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当代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内涵、内容、形式、层次等不断深化。对21世纪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述评,并探索开展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当代发展;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李萍(1979-),女,河北保定人,大连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助理研究员;郑旭(1963-),女,山东莱西人,大连交通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处(高教所)主任,研究员。(辽宁大连116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GZXY110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08-02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极为密切,科技经济一体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1]产学研合作是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综合国力和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大学,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极,日益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发挥着知识库、人才库、助推器的作用。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1世纪,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内涵、内容、形式、层次等不断深化。本文对21世纪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述评,并探索开展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当代的发展
  从全世界范围看,21世纪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为解决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关注合作教育实现的政府作用、利益机制等,2006年6月27日至28日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亚太地区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主要议题有:企业视角下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政府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校企合作教育的双赢机制;亚洲合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西合作教育比较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学科领域、地域和教育群体三个维度迅猛发展,从最初的工程领域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从美国和英国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国,涵盖了职业教育、大学、研究生等不同层面。接受合作教育的学生不断增加,合作教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02年合作教育和实习协会(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Association)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每年有24万本科生在从事合作教育项目中的工作实践,参与的雇佣单位达5万家;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开展合作教育的高校有100多所,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参加学生(三学期内)达1.3万人;英国正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项目的发展;2009年,英国工业高等教育同盟任务组发布《适应未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报告,鼓励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能的手段。[2]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在21世纪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动获得更为丰富的发展。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将其纳入整个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规划中,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等近十个文件;国家各部委加强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在经费投入、学科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政策倾斜,实现多方共赢;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教育部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高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形成了上海三区联动和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等6种模式。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深入广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层次、模式等向深层次发展。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2000]1号)提出,要“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造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提出:“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2004年,《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0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提出搭建合作平台,创设畅通的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政策模式。2006年1月9日,国家科学大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把中国的产学研合作推上新一轮的发展高峰。2006年,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6个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共同开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部作为成员单位之一,积极落实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探索产学研的机制和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若干个产业技术联盟。
  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深入开展,“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召开,来自全国百余所高等院校、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峰会在“创新、共赢、发展”的主题下探讨了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问题,发表《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宣言》,指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产学研合作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得到高等学校广泛认可和高度共识,开始向纵深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大学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
  经过20多年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大丰富了世界合作教育,已经从人才培养的单一环节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展,从封闭的学校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社会合作教育,从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的教育模式。[3]目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通过优惠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让我们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有了更多的期待。目前各方正在酝酿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学研合作促进法》。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思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由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产学研合作系统的运行包括生产、教学和科研三个层面。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高等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施者,科研院所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制订政策,为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组织协调,通过建议和评价,利用监控、约束与强制手段保障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性,减少可能的摩擦,以提高产学研合作和成功率。金融机构是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中介机构主要是发展信息咨询,为产学研合作各要素提供顺畅的、便利的联系渠道。
  从国内外成功的产学研合作范例来看,运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选择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等。目前,影响合作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动力主要来自于产学合作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应把调动企业、用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放在突出位置。
  1.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根据合作博弈理论,产学研合作必须使得合作各方获得相应的效益才能促使合作行为的成功。因此,产学研合作必须遵循合作规律,激发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意愿和兴趣,兼顾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尤其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找双方的最佳结合点,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同时,明确利益分配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计量联盟各方的贡献,从而合理确定各方利益所得,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与客观性。这是提高产学研合作成功和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2.遵循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选择机制
  选择机制就是指按照能力相容、优势互补、交易费用较小的原则,考虑选择对象的优势资源,从合作综合优势角度科学确定合作伙伴。因此,企业要考虑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特色、科技实力、研发能力、创新团队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高校要考虑企业的核心能力及特色的优势资源、企业的诚信、研发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以及学校能够为之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随后带来的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分析合作伙伴有关因素有助于提高合作的成功率。因此,高校要正确分析自身的学科、教学、科研等优势,选择技术需求与学校学科特色、科技优势相契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选择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3.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首先,政府要参与产学研合作活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任何一个产业和科研部门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树立全社会培养人才的理念。制订各种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出台相关财政、法规等各种政策,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运行和持续性。其次,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中介机构的广泛建立,建立信息集中、双向公开、沟通便利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将政府、企业等各个单位对科技产业的不同需求信息和高校的研究特色、研究成果等进行整理、集中并公布,使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及时准确地了解彼此的相关信息,建立合作各方沟通与协商渠道,提高合作和运行效率。再次,高校要形成一整套产学研合作的制度,激励学院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争取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成立由企业管理人员、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调整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案,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葛继平,林莉.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兼谈大连交通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之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9):27.
  [2]李元元,邱学青,李正.合作教育的本质、历史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27.
  [3]吴岩.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J].北京教育(高教),2010,(1):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浙江树人大学顺应教育改革潮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PBL,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从教材、教学过程、成绩考核等环节描述了浙江树人大学所做的大胆改革,总结了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经验,对出现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相应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PBL;计算机基础;实验评价  作者简介:顾汉杰(1981-),男,浙江海宁人,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浙江?杭州?31
期刊
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  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
期刊
摘要:生产实习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纽带,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生产实习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实习的新模式通过增加实习导论课、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整合优化实习内容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生产实习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
期刊
摘要:目前“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实验题目主要以验证课堂所讲的理论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将计算机博弈竞赛项目与“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教学题目相结合的观点,并论述了两者结合的意义和可行性。  关键词: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博弈;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李淑琴(1963-),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宁(1964-),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
期刊
摘要:以吉首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例,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运行概况、成效与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西部高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校内实践基地;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群(1977-),男,湖南武冈人,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麻成金(1963-),男,苗族,湖南凤凰人,吉首
期刊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结合嘉应学院“党政班”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林凯(1982-),男,广东饶平人,嘉应学院组织部,讲师。(广东?梅州?514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立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0BKA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
期刊
摘要:如果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灵魂,那么哲学精神则是哲学的灵魂。掌握系统的哲学知识、提高哲学能力和提升哲学境界是培养大学生哲学精神的重要路径。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精神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而且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力、文化力、创造力,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哲学精神;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哲学境界  作者简介:王勇(1965-),男,四川金堂人,西藏民族学院马
期刊
摘要: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较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诸多困惑与矛盾。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突出,已经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文章在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做一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为切入点,以华北电力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适应
期刊
摘要:在2009级本科学生的“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讨论法和授课法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增进团队合作精神。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环境土壤学;团队精神  作者简介:刘廷凤(1974-),女,江西
期刊
摘要:结合高校学生培养的目的,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注重教师的引导、师生的沟通互动,势必对项目的成型、运作和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师生沟通在项目化管理中的合作功能是项目化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师生沟通在项目化管理中的监管功能是项目化有效运作的必要手段;师生沟通在项目化管理中的育人功能是项目化有效运作的终极目的。三者协调统一,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化周期的正常有序循环。  关键词:师生沟通;项目化;管理  作者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