实。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而保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杜玉彪,邓程来,卢武成.浅谈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施工技术——以北海富丽华大酒店(白金五星级)工程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2(11).
[2]尚静媛,陈倩,文超.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检测方法实验对比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2(04).
[3]韦宝庆.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建材,2012(02).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94-01
最近几年,人们对建筑项目质量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曾经发生多起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其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高度关注,深入研究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蜂窝
(一)引发蜂窝问题的原因。
蜂窝是混凝土项目施工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表现情况为表面松散,有蜂窝状的空洞等。造成蜂窝问题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混凝土的配合时间或配合比不当,在配合混凝土期间砂石、水泥原料等质量不精准,从而造成砂石多、泥浆少的情况,影响混凝土的粘着性,形成蜂窝;其二,混凝土的拌合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完全搅拌均匀,从而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较弱,造成振捣不实的问题;其三,在配备混凝土期间,下料过高或者不正确,没有将砂石集中,从而引起泥沙分离情况;其四,在下料期间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分层,加之存在漏振、振捣不充分等情况,振捣时间过短,进而引发混凝土蜂窝问题;其五,施工期间选用的模板存在缝隙,没有将其封堵密实,从而引发砂浆流失问题;其六,混凝土中钢筋过多,选用的砂石粒径较大,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对较低;其七,在房屋建筑的基础墙、柱等位置没有间歇,连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二)预防蜂窝问题的方法。
想要预防混凝土发生蜂窝情况,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设计与规划,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密掌控,时常抽查,从而保证混凝土配合精准、计算正确、搅拌均匀、坍落度良好。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混凝土在进行下料操作时,如果大于200cm,则需要利用溜槽、串筒等工具进行辅助。在建筑混凝土期间,应分层下料,实施分层振捣,从而预防出现漏振、振捣不全面的情况。如果选用的混凝土模板存在缝隙,需要及时进行封堵,并且时刻对模板的支撑状态进行检查,预防发生漏浆问题。当浇筑基础墙、柱下部区域后,需要停止1小时左右,带混凝土完全沉实以后在进行上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进而预防发生蜂窝问题。
当混凝土施工已经出现蜂窝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将墙面清洗干净,选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涂抹、压实。如果蜂窝孔径较大,则需要先清除蜂窝周边的颗粒,对墙面进行清洗,然后选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对蜂窝进行封堵。假如蜂窝的深入较深,清理十分困难,则需要事先预埋排气管、压降管等,然后对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麻面
(一)引发麻面问题的原因。
当混凝土部分位置存在小凹凸、缺浆、麻点、表面粗糙情况时,则混凝土就出现了麻面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麻面情况并没有裸露内部的钢筋。造成混凝土麻面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混凝土选用的模板表面不光滑,依据较多水泥砂浆、杂物等,并且在模板拆除过程中粘坏混凝土表面;或者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对模板进行润湿,或润湿不充分,进而使混凝土构件中水分被模板吸收,混凝土由于缺水而出现麻面;亦或是模板的拼接不密实,局部发生漏浆情况。再例如: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在模板上刷涂一层隔离层,假如刷涂不均匀或者不充分,也会引发混凝土麻面问题。同样,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期间,如果振捣不充分,内部含有气泡,则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点。
(二)预防麻面问题的方法。
要想防止混凝土出现麻面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保证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洁净,不可以粘有水泥砂浆等杂质,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充分、细致的润湿,如果模板存在缝隙,可以选用腻子、油毡纸等进行封堵。同时,在刷涂隔离层时,需要选用隔离时间较长的材料,并且确保刷涂均匀、无遗漏。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期间,需要保证振捣时间及振捣质量,从而保证气泡全部排除。
当混凝土发生麻面情况时,如果麻面出现的位置表面需要进行再次粉刷,则不需要对其进行治理,而假如麻面不需要进行粉刷,则需要对其进行治理,将麻面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润湿,选用原等级的混凝土进行麻面抹光、压平,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良好。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孔洞
(一)引发孔洞问题的原因。
对于混凝土施工项目来讲,孔洞问题是影响其质量性能的重要问题,指的是在混凝土的构件内部存在尺寸较大的缝隙,周边缺少混凝土,造成内部钢筋部分或者全部裸露出来。引发混凝土孔洞问题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预留埋件、孔洞位置或者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混凝土的下料停滞,没有经过振捣就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第二,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砂石成堆、泥沙分离,发生严重跑浆情况,并且也没有实施振捣操作;第三,一次混凝土下料的数量过多,较厚,高度过高,同时振捣设备没有充分振捣,进而产生较为松散的孔洞;第四,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木块、泥土、工具等掉入其中,造成混凝土卡住的情况。
(二)預防孔洞问题的方法。
要提高混凝土施工项目的质量,就需要对孔洞的预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理:其一,在构件较为复杂的区域或者钢筋较密集位置,需要选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且细致进行振捣,在预留的孔洞位置,需要采用两侧下料的方法进行施工。如果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有模具、粘土等掉入期间,需要尽快进行清理,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当混凝土出现孔洞问题以后,需要将孔洞四周的松散混凝土进行清除,然后使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待完全润湿后使用高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灌,振实。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而保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杜玉彪,邓程来,卢武成.浅谈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施工技术——以北海富丽华大酒店(白金五星级)工程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2(11).
[2]尚静媛,陈倩,文超.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检测方法实验对比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2(04).
[3]韦宝庆.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建材,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