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时代:巅峰与枯竭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能源未来,我们需要灵思巧变。
  随着世界人口日益增长和能源需求不断加大。我们需要开采深藏于沙石之中和海底之下的“难采”石油。
  这就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和创新,如蛇形钻头。我们发明的蛇形钻头可以创造性地绕过障碍获取原油。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文莱油田。欲了解壳牌如何面对新的能源未来,请访问壳牌能源之道网站:
  WWW.SHELL.COM.CN/REALENERGY
  2008年11月末石油矿业联盟发布了预告“世界上能够生产的石油将在68年后枯竭”。关于石油枯竭问题的议论历来就有,但是对石油的埋藏量和可开采年数的估计因学者而异,而且埋藏量在历经年月后也会有增加的情况。
  目前全球石油储量究竟怎样?大体未说,常规石油和非常规石油(包括页岩庙、油砂、超稠油)储量可能分别都在6-8万亿桶左右。这个估计数字包括今后可能发现的储量。值得关,王的是,地下未开采的储量总计有12万亿至16万亿桶,而目前全球已经消耗的储量只不过1万亿桶。
  采收车能达到什么水平?目前,常规石庙的采收率在1/3左右,非常規石油的采收车要低得多。这个比例是经过去100年的发展达到的水平,相信今后会有所提高。现代科学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很有可能让上述比例提高一倍。即使只提高10%,也意味着能多开采12万亿至16万亿桶。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计算,这个量可满足地球50年的需求。
  而现代开采技术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已非常显著。在储量占全球总储量1/4的沙特阿拉伯,目前的采收车有望至少达到2/3的水平,人们由此期待,其他油田的采收水平也将提高。
  《石庙的终结》的作者,美国人保罗·罗伯茨曾经专门拿一个章节“最后的易开采石油”,未讨论世界上的石油什么时候会出现巅峰?也就是说当原有供应量的一半已经从地下开采出来之后,石油的生产就达到了巅峰。从100多年前的石油时代至今,人类用掉了大约8750亿桶石油,世界的石油消费量是每天8000万桶,每年还在以2%的速度增长,只要知道世界石油的总储量。就能算出石油耗尽的“中间量”的巅峰了。题出在世界石油的总储量究竟有多少?
  一本1994年版的美国《康普顿百科全书》(技术与经济卷)认为,“石油储量一词指的是在未来岁月中从已知油田的油井可望生产出来的原油数量估计值”,数量为1万亿桶(1×1012)。而截至1990年,“这些石油的约43.4%已经生产和消费掉”。
  而《石油的终结》引用的美国地质测量局对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7万亿桶,比《康普顿百科全书》多出0.7万亿桶。《康普顿百科全书》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忽略了没有发现的全球石油储量。根据美国地质测量局权威统计。该数据为9000亿桶。
  根据上述数据,美国地质测量局得出了全世界石油在2030年左右到达巅峰的结论。罗伯茨认为地质测量局太乐观了,已探明的和没有发现的这两个数字都值得怀疑。比如,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的估计往往出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利益被产油国夸大,欧佩克成员国宣布的储量越高,它的石油出口量也就越高。
  至于未发现的储量,罗伯茨更有理由争辩一番。结果是,罗伯茨比《康普顿百科全书》更为悲观,已探明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石油储量也只有1万亿桶。巅峰的出现大约在2010年。罗伯茨以俄罗斯为例,最乐观的石油储量估计是2000亿桶。但与中东诸国约8500亿桶的储量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了。由于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开足马力生产。预计俄罗斯出现的巅峰期不会晚于2015年。
  其实,世界的石油已知储量是会变的。当油价低廉时,石油公司就没有大肆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成本不合算。提及成本,墨西哥或者西伯利亚的原油从探明到钻井到开采出来,每桶成本力15美元左右,而沙特原油质量好,又极易开采,成本约为1.5美元一桶,只有伊拉克的成本比它更低。沙特的石油储量为2650亿桶,超过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1/4。
  让人心烦的是,就是按最乐观的预期,也只有30年的时间了,其间石油这鬼东西还会折腾多少回?据剑桥能源学会预测,到2017年,全球石油日消耗量将从目前的8500万桶增加到1.15亿桶。触顶然后一路下行的模型不会出现,石油生产将进入一个波浪式的、长达几十年的高位徘徊时期。
  世界石油供应不会很快耗尽。全球范围从化石类能源向其他能源形式的逐渐过渡将在这个世纪发生。不过,这一过渡的根本原因很有可能与供应不足无关,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有了更好的替代选择。有句话说,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石头了,虽说这话太老套,但在这里可能也适用。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的转折点,农村的发展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渐成共识。农村土地问题便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新一轮农村改革如何启动,社会各界存在分歧,分歧的根本在于各方对中国的农地制度持不同看法。不同观点激烈交锋,使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据悉,全会文件起草者写入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的字样,但在最后的定稿中,“永”被“长”字代
(一)    我是2004年春天到山西来投资的。在这之前,政策要求官员退股,所以我们温州人大量来山西接煤矿。  我们来得稍晚些,但当时的情况很好。我们到山西各地打探煤矿拍卖的消息。正好听说山西某县政府要拍卖一座国营煤矿。我们用两天时间,就把这个矿拿下来了。  拍卖会上,县四大班子领导都出面了。我们以3000万元的价格,把这个矿拍下来了。我们相信政府,又不懂煤矿。后来才知道,县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全是
中国股市为何不影响中国经济?    2007年10月创下高点时,中国股市比2005年低谷时上涨整整5倍。亚洲历史上,只有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股市曾有过类似的表现,其中台湾有过大盘在两年内暴涨600%的记录。  在如此疯狂的涨势和明显的投机气氛下,任何理性的分析师都会认为,中国股市充斥着泡沫,而且这个大泡沫必定以破裂收场。不论是日本、台湾股市还是当年美国纳斯达克或发生类似情形的其它股市,最终都对经济产
“我一直呼吁日本要成为最后一个停止对华援助的国家,毕竟两国之同有过那一段战争的历史,而且日本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也有义务坚守到最后。    我非常希望看到胡锦涛访日期间能够与日本的民众有更多的接触,如果有可能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上露一面则效果更好。”    暮春的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抵达东京,开始他本人时隔10年之后又一次对日本的访问,同时也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二次对日本的国事访问。 
策划人语  开始是“他们”,继之以“你们”,最后是“我们”。这场地震,以整个中国为腹地。地震袭来,人们迅速以一种共在感,超越个体的考量凸显了唯一一个延续至令的古老文明之所以得以延续的理由。  抗灾现场报道的记者们,在余震中逆灾民搬迁路线而行,走向震中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地区,记录那些沉痛的损失和值得尊敬的努力;另一些记者沿着散向中国的地震波,小心探察广大腹地如何因应这场灾难之变,尝试着深入另一科余震
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以关注民生问题、审议通过《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而令人侧目。  “两会”作为一个窗口,越来越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人大立法审议,代表和委员的提案,会间讨论发言以及国务院总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记者会,会议的每一个议程和环节都释放和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两会”视为获取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把“两会”期间
9月21日,协商了11个月的北京奥运圣火去台事宜终告破局。奥运火炬入台传递,从原先的具体路线之争,到后来的对路线的表述之争以及旗帜之争,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是围绕着有关台湾地位问题的政治争论。台湾当局的态度强硬,坚称火炬传递不能有损台湾的主权和矮化台湾的地位,而在这个关系到“一个中国”的原则性问题上,中央政府也绝无让步可能。这样一来,奥运圣火传递最终未能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两岸之间的互信基础
不久前,记者曾跟随香港乐施会“公平贸易考察团”去到菲律宾。为期一周的考察,从香港到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由马尼拉乘机到斑乃岛(省)伊洛伊洛,再由伊洛伊洛乘船到内格罗岛(Negros),随后返回香港,算得上“日夜兼程”。  不过,旅途劳顿却换来大收获,不仅是菲律宾式台风的随行让人开了眼界,更得以了解积贫积弱的菲律宾农村现状——至今维系大种植园经济的内格罗岛一行,尤为令人感慨:无地农民的赤贫顿显新中国土
要建立劳动者充分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迫切”宜做之事。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在北京通报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趋缓,增幅为10.4%,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不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虽略有回落,但是同比增长了7.9%(6月份单月同比上涨为7.1%)
这次金融风暴中的选举,对于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无论是专家还是民众都已经感觉到,8500亿美元救市,不过是临时性的治标。如何长久治本,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将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可能将美国推向不同的道路。    美国的总统大选在最后一个月里面正好遇上金融危机,对整个选举形势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如何处理这次危机、挽救美国的经济,成为选民对两党候选人的首要关注。同时,也使得这次大选不仅会决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