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尚潮流的不断演进,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时尚款式和夺目的色彩,而是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面料质地。实际上,在高级成衣领域中,面料一直是关键,而那些经典款式长年畅销的秘籍也在于坚持使用上等材质。好的衣服80%取决于面料质量,好面料能为品牌留住更多客户,这已是行业普遍的共识。
一块好面料从何而来?经纬之间如何将市场需求、流行趋势、关键技术融于一体,又如何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平衡来实现其高附加值?无疑,只有优秀的面料设计师才能赋予这一切。除了技术专长、创意理念,对流行色彩、艺术风格、图案与色彩搭配、市场调研、品牌策划、产品推广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反应等各个方面的水准,都是一名优秀面料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水平和能力。
服装设计师通常要比消费者更知道面料的意义,好的面料能激发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只有优质的面料才能把服装设计的理念更好地展现给消费者。为此,对上游面料设计师的期待不言而喻,而这些期待又是什么?在不久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上,《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以及在国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几位专业设计师,试图透过专业评委的视角来剖析国内纺织面料设计师的现状、探解提升之路。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 谢方明:
要把握色彩的和谐搭配
我国纺织企业的面料开发和设计能力还比较薄弱,设计开发上多为对国外样品的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品牌。其实,一般做外贸的面料公司会更注重设计,对面料的研发和投入也会更高,因为国外客户对这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国内单纯做加工生产的面料企业,在面料设计方面的发展不佳,重视程度也不够,然而面料设计仅停留在材料的开发上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面料设计师,国外的面料设计师,一般都是搞艺术和设计出身,他们同博物馆、艺术馆等各种时尚、流行的东西贴得很近。而国内的面料设计师,大多是搞技术出身,他们更擅长于面料色牢度、稳定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提一点对面料设计师的建议。面料设计师一定要注意面料色彩的运用与和谐搭配,这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面料的下游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色彩。
Stylesight 总编 Sophie:
终端应用是设计第一位
在欧洲,一个面料设计师不是只做设计工作这么简单。对下,他要同服装组进行沟通,了解终端应用的感觉和要求;对上,他要同工艺组进行协作,告诉工艺组设计师们需要怎样的感觉,工艺组应该怎样从技术层面进行配合。而且,欧洲的面料设计师在进行一款面料设计时,考虑最多的就是这款面料穿上身到底是什么样,它的市场行情会怎样,因此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如经纬线的搭配等等,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而在中国,设计师在进行一款面料设计时,经常是一次性工作,没有想到市场应用,忽略了消费者的终端需求,这是中国面料设计师现在最缺乏的东西。
至于原因,我想也是多方面的。在意大利、法国这些走在时尚前沿的国家,每一位设计师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就很多,老师和父母会带孩子去看各种展览、演出,包括旅行,这些都是社会这个“时尚课堂”给予孩子们的。成为专业的设计师之后,这些人每年则会去纽约、伦敦、米兰等城市,观看走秀、参加展会,来丰富自己对艺术的认识。
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监 谢青:
一款好面料能应万变
从今年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面料设计同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同世界顶尖面料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在面料设计方面,国内的设计师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牛仔面料的设计还需更多的突破、增强时尚感、注意到面料与洗水方式的结合等等。
在我看来,虽然中国的面料设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同国外相比,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国内的面料设计师通常起步较晚,只懂得同自己工作岗位相关的一些业务,而国外的面料设计师一款面料可以用在几十款服装上,比如ZARA、优衣库,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就应该多学、多看、多了解,不断汲取来自外部的营养,帮助自己在面料设计方面不断的推陈出新。
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赵卉洲:
面料设计师需拓宽国际视野
今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上,中国的面料设计师拿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设计作品,在色彩方面,更为丰富;手感方面,更具有爽滑感、精密度也更高,可以说是代表了当前中国面料的设计水平。
不过也必须承认,国内的面料设计师在设计方面仍存有一定问题。比如在一款面料的设计当中,没有体现出终端应用的成分,这就会让下游困惑,这款面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另外,有些面料的色彩虽然明亮,但是在趋势感方面,还很薄弱,没有结合社会和季节的大环境来进行色彩方面的设计。而国外面料的设计就在色彩方面非常大胆,创意十足。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国内外的面料设计师在思维和视野上存在差距,这也是国内面料设计师的短板和软肋所在。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刘锐:
面料设计要结合客户需求
作为从事运动类面料开发的研发人员,对于运动面料,我有着自己的感受。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运动服装时看重的是其视觉上的冲击力以及功能性的设计。纹饰变化较多、花样花式丰富,所以很吸引人,而如果能具备吸湿快干、柔软舒适等性能,则会更吸引人。
我国运动面料在传统的风格下呈现出日趋多样性的变化。对于类似李宁这种品牌来说,消费者更加愿意为设计掏腰包,这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要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盈利。
但是,同国外的差距也是切实存在的。国内的面料设计领域细分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开发设计中,缺少方向,没有定位,开发出来的面料产品常常与下游的终端运用脱节。但国外则完全相反,面料设计师们都是在针对终端客户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尝试,属于有了目标和想法才会去做的那群人。
Havens Consulting设计总监 金田:
想象力是面料设计师的创作源泉
我7年前就来到中国这片纺织热土,并一直都在关注着中国纺织行业的一举一动。作为身处纺织服装领域中的一员,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对于面料设计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在中国,面料设计师近几年的作品很有意思,创造力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有的面料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仅仅是面料而不是衣服,换而言之,从这些面料上看不到成衣的身影。在中国,面料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显然还是两个独立工作的人群,在上下游的沟通上还有一定欠缺。
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其问题所在,很多面料设计师会问我,“这款面料应该怎样设计”、“面料设计应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这是好的开始。
我想对中国面料设计师们说,设计师需要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才能保持设计的灵感与活力。
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武学凯:
设计,即表达
如果你要问我设计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设计就是一种表达,对于面料设计师来说,也是一样。从生活中去发现灵感与需求,把这些体验和感受性的东西运用到面料之中变成设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上,我见到了不少好的作品。设计师们从最初灵感,到最后呈现,运用的是自我思考与设计,体现出了巨大进步。
如果希望更好更出彩,我也想给中国的面料设计师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多交流、多碰撞、多表达。国外的设计师因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已经走在了国内面料设计师的前面,想要迎头赶上,就需要更多地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有益于自己创作的灵感。
一块好面料从何而来?经纬之间如何将市场需求、流行趋势、关键技术融于一体,又如何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平衡来实现其高附加值?无疑,只有优秀的面料设计师才能赋予这一切。除了技术专长、创意理念,对流行色彩、艺术风格、图案与色彩搭配、市场调研、品牌策划、产品推广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反应等各个方面的水准,都是一名优秀面料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水平和能力。
服装设计师通常要比消费者更知道面料的意义,好的面料能激发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只有优质的面料才能把服装设计的理念更好地展现给消费者。为此,对上游面料设计师的期待不言而喻,而这些期待又是什么?在不久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上,《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以及在国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几位专业设计师,试图透过专业评委的视角来剖析国内纺织面料设计师的现状、探解提升之路。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 谢方明:
要把握色彩的和谐搭配
我国纺织企业的面料开发和设计能力还比较薄弱,设计开发上多为对国外样品的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品牌。其实,一般做外贸的面料公司会更注重设计,对面料的研发和投入也会更高,因为国外客户对这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国内单纯做加工生产的面料企业,在面料设计方面的发展不佳,重视程度也不够,然而面料设计仅停留在材料的开发上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面料设计师,国外的面料设计师,一般都是搞艺术和设计出身,他们同博物馆、艺术馆等各种时尚、流行的东西贴得很近。而国内的面料设计师,大多是搞技术出身,他们更擅长于面料色牢度、稳定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提一点对面料设计师的建议。面料设计师一定要注意面料色彩的运用与和谐搭配,这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面料的下游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色彩。
Stylesight 总编 Sophie:
终端应用是设计第一位
在欧洲,一个面料设计师不是只做设计工作这么简单。对下,他要同服装组进行沟通,了解终端应用的感觉和要求;对上,他要同工艺组进行协作,告诉工艺组设计师们需要怎样的感觉,工艺组应该怎样从技术层面进行配合。而且,欧洲的面料设计师在进行一款面料设计时,考虑最多的就是这款面料穿上身到底是什么样,它的市场行情会怎样,因此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如经纬线的搭配等等,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而在中国,设计师在进行一款面料设计时,经常是一次性工作,没有想到市场应用,忽略了消费者的终端需求,这是中国面料设计师现在最缺乏的东西。
至于原因,我想也是多方面的。在意大利、法国这些走在时尚前沿的国家,每一位设计师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就很多,老师和父母会带孩子去看各种展览、演出,包括旅行,这些都是社会这个“时尚课堂”给予孩子们的。成为专业的设计师之后,这些人每年则会去纽约、伦敦、米兰等城市,观看走秀、参加展会,来丰富自己对艺术的认识。
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监 谢青:
一款好面料能应万变
从今年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面料设计同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同世界顶尖面料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在面料设计方面,国内的设计师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牛仔面料的设计还需更多的突破、增强时尚感、注意到面料与洗水方式的结合等等。
在我看来,虽然中国的面料设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同国外相比,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国内的面料设计师通常起步较晚,只懂得同自己工作岗位相关的一些业务,而国外的面料设计师一款面料可以用在几十款服装上,比如ZARA、优衣库,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就应该多学、多看、多了解,不断汲取来自外部的营养,帮助自己在面料设计方面不断的推陈出新。
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赵卉洲:
面料设计师需拓宽国际视野
今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上,中国的面料设计师拿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设计作品,在色彩方面,更为丰富;手感方面,更具有爽滑感、精密度也更高,可以说是代表了当前中国面料的设计水平。
不过也必须承认,国内的面料设计师在设计方面仍存有一定问题。比如在一款面料的设计当中,没有体现出终端应用的成分,这就会让下游困惑,这款面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另外,有些面料的色彩虽然明亮,但是在趋势感方面,还很薄弱,没有结合社会和季节的大环境来进行色彩方面的设计。而国外面料的设计就在色彩方面非常大胆,创意十足。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国内外的面料设计师在思维和视野上存在差距,这也是国内面料设计师的短板和软肋所在。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刘锐:
面料设计要结合客户需求
作为从事运动类面料开发的研发人员,对于运动面料,我有着自己的感受。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运动服装时看重的是其视觉上的冲击力以及功能性的设计。纹饰变化较多、花样花式丰富,所以很吸引人,而如果能具备吸湿快干、柔软舒适等性能,则会更吸引人。
我国运动面料在传统的风格下呈现出日趋多样性的变化。对于类似李宁这种品牌来说,消费者更加愿意为设计掏腰包,这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要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盈利。
但是,同国外的差距也是切实存在的。国内的面料设计领域细分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开发设计中,缺少方向,没有定位,开发出来的面料产品常常与下游的终端运用脱节。但国外则完全相反,面料设计师们都是在针对终端客户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尝试,属于有了目标和想法才会去做的那群人。
Havens Consulting设计总监 金田:
想象力是面料设计师的创作源泉
我7年前就来到中国这片纺织热土,并一直都在关注着中国纺织行业的一举一动。作为身处纺织服装领域中的一员,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对于面料设计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在中国,面料设计师近几年的作品很有意思,创造力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有的面料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仅仅是面料而不是衣服,换而言之,从这些面料上看不到成衣的身影。在中国,面料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显然还是两个独立工作的人群,在上下游的沟通上还有一定欠缺。
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面料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其问题所在,很多面料设计师会问我,“这款面料应该怎样设计”、“面料设计应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这是好的开始。
我想对中国面料设计师们说,设计师需要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才能保持设计的灵感与活力。
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武学凯:
设计,即表达
如果你要问我设计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设计就是一种表达,对于面料设计师来说,也是一样。从生活中去发现灵感与需求,把这些体验和感受性的东西运用到面料之中变成设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上,我见到了不少好的作品。设计师们从最初灵感,到最后呈现,运用的是自我思考与设计,体现出了巨大进步。
如果希望更好更出彩,我也想给中国的面料设计师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多交流、多碰撞、多表达。国外的设计师因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已经走在了国内面料设计师的前面,想要迎头赶上,就需要更多地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有益于自己创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