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仍在调整格局中运行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9日笔者曾撰文准确预报了暴跌的来临。2月12日又提出,产生于2994点的调整,在空间幅度和时间宽度上均不充分,指出今后3~6个月内行情应该是走上升、下跌、再上升、再下跌,反复多次此类走势的大调整格局。时至今日,我依然坚持这一观点。我们仍以笔者独创的四维空间分析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①结构分析显示,1541点上升以来,第一浪共上升了379,点(1541点至2006年11月10日的1920点),延长第三浪走了1153点(2006年11月13日1841点至2007年1月24日的2994点),三浪共走了一浪的约330%。幅度上基本满足了主升段的空间要求。并在结构上圆满完成了所有三浪的孙子、儿子、老子辈的完整五浪结构。按照经典的艾略特波浪理论,所有行情均需完整完成所有结构的组合才能进入下一结构。
  结构提示,2994点开始的调整是1541,最开始的上升行情的第四浪调整。现在的问题是,该处开始的调整至2月6日的2541点是否正式结束?对此,可以展开一些讨论。
  1541点至2994,最上升了1153点,运行了115天,如此大的上升幅度,如此长的运行时间,仅靠9天回撤455点,充分吗?似乎不够!这也是笔者2月8日的“调整并未结束”一文的主要理由之一。
  ②每波行情都有其主要“依靠”均线。即在运行阶段每次依靠该均线反身向原趋势方向挺进的那条均线。“依靠”均线不破,此波行情不结束。
  1541点上升以来的“依靠”均线为20日均线。君不见,该线已两次被收盘点位打破。20日均线为市场中短期成本交汇之处,尽管目前市场仍竭尽全力再次站上20日均线,但市场显然已疲惫不堪。况且20日均线已走平。一旦市场再次掉头向下,20日均线随之就会拐头向下,甚至向下制约行情的发展。均线显示,市场并非毫无忧虑。
  ③从1541点至2006年11月14日画一根原始上升趋势线(即1541点开始的行情的一、二浪的连线),目前在2230点附近。经典的行情走势,通常四浪调整会对一、二浪的连线进行考验。而2541点显然离这条原始上升趋势线尚远。这也是笔者认为该次调整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尚不充分的主要理由。
  ④筆者独特的能量监视指标显示,周线指标开始背离,日线指标已多次产生背离,市场能量已严重缺乏。好比一个运动员已在带病进行比赛,能跑得快、走得远吗?
  综上四维空间分析,我们从结构、趋势、成本、能量等不同方向分析,得出如下可能结论。
  一是自2994点开始的调整行情并未结束。尽管市场创出了3049点的新高,也仅可能是穿头(破不破脚尚不知道)的不规则型调整。目前,可能处于一个大的调整C浪。
  二是2994点作为1541点开始的行情的第四浪已简单调整至2541点结束。目前自3049点开始的调整,是对1238点开始的上升行情的调整,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调整结构的第一阶段。那么,由于前一次调整是简单型调整,则此次调整在概率上应该是复杂型调整。
  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明白了以上两种结论,对现在行情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哪个结论,其调整幅度或时间都未到位。市场仍处于一个大的调整格局中。
  操作上我们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仓位和现金比率。仅能对一些具有战略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适度吸纳,绝不应该满仓。尤其是对某些获利极其丰厚的品种,要敬而远之《当然小资金的投机炒作例外》。
其他文献
股民期盼长期牛市,期盼明明白白地投资赚钱。如果在股市中赚大钱只是内部人和机构的专利,股民还是处于弱势,低人一等,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刚又从何谈起?  2006年是股改年,2007年是并购年。这已成为市场的共识。  显然,并购重组是好事,它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在全流通条件下尤其如此。但是,并购活动中内部人操纵的迹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也称私募
期刊
新基金在发行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到证券市场去建仓,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认购新基金并没有任何优势。  笔者的邻居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前一阵他可以说是显得异常忙碌,甚至有几天还起了大早摸着黑往外赶。有天我碰到他问这么多天来如此神秘究竟在干啥,他拍着我的肩不无自豪地说:“这你还不知道,买新基金啊!这可是原始认购。”他告诉我这一阵他在银行存了多年的存款已经搬了家,而且为了买
期刊
投资全球市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选定一个正处于上升趋势的大牛市场,买入它的ETF。在这方面香港不少银行和券商,都给投资者特比如是小额投资者提供相关品种和服务。  自新年推出“海外视角”后,有不少读者和投资人询问,如何参与投资全球市场?有哪些操作技巧,又有哪些规避风险的窍门?  其实,投资全球并不复杂,从某种意义而言,可能比投资A股还简单。身处内地的投资人,要时时把握风云瞬间变幻的全球投资市场,即使
期刊
家庭档案    赵敏——31岁,小学教师  洪琛——31岁,技术工程师  儿子——3岁  模式特点——夫妻之间对于家庭投资理财实行“合作制”方式,所有闲散资金放在一起,有商有量进行每一项投资和理财。  “结婚几年,衣食住行娱乐享受,均离不开一个钱字。我的心得是,必须开诚布公地与配偶讨论钱财问题,只有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家庭理财,才能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老话说‘和气生财’,我们可不想让金钱成为婚姻的‘刽
期刊
名额有限 欲订从速    应广大《理财周刊》读者俱乐部地铁磁卡集藏会会员的要求,2007年度上海地铁纪念磁卡预订活动将于2007年1月8日~1月19日进行。  为方便会员集藏,2007年度地铁纪念磁卡预订活动采取一次付款,就近取卡的服务模式运作。2007年度的地铁纪念磁卡预订收款额为700元,集藏会员就近到各地铁纪念磁卡专卖店取卡。  凡《理财周刊》订阅户均可预订2007年度的上海地铁纪念磁卡,请
期刊
目前市场上高价股的共性是:行业的龙头企业,相当部分公司拥有垄断资源,具备了极强的市场定价能力,估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股价有不同程度的溢价。    “只有天空才是它的尽头”。这是1929年《华尔街日报》上的一则标题,描述的是当时新兴资本市场指数疯狂上涨的繁荣景象。如今78年过去了,当初盛况空前的热闹情景似乎又重回人间,降临中国A股市场。而在这个热闹的市场中,高价股无疑正是“寻找天空尽头”的引领者。 
期刊
家庭档案    郭东——38岁,企业部门经理  汪莲——35岁,事业单位职工  女儿——5岁,幼儿园学生  模式特点——夫妻某一方完全主导家庭投资理财,另一方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一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另一方参与性过弱。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碰到并嫁给郭东这样的男人。他是那种特别能让人放心的老公,家里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人搞定,我只要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交给他,需要花钱的时候跟
期刊
抓住牛头 乘风破浪    回顾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摆脱5年熊市困扰的转折年,10年牛市只是刚刚露出了尖尖角。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双重支撑下,在“海归”派为主的基金经理们的操作下,与国际接轨的“关注基本面分析、长期持有”投资理念已经成为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主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随之提速。由于近10年房地产的持续繁荣,消化了世界游
期刊
家庭档案    晓舟——25岁,银行从业人员  于海凡——26岁,会计师  模式特点——当家理财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夫妻俩从收入中各拿出一部分作为家庭的共同基金,用于共同消费和家庭投资。其余的资金可自行支配,进行各自的投资。在投资意识和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家庭中,两人还可以互相竞争、同台竞技。  “怎么样,老婆,这个礼拜的战况如何?”  “一般一般,也就赚了5%。肯定比不上你吧?”  “当然,论投资
期刊
新年的到来意味着临近的假期,更意味着喜庆s鼓鼓的红包。于是,“血拼”便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奖励犒劳自己的方式。如果想在这一场年终购物战中大获全胜,还是来看看本刊为你打造的“血拼攻略”。    岁末年初,阵阵浓郁的shopping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商场的橱窗装饰,还是各个品牌的新年用品,无不洋溢着温暖的味道。当然,让“血拼族”们兴奋的不止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更重要的是那令人心动的超低价格。  无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