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的轮作模式,其习惯种植密度与专家推荐种植密度间差距较大.本研究旨在为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和玉米匹配适宜的氮肥用量,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氮素利用率.选用不同小麦品种(矮抗58和百农207)和不同玉米品种(北青340和登海605)为供试材料,设置农民习惯和专家推荐2个种植密度,0、180和360kgN/hm23个供氮水平,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的干物质、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小麦的农户习惯种植密度比专家推荐高75kg/hm2,相比农户习惯处理,专家推荐种植密度处理下的小麦产量提高了10.0%~15.7%,提升了经济效益.小麦产量随穗粒数的增加而增加.农民习惯种植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没有明显差异,氮肥农学效率降低.专家推荐种植密度下,百农207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玉米的农民习惯种植密度比专家推荐低22 500kg/hm2,相比农民习惯处理,专家推荐处理的玉米产量提高了17.8%~22.7%.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农民习惯种植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降低趋势,氮肥农学效率降低.专家推荐种植密度下,玉米在N180处理下经济效益最高.
其他文献
为探讨烟草对镉(Cd)胁迫的耐受性,以湘烟5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镉一次性灌溉施入对烤烟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期内,随着有效态Cd浓度的提高,
化学打顶对于抑制棉花顶端的无限生长和实现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而合适的打顶剂则是简化栽培管理的关键.采用自主配制的3种化学打顶剂(Z1、Z3和Z4)和市场上购买的氟节胺(
基于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影响,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作物适应性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数据(1960-2018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