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研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枣芽和牛蒡为主要原料,茉莉为辅料,研究了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加工工艺中的最佳物料比和最佳浸提条件,确定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产品最佳配方为:枣芽0.24g/100mL,牛蒡1.00g/100mL,茉莉0.24g/100mL,蜂蜜1.24g/100mL;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30。
  关键词:枣芽;牛蒡;配比;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 TS2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60-04
  Development and Effect of Jujube Burdock Compound Tea Beverage
  CHENG Mingyue et al.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Northwest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jujube bud and burdock as main raw material and jasmine as auxiliary material, the optimum material ratio and extraction condition of jujube bud burdock compound tea beverage were studied, and the optimum proportion of beverage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formula was jujube bud 0.24g/100 mL, burdock 1.00g/100mL, jasmine 0.24g/100mL, honey 1.24g/100mL. The best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tea soup extraction were tea water ratio 1∶30.
  Key words: Jujube bud; Burdock; Proportion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枣芽具有丰富的酚类物质、氨基酸和儿茶素等营养物质,且相较其他常见茶类的咖啡碱含量偏低,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安眠及养护人体神经细胞等功效[1]。牛蒡为菊科牛蒡属植物,其子、根和叶中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的基础功效。牛蒡根中牛蒡子苷元和牛蒡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应用价值,是当今的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热点[2]。据最新的对于国内外茶饮料市场的分析预测,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方便、快捷、健康的瓶装茶饮料仍将继续成为消费热潮,市场对于新型茶饮及具有开发性的小众茶饮的需求量增大,且更加注重健康概念[3]。然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枣芽茶的研究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瓶装饮料还是当今流行的现调饮品中,并未对枣芽茶进行创新研发和大规模生产[4]。为此,本研究旨在研发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最佳配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材料:枣芽、茉莉(购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福润德超市)、蜂蜜(为百花蜂蜜)、牛蒡(购于得利来斯食品);设备:PTX-FA210电子天平、V-1100D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工艺流程如下:
  牛蒡→浸提→过滤
  ↓
   枣芽原料选择→杀青→摊晾→捻揉→炒干→浸提→过滤→混合→调配→离心→灭菌→
  冷却→成品
  1.3 操作要点
  1.3.1 原料选择 枣芽芽叶选择枣树在春夏之交的嫩芽、叶,长度在7cm以内。由当地农户在采摘季进行人工采摘,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和老枝叶,不宜捋采或掐采[5]。
  1.3.2 杀青 制茶过程中,要用杀青的方法抑制茶多酚的酶促氧化[6]。蒸青方式杀青是用一大锅,烧一大锅开水,把鮮叶放入,水要漫过鲜叶,约1min左右捞出,将水漏掉[7]。
  1.3.3 摊晾 环境温度22~25℃,相对湿度60%~70%。摊叶时,要抖散摊平成蓬松状态,保持薄厚一致。间隔1h,通风4~5min。萎凋至含水率60%~64%、叶面失去光泽、叶面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为适度[8]。
  1.3.4 捻揉 杀青后稍经摊晾后就要进行揉捻。
  (1)将脱水后的茶坯放入簸箕,先按“轻—重—轻”的原则团揉3~5次后解散团块。
  (2)将解散的茶坯理成整齐的柴码状,手掌和手指握住茶坯,以手掌为动力向前推揉约1min后解散团块,如此反复10~15次,即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以茶条紧卷,茶汗外溢而不滴流、黏附于茶条表面为捻揉适度[9]。
  (3)为降低炒干时的燃料消耗,理好条后用簸箕薄摊、翻晒10min,待叶片完全不粘手、茶条有弹性时及时炒干,但不宜炒得过干[10]。
  1.3.5 炒干 锅温90℃时,枣芽茶下锅后有连续轻微炸响时快速高抛翻炒散发水分,同时将桑条抓在左手掌,右手掌向前搓,待枣芽茶条略有刺手感、有沙沙声出锅摊晾,叶温约65℃,有烫手感觉,大约需要20min。用手工筛出碎茶,拣出杂物。冷却后的桑芽茶要立即用玻璃瓶、铁质容器密封[11]。
  1.3.6 浸提 采用二次浸提法将处理后的枣芽浸提[12]。
  1.3.7 混合 将处理好的枣芽茶浸提液、茉莉花茶液与牛蒡汁液混合。
  1.3.8 调配 加入一定量的蜂蜜,充分搅拌,最后加水至250mL。   1.3.9 枣芽茶水比的确定 在牛蒡汁液添加量为36.5%,枣芽浸提液添加量为8.5%,茉莉添加量为8.5%,蜂蜜添加量为45.5%的条件下,控制枣芽和水的比例分别为1∶15、1∶20、1∶25、1∶30、1∶35、1∶40、1∶45,调配后进行感官评定[13]。
  1.4 单因素试验
  1.4.1 枣芽浸提液添加量的确定 在枣芽和水的比例为1∶25,牛蒡汁液添加量为36.5%,茉莉添加量为8.5%,蜂蜜添加量为45.5%的条件下,控制枣芽浸提液添加量分別为7%、7.5%、8%、8.5%、9%、9.5%、10%,调配后进行感官评定。
  1.4.2 牛蒡添加量的确定 在枣芽和水的比例为1∶25,枣芽浸提液添加量为8.5%,茉莉添加量为8.5%,蜂蜜添加量为45.5%的条件下,控制牛蒡汁液添加量分别为35%、35.5%、36%、36.5%、37%、37.5%、38%,调配后进行感官评定。
  1.4.3 茉莉添加量的确定 在枣芽和水的比例为1:25,枣芽浸提液添加量为8.5%,牛蒡汁液添加量为36.5%,蜂蜜添加量为45.5%的条件下,控制茉莉液添加量为6.5%、7%、7.5%、8%、8.5%、9%、9.5%,调配后进行感官评定。
  1.4.4 蜂蜜添加量的确定 在枣芽和水的比例为1∶25,枣芽浸提液添加量为8.5%,茉莉添加量为8.5%,牛蒡汁液添加量为36.5%的条件下,控制蜂蜜水添加量分别为44%、44.5%、45%、45.5%、46%、46.5%、47%的情况下,调配后进行感官评定。
  1.5 正交试验 按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4个主要因素:茶水比、牛蒡添加量、茉莉添加量和蜂蜜添加量,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具体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
  1.6 感官评价标准 随机选择10位食品专业的人员组成感观评价小组,分别对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色泽、滋味、气味和组织状态做感官评定,为消除主观差异,取平均值作最终评分。感官评定标准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单因素配方
  2.1.1 茶水比 浸提时枣芽与水的比例对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风味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茶水比为1:25时,感官评分最高。茶饮料呈明黄色,澄澈透明,兼有枣芽香气和牛蒡的药香,风味协调,口感饱满,组织均匀,无可见杂质。茶水比为1∶15时,茶饮料色泽浅黄,无明显枣芽香气,不适饮用。因此,茶水比1∶25为最适比例。
  2.1.2 枣芽浸提液添加量 由图2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枣芽浸提液添加量的增多,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感官评分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枣芽浸提液添加量较小时,茶叶中的苦涩味明显,无枣芽独特清香。添加量为8.5%时,枣芽牛蒡复合茶的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值;小于8.5%时,因枣芽添加量不足,枣芽香气过于平淡,但随着添加量增多感官评分也在渐渐提高。添加量大于8.5%时,由于枣芽浸提液添加量增多,会出现类似于腐败的味道,即在感官试验中被评定为令人不愉快的滋味。因此,添加量为8.5%,感官评价分数最高,为最适添加量。
  2.1.3 牛蒡液添加量 由图3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牛蒡液添加量为36.5%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茶饮料呈明黄色,有明显牛蒡独特香气和滋味。当添加量小于36.5%时,随着牛蒡液添加量增多,感官评分逐渐变大,牛蒡独特香气越来越明显,但在大于36.5%时,由于牛蒡液添加量增多,茶饮料感官评定分数因味苦,不回甘而下降。因此,牛蒡液添加量36.5%,为最适添加量。
  2.1.4 茉莉添加量 由图4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茉莉添加量在8.5%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茶饮料呈明黄色,有明显茉莉香气,入口醇厚,有回甘,并无明显悬浮杂质和沉淀。当添加量小于8.5%时,随着茉莉添加量增多,感官评定分数逐渐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茉莉香气和滋味只有在8.5%时可以被明显感受到。当添加量大于8.5%时,由于茉莉添加量增多,茉莉的独特香气逐渐超出大部分感官评定员的接受范围,感官评分逐渐下降。因此,添加量8.5%为茉莉最适添加量。
  2.1.5 蜂蜜添加量 由图5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蜂蜜添加量为45.5%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茶饮料颜色为明黄色,甜度适宜,有回甘,并各类香气协调,入口醇厚。当蜂蜜添加量小于45.5%时,甜度不够中和牛蒡液的苦味,整体口感略苦,并无回甘。随着蜂蜜添加量增多,感官评分也在增加。当添加量大于45.5%时,甜度过大,入口甜腻而掩盖了其他原料的独特香气和口感。因此,蜂蜜最适添加量为45.5%。
  2.2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正交试验得出最优组合为A2B2C3D2,因此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最佳配比为茶水比1∶30、牛蒡添加量36.5%、茉莉液添加量8.5%、蜂蜜添加量45.5%。
  3 结论
  本试验以枣芽和牛蒡为主要原料,添加茉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产品最佳配方为:枣芽0.24g/100mL,牛蒡1.00g/100mL,茉莉0.24g/100mL,蜂蜜1.24g/100mL。在此条件下,茶饮料香甜适口,兼具枣芽、牛蒡及茉莉的香气。茶汤浸提的料液比为1∶30,牛蒡添加量为36.5%、茉莉液添加量为8.5%、蜂蜜添加量为45.5%,所得茶水感官评定最佳。此条件下,枣芽牛蒡茶饮料具有枣芽和茉莉的清香,牛蒡的草药香味适宜,而蜂蜜中和了牛蒡的苦涩,整体气味协调,入口醇厚,有回甘,静置后无杂质或杂质较少。经感官试验确认枣芽牛蒡复合茶饮料的可开发性,但此方法未将枣芽和牛蒡的独特营养价值和良好口感做出十分适宜的协调。在今后研究中,可利用适量添加剂来实现保留最大化的营养同时,调配更宜人口感及较长的保存时间。
  参考文献
  [1]杨世鹏.兰州高原红枣业有限公司枣芽茶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2]董玉玮,苗敬芝.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牛蒡多糖及其复合保健茶饮料的研制[J/OL].保鲜与加工,2021:1-13.
  [3]罗龙新.国内外茶饮料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茶叶,2019,41(01):14-18.
  [4]李海宽,刘哲,刘宝贵.枣芽茶的营养价值及生产工艺创新性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02):30-32,53.
  [5]李秀玲.冬枣:沾化农民的“摇钱树”[J].农业知识,2020(18):46-47.
  [6]权启爱.我国茶叶杀青机的研制和发展[J].中国茶叶,2017,39(10):19-21.
  [7]王文明,宋志禹,陈巧敏,等.我国茶叶杀青机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02):86-91.
  [8]杨玲英.桑叶茶的作用及生产加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48,350.
  [9]朱苗,姜涛,李刚凤,等.天麻金银花复合茶饮料的研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127-130.
  [10]吕丽芬,江道辉,金伟峰.桑芽茶加工技术[J].蚕桑通报,2010,41(03):34-35.
  [11]于观亭.黑枣叶茶的加工及其营养[J].中国土特产,1998,(05):4-5.
  [12]赵西梅,宋爱云,刘京涛,等.不同处理下沾化冬枣芽中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7,33(04):65-67.
  [13]蒋小锋,孙文胜,李芳,等.沙棘叶雪菊复合茶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14,39(12):128-13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鸡常见传染病之一,分为鸡副伤寒、鸡伤寒和鸡白痢。通过分析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出了优化养殖环境、强化疫苗免疫接种和检疫净化、保障优质鸡苗、避免其他病原引入、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鸡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沙门氏菌病;发病原因;流行特点;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
摘 要:目的:研究30%腈吡螨酯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并明确其最适用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邵家庄村使用喷雾器将不同剂量的30%腈吡螨酯悬浮剂均匀喷洒于草莓植株各部位。结果:对草莓喷药1次,14d后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150mg/kg对草莓上的二斑叶螨防效均达到93%以上。结论:30%腈吡螨酯悬
摘 要:通过2018—2019连续2年在无为市30个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分析了无为市主要耕地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测土配方施肥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均有所提高,pH值持平,容重降低,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略有提高;在长期不施肥条件下种植农作物,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降低,pH值、容重增加,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下降。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对策
针对经典算法Apriori和频繁模式增长算法(frequent pattern growth, FP-growth)不能直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步频繁树算法(synchronize frequent tree, SFT)。利用时间序列的时间属性具有一维性的特点,定义趋势项-位置表示法表示时间序列数据,将首条时间序列构建成一棵基础树,通过计算树叶子节点与列表项的信息交集,可判断其是否与该树枝中的所有节点构成频繁K项集。在SFT算法中,用趋势项-位置表示的数据内存占用情况要优于原始
掌握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变异性和影响因素,对于评价土壤生产力、指导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阜康市农区为研究区,基于1982年、2010年、2018年3个时期的土壤养分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速效钾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变异及等级变化情况,并探讨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速效钾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呈中等强度空间变异,含量丰富。从影响因素来看,与海拔、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在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节点故障检测领域的研究过程中,故障检测准确率会受节点数据的不确定性和专家知识模糊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规则库(belief rule base,BRB)的WSN节点故障检测方法。首先,根据WSN工作原理及节点工作特性描述WSN节点故障检测过程;然后,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对节点数据提取特征,建立基于空间和时间相关性的WSN节点故障检测模型;最后,利用Intel Lab Data无线传感器数据集进行案例研究以验证
抑郁症是致残率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全球约有3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困扰。然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生物特征和临床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对抑郁症进行准确的诊断。针对此任务,本文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优化与适配,应用于抑郁症的辅助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迁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同前沿算法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与健康对照者的结构磁共振成像分类准确率和召回率,充
关系抽取是信息获取中一项关键技术。句子结构树能够捕获单词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已被广泛用于关系抽取任务中。但是,现有方法存在过度依赖句子结构树本身信息而忽略外部信息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即注意力图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attention graph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AGLSTM)。该模型采用一种软修剪策略自动学习对关系抽取有用的句子结构信息;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结合句法图信息学习句子的结构特征;并设计一种新型的图长短时记忆神经网
为使空间故障网络(space fault network,SFN)描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时能蕴含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演化特征,克服因素、数据和演化本身的不确定性,提出使用柔性逻辑对SFN进行描述和改造。首先论述了SFN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柔性逻辑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使用柔性逻辑描述SFN,应从SFN的最基本单元、事件发生关系、SFN结构方面进行。给出了SFN中与、或和传递关系的柔性逻辑表示。在柔性逻辑条件下给出了SFN的关系组,进而得到SF
摘 要:“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积极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该文结合“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提出了土地资源建设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41-03  Effe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