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的CEO,失算的投资人,成功的CMO,这是你看不到的共享行业内幕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莫名其妙的共享项目,有营销驱动的,有投资驱动的,也有职业的to VC型“风口创业”,前仆后继,乐此不疲。
  8月12日19点,周六,公交站。
  郑安莉摆弄完最后一批马扎,上车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投放。
  这时,一个有关北京本地生活的微博号发了一组图片,还配上了一句话:“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北京新出的共享马扎,你没看错,就是马扎。”
  郑安莉大笑,这不就是自己忙活了一天投放的马扎吗,这么快都传到微博上去了。
  当晚他们都没有在意,没想到第二天,“共享马扎”四个大字直接在互联网圈甚至是整个微博平台上刷屏了,后来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些做工朴实,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木质马扎,因为贴上了一个滑稽的二维码,立马就变成了朋友圈和微博上的高级段子和“智商税”。
  郑安莉觉得最经典的网友评论是:如果不扫码就坐上去,会夹屁股吗?
  事后,她对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解释:“我们的马扎真不用花钱,那个二维码是咱们微巴的微信公众号。”
  调侃之余,专家、媒体都出来跟进报道,分析共享马扎的商业模式、盈利可能性等等。然而,很多人大概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共享马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失算的投资人
  两三个月前,前非常电CEO王磊还会热衷于聊小机柜、大机柜哪种商业模式比较厉害,不过现在他已经不会再谈这些了。
  5月8日,共享充电宝企业之一的非常电宣布获得早驰资本数百万种子轮融资,正式加入“百电大战”。仅仅三个月之后,显然团队成员都冷静了,然后把项目给关停了。
  办公室自助货柜“闲呀”创始人束长彬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本来他之前受朋友邀请,打算到上海来接手非常电的项目,代替王磊出任非常电CEO,然而,各方盘点了一下市场形势后,最终放弃了共享充电宝。
  因为新业务进展得还行,束长彬没有显得太过遗憾:“非常电的入场时间太晚了。”
  早驰资本创始人谢伙夫在2015年就认识王磊了,当时后者还在做一个人力资源的平台。人力资源是一个特别重资产的行业,很难花力气推广,所以谢伙夫并没有进入这个领域。不过,一来二去他和王磊就熟悉了,二人经常会在上海约饭。
  如谢伙夫所料,人力资源的项目很快就走到了瓶颈。
  王磊从2016底开始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而谢伙夫则在那时候有意无意地提了一下共享充电宝,原因是当时有个上市游戏公司的朋友告诉他共享充电宝(彼时还叫充电宝分时租赁)的生意很火。为此,他朋友还投了另一家充电宝公司——充充的种子轮。
  不过,那时谢伙夫正在忙着募资,没把共享充电宝太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他的一支基金——高飞创投在盘点了市场后决定在天使轮投资充充。
  巧合的是,几乎是同一时间,王磊告诉谢伙夫自己决定做共享充电宝。虽然还缺少一个运营领域的专业人才,但看了这么久的充电宝生意,也间接参与了充充的案子,谢伙夫还是决定为王磊投种子轮。
  据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得到的消息,该项目并没有实际启动,这意味着种子轮的钱并没有花出去。非常电没有制造出任何设备,但也算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几篇融资新闻。
  成功的CMO
  郑安莉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作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微巴CMO,而微巴是一家20人左右,提供点到点接送服务的初创企业。
  受限于体量,微巴现在只提供机场接送服务。这个生意的范围实在太窄了,为了解决更多的痛点,郑安莉经常会和同事们一起头脑风暴。
  差不多在一个多月前,在某一次脑洞大开的会议上,不知道是谁提了一句:既然等车时间那么长,那么辛苦,不如做一些马扎给乘客坐吧。
  不知道这个创意最终是如何让创始人成政拍板同意的,总之项目方案算是通过了,接下来就是风风火火的筹备期。
  郑安莉发现,做马扎操作起来有好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材质是木质还是铝合金,选用哪种防水布料,二维码能不能扫得出来,这些都要在打样前考虑清楚。
  押金、付费等问题郑安莉压根没想过,这些马扎的费用包含在公司的市场预算里,根本就没指望赚钱,二维码扫出来是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如果有人感兴趣,想要了解我们公司的话,就扫二维码关注一下呗。”
  一切准备就绪,微巴决定在8月12日开始投放马扎,主要场景是北京的机场、火车站、公交站和地铁站,总计投放马扎1000个。
  因为策划得匆忙,投放量又比较少,她也没来得及找市政部门协商。郑安莉对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说,要是政府管了,之后就不投了,反正不会做違规的事。
  本来她们的计划是周末两天投放完1000个马扎,然后周一(8月14日)用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一篇“自吹自擂”的新闻,没想到这个共享马扎简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成名,迅速刷爆创投圈和微博。
  郑安莉感慨说,以前成天追热点,终于这回自己成了热点。
  大家都在嘲笑共享马扎太“蠢萌”,谁知无意间早就被营销大师秀了一脸操作。
  落魄的CEO
  7月15日,一时火爆的共享睡眠舱“享睡空间”宣布停业整改。创始人代建功表示,原因是不符合消防要求。“我们想要把睡眠舱做得更加私密,但是这就和消防安全产生冲突了,主要是技术上的问题。”
  老实讲,除了那个二维码,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实在不认为享睡空间和日本的胶囊旅馆有什么区别。不过,虽然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共享项目,但它的创始人代建功却是一个大有来头的连续创业者。
  在三年之前,他还是上市公司搜房网的CEO,公司市值一度稳定在百亿美元。直到2014年5月,杭州9家中介公司集体下架杭州搜房网的所有房源,而这9家公司在当时垄断了当地市场80%以上的二手房源。
  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抵制搜房网的各种联盟,公司股价由此暴跌,即便是带领公司登陆美股的功臣代建功也只能背锅辞职。
  从这之后,这位“70后”CEO就陷入了连续创业不利的怪圈。他在2015年8月做了模仿Airbnb模式的依依短租,获得过天使轮融资,然而现在经营处于基本停滞状态。
  代建功的主要精力已经投入到新的共享睡眠舱项目上了,但很可能是又踩上了“过度共享”的伪风口。
  在“共享”被妖魔化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真正冲在前面,有希望找到商业逻辑的公司,如滴滴、摩拜、街电等。
  可在他们投射出的阴影之下,却也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和想法衍生出了大量莫名其妙的共享项目,有营销驱动的,有投资驱动的,也有职业的to VC型“风口创业”项目,前仆后继,乐此不疲。
  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假设有些公司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注定滑稽而短命的,那就必然存在某种足以导致其短命的弊端”。
其他文献
两年半前,礼物说刚一上线就获得了红杉资本投资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8个月后,又拿了一家顶级投资机构的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突破2亿美金,成为当时“90后”创业公司里融资
夜店社交应用Partygo的创始人徐勃最近几乎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是因为他每天晚上部忙于去夜店推广PartyGo。从目前的数据反馈来看,推广效果
把场景加入音乐,获王菲加持,罗永浩力挺,半年零成本获客近14万。  “你  问我音乐如何赚钱?”  “我觉得你应该问我如何赔钱,这个我深有体会,哈哈哈……”尽管如此笑言,但是李杰出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你听”还是被滚石移动全资收购,李杰出也进入了滚石移动。但在2014年4月,李杰出却从滚石退出,自己出来创业。  从“李小出”到“出爷”  今年进入不惑之年的李杰出正在进行他的第三次创业,做的是一款可以按
摘 要: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高管团队进行研究,但对具体到高管团队内部的运营和决策以及如何影响决策绩效进而影响组织产出的研究却甚少。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尝试着阐释由决策团队、决策组织、决策程序这三个决策要素构成的D-TOM模型,剖析D-TOM模型在单位成长不同阶段的交互影响和作用对决策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高管团队 决策 D-TOM模型 决策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更精准的社交媒体分析会有用吗?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一系列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其中包括入门级的平台如Hootsuite与Sprout Social,同时也包括精细的独立的产品如Socialb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