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强调要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智慧校园区域建设与应用是落实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具体举措。本文以江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索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策略。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对于“智慧校园”的定义,黄荣怀教授定义其为一种通过互连互通的网络通信,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以及智能决策,实现一种安全、便捷、开放、共享的教育教学环境[1]。梁为认为,智慧校园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构建泛在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的智慧提升,并利用教育大数据促进学校管理与服务创新[2]。综合而言,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需求为理念,有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管理生活环境,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达到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管理效能的新型校园生态。

二、江门市智慧校园区域建设分析


  笔者结合“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系”和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设计,从“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八个维度,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其中教师有效调查问卷3500份,学生有效调查问卷25128份,家长有效调查问卷36133份,较全面地覆盖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家长。
  1. 优势分析
  智慧校园基础支撑能力已然具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其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技术基础,强调对教育教学、校园生活和教育治理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智能处理,更注重泛在的网络接入环境。江门市通过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工程”等系列项目,“三通”工程达到新高度。学校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比例为48.97%,部分覆盖比例为35.49%。教师配备电脑比例为89.57%。数字校园建设面广,课堂信息化设备比较完善。多媒体教室比例高达97.94%,电子白板比例为63.17%。电子班牌、电子书包、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已经进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室,为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记录行为和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已成常态。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的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管理效能的目标。近年来,江门市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员晒课、微课制作评比等活动,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智慧校园建设的认同调查显示,教师的支持率达92.29%,家长达81.85%,学生达76.61%。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并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融合创新,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智慧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特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丰富。这为构建无时空约束的智慧学习空间提供了可能。江门市近年来全面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征集、翻转课堂、慕课评比等活动,汇聚了大量本地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同时,紧密依托广东省教师发展中心和江门市的高校培训机构等,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等项目,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整体水平普遍较高。
  2. 自身不足
  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认识还不到位。由于江门东部与西部市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在信息化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座谈交流时发现,个别地方和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的丰富内涵。
  信息化平台或系统与智慧校园建设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学校缺乏整体规划建设学校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和应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平台或系统大多数以业务为导向,局限于个别领域,且系统之间孤立分散、重复建设,与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校园生态等智慧校园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政策体系亟需丰富完善。当前,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与此相对应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政策保障、经费投入等保障体系也不完善,缺乏市级具体的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评估标准、指导意见、应用指南等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政策体系。
  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措施指引仍需丰富完善。问卷调查发现,对学生利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平板等)辅助学习的意愿,38.45%的家长表示“愿意,但担心对孩子身心有影响”。江门市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具体方案、措施和指引仍需不断完善。

三、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策略及启示


  1. 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内涵与特征,以及建设新取向与新规范,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结合高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统一标准、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体系。
  2. 着重融合创新,突出区域特色
  突出各地各校办学特色,建设典型示范智慧校园。各区域在统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时,应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各校办学特色、校本数字教育资源、优势学科网络资源等,充分利用区域特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丰富的优势,不断优化创新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凝练智慧校园建设亮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典型示范智慧校。
  强调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应充分发挥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智能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创新,不断强化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融合创新。
  3. 实施区域协同,推动均衡发展
  组织教师和管理干部開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培训。管理干部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力和教师的智慧校园应用能力,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示范校、名师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培训,建设成效与应用能力纳入到学校、校长、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区域协同补齐智慧校园建设软硬件短板。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要注重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调整优化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布局,要着力加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协调发展。
  4.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智慧校园区域建设过程中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本着按需原则,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使用时间管控,建立防蓝光、时长限制、姿势距离等视力保护相关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
  [2]梁为.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实践[J]. 教育信息技术,2015(Z2):135-137.
  注:本文系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江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ME18045)成果之一。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十八年的乡村教学生涯翩然而过。回忆我热爱的教育事业,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个人道德成长的历程呢?道德启迪——根的事业  我从小便期盼着上一所好大学,可在报考时,父亲,一个为教育事业辛苦奋斗了半辈子的人民教师,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教师精神的富有为由,要求我报考师范学校。毕业工作以后,每每和朋友在一块聚会、交流,自己的自尊、自信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那些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辛勤
期刊
“和美课程”是在东莞“慧教育”的引领下,在大朗镇中心小学“和美教育”核心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通过整体设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开发和整合等“课程再造”行动,形成了科学合理、学科兼融、丰富多元、纵横开合的校本化“1 5 X”和美课程群。一、课程理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格的成长,而人格是涵盖了学力的种种能力的整体结构,同时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学校的课程理念就是
期刊
复句在公文中使用很普遍,它们在表达公文主旨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以《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为例,全文共7个自然
贾樟柯说过,浪子之所以成为浪子,是因为有家。然而,那个年少时熟悉得让我深感无趣的故乡,尽管每次归去来之间都会让人肝肠寸断,却也渐渐成了记忆里的远方。每一次的月台独行,每一次的起飞与降落,那些行过的路,做过的梦,飞扬过的青春,有一天,终将成为照亮我们后半生的月光。城在人的心中  1989年,深圳特区创建的第十个年头,我刚满6岁。父亲被单位派往广东疗养,于是我跟随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不知道小孩子也
期刊
种子标签是指固定或附在种子包装物内外的图案及文字说明。规范种子标签,对于建立良好的种子市场秩序,有效遏制和打击贩卖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借用汪国真的诗句,表达我对身边那些矢志不渝地忠于人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躬耕不辍的一线教师的无限敬意: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追寻教育真谛,耕耘教育土壤;他们把爱的种子撒落到学生的心田,为他们播种梦想,点燃梦想;他们让孩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一个孩子实现读书成才的美梦;他们为培育“可爱、可信、可贵
期刊
各地在推广、发展优质小麦时不能一哄而上,一引了之,一推永逸。应循序渐进,按科学规律办事,严格选种,认真引试,稳步推广,具体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对优质小麦的
我校以“和美教育”理念及其实施为核心,并以和美教育培养目标为愿景,顶层构建重基础、综合性、活动化、多元化、主题化的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和美课程体系。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年级特点,实施和美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一、课堂内容丰富,创新课堂实施  我校初步构建了“1 5 X”和美课程体系。在课时安排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课程内容特点,设置“长、中、短、微”学时,让学时安排更人性化。在课堂实
期刊
在尹兴军的小小书房里,有鼓鼓囊囊三四个大塑料袋,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什么宝贝?”“观众来信。”我顺手抽出一封,上写“村长尹兴军收”。他看我有些惊奇和疑惑,便笑嘻嘻
“变化观念”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章的教学为例,对中学“变化观念”素养内涵、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变化观念”素养体系的框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