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分析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林业种苗对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能推动林业资源经济的发展,让林业资源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由于目前市場经济发展迅速,自然环境开始加速恶化,这让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对林业种苗管理及生产技术进行分析,争取提高立业种苗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分析
  一、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的问题
  1.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目前很多地区没有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去生产和供给,导致很多种苗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所以一定不要盲目从众,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情况去生产,否则就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质量问题。目前林业种苗的质量比较低,没有太多优良品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种苗市场的原因,种苗市场没有完善合理地标准,所以种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因为种苗生产的原因,目前种苗生产没有合理地科学技术来进行推动和发展。
  3.资金支持不足。林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树木的生长周期一般都是比较长,所以造成了林业的投资风险加大,资金运转不灵活,收益也相对会晚一些。这样也让资金不再充足,资金来源也减少,对林业种苗产生影响,让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度受损,生产技术也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4.信息交流不足。现如今是信息时代,每个行业都需要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信息,汲取知识,只会让生产技术落后于社会,让林业种苗的发展不能及时跟上林业的发展脚步。
  (二)管理的问题
  1.专业人才目前较少。林业种苗管理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才过少,缺少专业人才来指导林业种苗管理,让目前管理方式只能是放养式。大部分的种苗管理者并非专业人才,不能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种苗的生产与管理,更不能有效科学的提升种苗的质量和存活率。而且林业种苗行业一遍都在偏远地区,待遇也不算好,不能很好地吸引专业人才来就业。
  2.资金不足。种苗管理的周期一般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所以该行业能得到的资金有限。资金不足也导致了行业人才不足,设备设施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林业种苗的管理。
  3.生产能力与管理能力差距大。虽然树种和树种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生产能力与管理能力差距过大,会导致种苗市场需求和种苗选择也出现差距。
  二、林业种苗管理措施
  (一)加强林业种苗管理,让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林业种苗的发展是需要向林业产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的,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林业种苗资源来进行配置,让林业种苗的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森林资源是林业能够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是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保障了其经济价值,才能保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在管理工作中,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不是以资产化方式,而是用非资产化的方式为主,这样也让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时常发生。所以需要向林业产业化模式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市场调动来优化生产、产品和结构。让林业种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林业种苗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二)对经营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提取出政府职能中的企业职能,让其能对企业独立经营进行扶持,让其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增强林业的科学技术,让林业技术的指导性更强,从而使林业的科学技术体系更加完善,最终让林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虽然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林业种苗管理体系。
  (三)加强监督管理
  对各个地区,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对开采的区域更是要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操作标准,统一进行开采。对于林业资源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防止乱砍乱伐,绝对不能开采种苗。做好种苗的培育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进行苗木产业的监督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让林业种苗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林业种苗生产技术
  (一)选择种子与播种
  在林业种苗生产中,选择种子与播种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困难的。选择种子与播种做好了,可以让种子在播种发芽后生长的更加健康。因此相应的技术必须要掌握,种子的选择、种子的处理、储藏种子和播种等等。选择种子时,相关人员要有很丰富的选种经验,然后还要做好之后的相关工作,如果是直接购买的,那么直接储藏就可以了。一般传统的播种技术,需要在播种之前就对苗床做好准备工作,等播入到苗床后再铺一层草。但是现在育苗技术的发展迅速,已经可以做到无性繁育苗木。无性繁育苗木时,首先要对树木的一些器官进行离体繁殖,然后将其培育生根,生根后形成的植物基因和母株的基因是一样的。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留取优良的苗木品种,让基因更加优秀,还能激发苗木的生长潜力,最后大大地减少培育周期。
  (二)苗木抚育
  在苗木抚育时,一般会先对种子的发芽状态进行检查,只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70%,就可以处理掉苗床上的草。当种子发芽进入苗期时,一定要注意及时给苗木补充水分,因为在这一时期苗木的抵抗性是比较差的,如果是夏季还需要预防强光照射,可以适当的使用遮阳网。然后还要注意及时补充肥料,当然要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不能盲目补充。进入秋季时,就不需要大量的补充水分了,补充肥料时也不能使用氮肥。到冬季的话,注意好苗木的防寒工作就好了。苗木抚育时,要注意季节变化和天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加强林业信息交流
  林业间的信息交流是获取生产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信息交流不到位,会影响生产技术的发展。只有加强林业信息交流,才能有效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提高林业种苗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种苗管理和生产对林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艳翠.浅谈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种子科技,2019(8):11-12.
  [2]祝燕,李庆梅,李淑娴,etal.我国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9(5):63-66.
  [3]王立辉,罗晨,杨绕华,etal.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
  [4]韩贤波.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95-195.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园林养护和管理同时又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政府在基础设施这块增加了投入力度,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仅必要而且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构建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园林绿化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环境,为人们打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园林绿化施工是属于系统性的工程,合理地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将苗木
摘 要:本文对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天然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  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重要意义  森林管护工作是以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区经济或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涉及到林区林木管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林业
用油松营养杯造林是冀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主要造林方法.作者在多年的油松营养杯造林实践中,发现应用营养杯造林确实提高能够提高冀北山区造林成活率,但是把握不住造林关键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要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如何做好林业生态和天然林保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天然林  一、林业生态与天然林保护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近年来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尤其是天然林的保护提出了多项要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城市建设中也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为与建设步伐同步,相关部门也较为重视园林绿化.然而园林绿化建设后期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分析影响陕北地区造成成活率的因素和提高造成成活率的策略,希望对改善陕北地区植被生存状况有所帮助。  关键词: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陕北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少,分布着大面积的黄土、荒漠和沙漠,尽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造林绿化,但树木的成活率较低、树种的可选择性不多,干旱的气候成为造林绿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改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微小核糖核酸-191(miR-19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1、通过HE染色、美蓝染色检测Hp在浅表性胃炎组40例及胃癌组40例中感染情况
香樟树作为珍稀树种,具有多重价值,包括观赏、药用等,其培育与栽培技术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香樟苗木的培育技术,探讨了其栽培技术,旨在通过关键技术的阐述,为相关
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效生产农业的方式,主要是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本课题从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两方面入手,分析在操作和推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