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热化学烧孔方式的信息存储—写入脉冲幅值和脉宽对信息点尺寸的影响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PM)为基础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前文[1]利用STM针尖在TEA(TCNQ)2单晶上施加电压脉冲,得到了超高密度信息孔点阵,提出了热化学烧孔方式的STM信息存储技术, 在STM扫描成像的过程中,隧道电流会流经样品,产生焦尔热. 但通常扫描成像过程中的隧穿电流较小,焦耳热也较小. 如能找到一种二元复合材料,一组分沸点较低,且与另一组分的结合能较弱,当足够大的电流流经时,所产生的焦耳热可能使低沸点的组分气化逸出,在样品表面形成纳米尺度的信息点. 我们称这种存储模式为热化
其他文献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对样品进行高分辨无损测试的表面测试技术[1], 它可以在原子水平上反映表面分子或原子的排列分布情况, 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电
高聚物-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当今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等许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1].聚酰亚胺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能而成为聚合物中的热选材料;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