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科学指南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就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提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系统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这一理论成果是习总书记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军民融合篇”,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科技兴军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刻体会习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战略意义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高度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时代背景下,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作出的科学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
  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宝贵成果。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形成军民强大合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军民两用思想,阐明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些重要思想和重大决策,对于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习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探索实践当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谋划。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上升,风险挑战不断增多,国防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也是国家由大向强的基本战略支撑。与此同时,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我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在这种背景下,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既能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依靠军民融合产生的强大“效益合力”,加快构建依托国家整体实力的信息化战争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成就民族复兴大业。
  赢得新军事和科技革命竞争优势的前瞻布局。当前,世界新一轮军事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交叉互动、蓬勃兴起。国家战略竞争呈现出争夺信息、智能等重大颠覆性创新主导权的新态势。在军事领域,各个大国都在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颠覆性军事技术,谋求争夺未来科技竞争优势和军事斗争的战略制高点。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覆盖了战争和军队建设全部领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关乎战略主动权。我们只有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军民协同创新,及早从源头上识别、捕捉和开发能够改变作战规则和科技发展方向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才能大规模获取军民融合战略红利,争取主动、赢得未来。
  全面把握习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习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我国军民融合“为什么融”、“融什么”和“怎么融”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主要形成了由以下几方面论述组成的战略思想体系。
  科学定位。习总书记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我国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历史方位。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重要论断,准确判明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分析了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确立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和客观依据。
  总体目标。习总书记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要素”,就是在融合资源形式上,要实现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各要素的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多领域”,就是在融合范围领域上,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高效益”,就是在融合效果上,要求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实现经济建设的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指导原则。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
  重点任务。习总书记立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大局,先后对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网络信息、空天海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要求,突出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战略途径。习总书记强调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指明了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强化大局意识,就是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强化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战略规划,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强化法治保障,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制度保障。习总书记着眼有效解决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指出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三个体系”的重要论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出了有效破解融合矛盾问题的体制、机制、政策“组合拳”,奠立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
  政治優势。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援经济社会建设。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巩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对新形势下充分调动军地双方优势、整合军地双方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树立新理念、构建新制度、开辟新路径。
  着眼战略全局,牢固树立军民融合新理念。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新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支撑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思想文化工程建设,厚植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文化土壤。尤其要深入探索现代教育宣传的有效方式,长期培育军民融合理念、现代国防意识和法治文化氛围,使军民融合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想真正转化为全党全国全军的宏大实践。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军民融合新制度。今年1月,党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建立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解决了统一领导军民融合组织体制缺位的问题。我们要加快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增强统筹力、决策力、协调力,实现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实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和统一领导。要加快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和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确保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富有动力、充满活力、形成合力。
  加强探索实践,努力开辟军民融合新路径。习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问题要好好研究,要下大功夫,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具体化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把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总目标总要求,与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的实际融合需求密切结合起来,科学确立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发展目标、融合重点、具体路径和实现方式。习总书记对我军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要求部队拿出思路和办法,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我们要深入探索实践以军民融合促进现代战斗力生成的新路径,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力提高贡献双重力量。
其他文献
世界五百強:中国军工风云榜
期刊
Q:特约记者吴明静  A:贺贤土院士  Q:贺老师好!非常高兴您能在八十华诞之际,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您的治学思想和人生感悟拿出来和年轻科研人员一起分享。  A:我是浙江宁波镇海县人,祖居在北仑新碶一个叫大路村的地方。我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1957年,我上了大学,大学里所有的课程我都喜欢,最喜欢的是基本粒子(场论)、理论核物理和量子力学,尤其对基本粒子(场论)中的推导,着迷得很。后来参加工作
期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当今时代,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要素。  军民融合离不开工业文化发展  工业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柔性支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的主战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既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一是塑造工业价值观。工业社会逐步发展出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进一步强调,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
期刊
有一种力量無人能抵挡,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在那写满荣耀的地方。
期刊
报告人:顾军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时间:1月25日  主題: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全面创新为动力,  为实现中国核建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  按照“集团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推动经营质量整体向好,股份公司实体化运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2017年主要工作成绩  01稳增长任务圆满完成,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大关,全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02混合所有制改革、管
期刊
歼10精神源于一代代航空人为了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的光辉实践。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庆祝歼10首飞20周年。很感谢在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日子你们专程来采访老朽,一起聊聊那过去的事情。  更高兴在歼10首飞20年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又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令国人骄傲、自豪。更感谢中国航空人前赴后继、团结拼搏,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更加伟大的贡献。  歼10在中
期刊
十八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進、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欲破坚冰,政策先行,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考题。本期专题,我们共同探讨军民融合深度融合之道。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我们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必须准确把握干部工作的时代坐标,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要不断增强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实行领导干部交流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合理配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中央对军民融合是有着极高的期望的,这既是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深化军队改革、发展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军工力量的基础,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把军民融合作为的主要路径之一的必然,也是利用强大的中国制造,构建生机勃勃的军民融合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更将是发展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保障和支撑点。可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