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情趣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人在临终前致信给中央领导: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尖端的科技人才。是的,我们的教育的确出现了问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本,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素质教育已经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只会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希望!我们的教师,还是为了成绩而声嘶力竭的奉献着!我们的课堂,还在为了效率而高效运转着!我们的学生,还是为了分数而冲刺着!正如顺口溜所说:“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对此,我们难道就束手无策?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的滋润,要让潺潺诗意流过语文的课堂.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好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诗意盎然的课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
  新《语文课程表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李姜洁老师说:“什么是诗意的语文课堂?我想,只有那种充满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
  王崧舟老师谈到课的三种境界说:一、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人既是课,课既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诗意的课堂是至高的课堂境界吧。我心目中的诗意课堂是孔夫子与弟子们之间轻松、随意、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柏拉图和其学生们民主平等的探究问题的场景,是于漪老师教学《茶花赋》时那抑扬顿挫美好和谐的课堂韵律;是钱梦龙老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的潇洒随意的谈话……
  综合人们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诗意课堂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形态,是指在温馨的环境诗意的情景中,用唯美的再现与传递,诗意的精练与简约,自由的合作与探究,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在精神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情感的感召、思想的交融、灵魂的拥抱,实现人和课堂的完美合一,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
  
  一、营造诗意的课堂,老师要充满诗情
  
  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老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充满诗情,首先是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博学精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要认真研读文本。因为语文具有人文性,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内心经历,都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只关注参考资料,不去认真研读课文,就会脱离生活,把优美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何谈诗意呢?我的方法是上课前都把课文读5遍以上,力求每遍都有新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去研读课文。有时根据需要加上音乐,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营造起诗一般优美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其乐融融。
  
  二、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诗意课堂的营造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使课堂富有诗意。如教学《散步》一文,不按记叙文六要素去整体感知、逐段分析课文,而是大胆融合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文字描绘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情感,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有起伏,有曲折,课堂设计像一首流动的诗,带领学生如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陶醉于课堂学习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要营造诗意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激情的导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的体会,依托文本的“旁逸斜出”等,都展示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尊严,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塑造人格,提高教养。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平等对有利于话语文教学的诗意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首先,它以教中心,学围绕教转,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被简化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其次,它还表现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亦步亦趋,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无条件的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于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课堂成为了天性的监牢,教学成为了自由的枷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
  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首要任务是使师生之间的心理失衡恢复到平衡。为此教师要尽量消解自身的权威,放低姿态,淡化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知识的崇拜,使师生双方都能在一个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对话,进行有效的“交往与分享”,使学生消除对话的心理障碍,并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他人说话的权利,使师生共同养成对他人话语的敬重,对话语权的尊重,给对话以民主平等的土壤,让其成为一种言语生命的赏识。换而言之,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灵魂。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相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诗意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武术选修课能有效地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的路径。得出以武术礼仪、漂亮示范、技击之美、专门用语、考核评价等方法,是实现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路径    武术选修课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按照武术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由教师向学生专门传授武
期刊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产生“早恋”行为。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老师们经常谈及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不利,而且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不利。虽然从事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同样也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初显端倪    去年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第一
期刊
一、思想决定事业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导师摇了摇头,没说什么。导师又问提尔曼: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提尔曼说:我看到了这里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市场却不大,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开拓。导师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数年后,吉斯特成了大公司
期刊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的活动型综合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交叉,也是不容分割的。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根
期刊
韩愈一篇《师说》横空出世,千百年来,无数人类心灵的导引师将自己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力主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打造成类似于书籍的知识载体,却很少去真正去体会学生的感受,让本来应该是心灵享受的语言课上得跟老和尚念经一样乏味。“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很多学生的反映。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这就有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语文课的“味”的问题。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
期刊
课程要改革,教法要更新,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无不把提高学生素质看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轻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则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很多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作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颇具影响,通过我们的实践也获益匪浅,我们中学生源参差不齐,有的来自完小,有的来自教学点,
期刊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而且厌学,缺乏信心。文章就如何经常性地、长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数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是极差的甚至是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一上课就想睡觉或者逃课,精力全不在学习上,极少数甚
期刊
温家宝同志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深入到北京第35中学连续听课5节,课后在与教师座谈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1]为什么我们的在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上相对落后呢?这就要反观一下我们的教
期刊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大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与美术教学的新课改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和教学目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基本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合作式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为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
期刊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近我们的校园,走近我们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根本转变,数学教学时时关注兴趣的主体——学生。教师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学习更有动力了,目的性更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了!    一、师生互动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要想使师生互动的好,要想使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