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作者rn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引起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起病后任何时间,影响约1/3的患者.PSD作为一种慢性持续过程,在病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认知和功能恢复.其结果不仅会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甚至导致残疾率和病死率的升高[1].但由于病例选择,诊断标准、评估时间等调查方法的不同,其发病率分析有较大差异.据报道,在脑卒中后5年内任何时间点的发病率分析显示PSD的综合发生率约为29%~31%[2-3].但PSD的确切病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故本文参考国内外PSD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对近年来PSD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Glu)与2型糖尿病(DM)病人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100例2型DM病人分别检测空腹及75 g葡萄糖粉负荷2 h血糖(BG)、胰岛素(Ins)、C肽、Glu.并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G/I)<6作为IR指标.将G/I<6,G/I≥6两组的Glu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 G/I<6组较G/I≥6组Glu空腹及糖负荷后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Gl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治疗1个月,计算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
*通信作者rn儿童癫痫中,额叶癫痫发病率较高,仅次于颞叶癫痫.额叶解剖部位特点复杂,密布神经结构纤维,导致额叶癫痫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个体差异大,临床特征不具典型性,临床
期刊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由位于19P 13 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脑肌小动脉病[1].临床以偏头痛、皮质下缺血事件、认知功能下
期刊
*通信作者rn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是一种涉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病理学常认为冻结肩
期刊
贺继刚(审校)*通信作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成熟的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而降解或抑制mRNA的转录或翻译,从
期刊
目的评价丁咯地尔、爱维治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40例给予静点丁咯地尔、爱维治,对照组2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神经传导速度的有效率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咯地尔、爱维治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信作者rn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死因,在中低收入国家,脑卒中病死率尤为严重(占全球死亡的85.5%)[1].手臂和手的功能是日常生活
期刊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ndomorphin-1,EM-1)对佐剂性关节炎动物的镇痛作用.方法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采用钾离子透入法和辐射热-缩腿法两种测痛方法,观察腹腔注射EM-1(50 μg/kg)的作用.结果 EM-1对佐剂性关节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痛阈均有提高作用,并且EM-1的作用可被纳洛酮翻转.结论 EM-1对佐剂性关节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痛觉过敏均有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