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设计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中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试验改革,文章论述了以“机械拆装与测绘”为主线的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法为项目驱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中职;项目化教学;机械设计基础;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2-0105-02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全国中职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都需要开设此类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后续课是数控机床与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课程。近几年,许多学校都派出专业骨干教师远赴德国学习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回国后陆续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面,这种改革才刚刚起步。我校较早开始了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证明,“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专业课程,也适用于专业基础类课程。笔者认为,专业基础类课程由于来源于专业,在“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必须考虑为专业服务,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以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
  此前,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在内的中职机械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沿袭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核心,轻视实验实训,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或者成为摆设,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为迫切需要。以我校为例,2000年开始,摒弃了以前沿袭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用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学习”的新模式。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增加到30%。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项目化、模块化,方便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2007~2009年,我们积极学习德国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解构传统的基于知识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与创新能力,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实验能力,同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此目标,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全新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项目化、模块化,实现课程内容重构,方便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课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力。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知识重构与项目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来体现,本课程的项目设计遵循如下原则。首先,项目源于机械的实际应用,项目的选取注重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可行性及趣味性。课程的学习项目来源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同时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形成适合学生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这样的项目既保证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其次,项目必须系统化设计,学习项目要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次,项目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载体的选择体现了与专业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确定过程中,各个教学载体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载体。在项目选取与设计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到专业需求并与专业相结合。最后,项目设计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常用机构与设计、常用传动与计算、典型零件设计、典型部件的选用和维护、典型机械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等。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按照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共设计了3个教学项目(见图1),包括单缸内燃机的简图绘制与机构设计、汽车变速器的测绘与分析以及摩托车的拆装与运动分析等。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照知识体系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讲授,这样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基本是课堂提问和课堂演板。这种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可能是正确和有效的,但对于职业教育是有缺陷的,甚至是不适用的,当前仍然有许多中职学校采用这种方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有很大不同,同时,中职的生源质量较差也是在教学方法选用时必须考虑的。所以,中职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有自身特点。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对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经过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文件的编制、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精心的教学设计,形成了以任务为导向、项目化、模块化的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既具备了本课程所要求达到的能力,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又有若干个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此即任务驱动法。
  对比法 为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设计项目子任务时广泛采用对比法。如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对比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即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消除学习机械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学习竞赛法 即在“学”中竞赛,在“赛”中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课堂竞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每个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必须完成机械创新大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同时又可以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各类机械创新赛。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许多学生获得了各种类别的机械创新比赛奖项。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教学倡导“项目驱动与专业结合”,这种教学理念的落实既有利于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模式上,课程教学“工学结合”,实现了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发了与之配套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文件。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项目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类似机械设备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另外,本课程教学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设计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成绩显著。我们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做的教学改革尝试可以为中职机械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桑如庄.机械基础设计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2,(4).
  [2]仇景云.中专《机械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资[J].机械职业教育,2005,(3).
  [3]苏静,黄力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3).
  [4]王肖鸿.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机械专业课教育过程[J].装备制造技术,2010,(7).
  [5]杨永春.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10,(7).
  作者简介:
  熊邦凤(1970—),男,广东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其他文献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学习必备的知识。本文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对传统的《工程力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过
<正> 现代短跑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优秀短跑选手进入途中跑后,他们的摆动腿几乎无一例外地向前上摆动,接着积极下压扒地。人们把这一动作比喻为鞭打扒地。这动作已成为现代短跑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习和剖析这一动作过程中,我们发觉鞭打扒地动作确实有助于短跑成绩的提高。本文试图对这一动作进行一些数理分析,从而丰富跑的动力的涵
<正> 一、前言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和开展。但是长期以来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武术进行研究还不够。每一种运动项目因其工作强度、持续时间、参加工作的肌群以及运动方式不同,其能量代谢特点也不相同。研究长拳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对科学地进行训练无疑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们选择了长拳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其训练为课题进行研究。
曲轴是柴油机中最重要、最昂贵的零件之一,在发动机的设计与改进中,曲轴的设计和改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VC++对曲轴强度校核的简支梁法进行了程序化设计,并利用所开发的系
<正> 本文通过投兰时兰球飞行的轨迹方程的分析,求出各种投兰距离,不同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所对应的出手速度,入兰角度,兰球飞行最大高度等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找出各种身高的运动员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最佳投兰角度,投擦兰板的擦板点。为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纠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投兰动力定型,提高投兰的准确性提供一些参考数据。一、兰球飞行轨迹的各参数关系方程
<正> 罗跃兵是77级女学生,身高1.59米,体重49公斤,入校前有一定的专项基础。经过一年半的训练,于七九年八月十八日在百米予决赛中先后两次都以11″9的成绩打破了保持十五年之久的院记录和全国体育学院的百米记录,荣获在沈阳举行的全国体育学院第二届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以1985—2008年河南省的数据为例,研究了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和人均GDP之间是协整的,两者存在长期的动态
摘要: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维框架理论,并提出了此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理论;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102-02    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是一种关键的力量,它决定着一个学外语的人是否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花多大的气力以及能坚持
<正>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均使用了电子摄影计时器(简称电动计时)。1977——1978年国际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只承认全自动电子计时器所计成绩。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条件有限,在田径比赛和训练中,还不可能全部使用电动计时,故1978年——1980年国际田径规则又重新规定:“人工计时与全自动电子计时被承认为两种正式的计时方法。”根据我国情况,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人工计时仍是大量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探讨提高人工计时的准确性对田径比赛与训练是有现
研究了一类具阻尼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的三维初边值问题,利用凸性方法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在有限时刻爆破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