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 IP3R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PKC在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期为肝肾综合征(HRS)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P3R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PKCα、PKCδ特异性抑制剂及HA-DN-PKCα质粒转染干预上述诱导实验检测IP3
【机 构】
: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 IP3R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PKC在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期为肝肾综合征(HRS)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P3R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PKCα、PKCδ特异性抑制剂及HA-DN-PKCα质粒转染干预上述诱导实验检测IP3 R1的表达变化.此外,免疫印迹检测TNF-α对p-PKCα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TNF-α明显上调IP3 R1蛋白和mRNA表达.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和HA-DN-PKCα质粒瞬时转染预处理HMCs后,均能明显阻断TNF-α诱导IP3 R1蛋白的表达,而PKCδ抑制剂Rottlerin预处理后,对IP3 R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此外,TNF-α刺激HMCs,各不同时间组总PKC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TNF-α刺激8 h p-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TNF-α能上调人系膜细胞IP3 R1蛋白及mRNA的表达,TNF-α活化PKCα是TNF-α上调IP3 R1表达的重要上游信号。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CD3+ CD4+ IL-17+T细胞(Th17细胞)和CD4+ CD25+ Foxp3+T 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的平衡状态及其在6个月抗结核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经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别于治疗0、3、6个月采集静脉血,用流式检测Th17细胞及Tr细胞百分比,并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治疗3月、6个
目的 了解自然状态下,HBeAg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年血清自然转换率.方法 通过1999年、2005年、2006年对河北正定县两个乡8个村全体村民陆续进行的病毒性肝炎普查,筛选出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72人,建立HBsAg/HBeAg双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研究队列.于2010年、2012年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以及转氨酶.结果 经2010年、2012年两次随访,检测到HB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Thl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NA治疗12周的CHB患者外周血Treg(CD4+CD25highCDl27low)和Thl7(CD3+CD8-IL-17+)细胞频率。ELISA检测血清IL-10、TGF-[31、IL-17及IL-23水平。各组间采用Mann—Wh
目的 研究抑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耐药基因CTX-M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s)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包裹AS-ODNs W086后导入目的细菌B052,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数菌落数(CFU);微量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通过RT-PCR法检测B052耐药基因CTX-M的表达变化,用液体稀释法检测W086对B052最小抑菌浓度(MIC)影响.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与同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关,在机体免疫细胞的发育、免疫识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还在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及动物的配偶选择中起一定的作用[1]。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肝病毒属.HBV基因组为不完整的双链DNA,约3.2 kb;其包膜蛋白包括S、M及L蛋白,均为多次跨膜蛋白.S、M、L蛋白具有相同的C端,即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S区,但N端不同[1].丁型肝炎病毒(HDV)是HBV的卫星RNA病毒,具有HBV 的3种包膜蛋白,只有在与HBV共存时才能够包装为感染性颗粒及增殖.在研究HBV侵入细胞机制研究方面,HDV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世界性、多宿主感染的人兽共患病[1].近年来,布病的人畜疫情在我国和世界部分国家、地区都出现了回升势头.李世军等[2-3]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畜间和人间布病在贵州省的存在.我国疾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统计显示,近年来贵州省人间布病病例报告逐渐上升,已陆续覆盖贵州省贵阳市
目的 分析贵州省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的糖蛋白基因(G基因)差异,为狂犬病疫苗研制及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RT-PCR扩增贵州省近几年人和犬狂犬病病毒阳性脑组织标本G基因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与疫苗株G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贵州省狂犬病病毒阳性标本经RT-PCR扩增、测序与拼接后得到8株狂犬病病毒G基因全长序列,与我国常用狂犬病疫苗毒株
目的 明确中国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Y181C突变与H221Y突变发生情况及H221Y突变对Y181C突变株复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出现Y181C和H221Y双突变的B'亚型HIV-1感染者3例.回顾性检测其2004-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后每6个月一次的随访血样,从血浆中扩增病毒pol区基因,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分析克隆中Y181C及H221Y突变的存在情况
目的 研究双组分信号调控系统saeR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a溶血素基因(hla)和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1ukSIF-PV)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saeRS基因,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基因敲除株,并构建saeRS回复突变株。应用SDS-PA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野生株、敲除株及回复突变株分泌蛋白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