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井冈山精神激活思政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冈山大学的思政课很精彩。通过旁听课程,我对红色故事越来越入迷,没想到此次参加讲述红色故事比赛,还意外得奖了。”不久前,作为井冈山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之一,该校举办的“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大赛的决赛现场,一个叫王摩西的留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以流利的汉语和声情并茂的演讲,凭借着《李美群托孤》这一故事获得了三等奖。这名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因为对红色故事特别感兴趣,经常到思政课堂“蹭课”而在校园走红。
  如何让思政课从“有意义”转变为“有意思”?井冈山独特的红色资源如何更好地运用到思政课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获得感?近年来,井冈山大学充分发挥井冈山这座红色资源宝库的作用,打造参与式、立体式思政课堂。通过将思政课拓展到剧场舞台、策划重走红军路等方式,使思政课教学体系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永远的井冈山”实践教学模式。学子们在形式多元的“第二课堂”里深化课程理解,坚定理想信念,体悟使命担当。
  情景表演、微视频,让思政课“活”起来
  “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哪,照亮革命的万里程。”一首《八角楼的灯光》,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回到毛主席挑灯夜读、思考中国革命的场景中。这不是音乐课,而是井冈山大学的一堂思政课,讲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欧阳小华,课程是“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为了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那段历史,欧阳小华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一展歌喉,也让大学生由抗拒思政课到发自内心的喜欢。如今,“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这门课已经在江西省各高校全面推开。
  如何让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有棱有角、有虚有实”,也是该校思政课教师毛丹在思索的命题。
  “路遇车祸老人,扶还是不扶?罗忠博同学的做法为我们做出了表率!”2017年9月以来,井冈山大学罗忠博同学勇救车祸中受伤老人的事迹引起热议,罗忠博同学也被网友称赞为“见义勇为的井冈好儿女”。毛丹老师把这个事例引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内心判断进行情景再现。而后,毛丹老师再组织大家进行开放式讨论,阐述各自对“扶不扶”问题的看法,全体学生很快就在讨论中明晰了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和感染力,拍摄微视频也被引入思政课堂。“在理想信念这堂课中,老师要求我们选取身边人身边事,拍摄具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商学院2018级学生钟显金同学说。“针对身边一些同学进入大学后出现迷茫甚至价值观错乱的现象,我制作了《无奋斗,不青春》这部短片,主要通过个人心路历程的剖析,引导同学们端正学习生活的心态,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堂微电影展示课很受同学们欢迎。”
  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情景再现和演绎,以及通过拍摄微视频交流思想状态、举办讲述红色故事比赛等创新举措,是井冈山大学构建“永远的井冈山”实践教学模式的缩影。
  今年,毛丹老师参加了中宣部、教育部第2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并在教学展示环节展示了“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的教学设计,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贯穿教学过程中,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被点评专家称赞为“理论与现实完美结合”的一课。
  “近几年,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丰富的井冈山红色资源、深厚的庐陵文化资源以及鲜活的吉安改革创新资源,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创新,通过课内实践、课外拓展,课内外衔接,以‘讲、诵、唱、演、练’为基本形式,构建起了‘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井冈山大学校长曾建平说。
  剧场舞台、展览馆,思政课有了创新载体
  思政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课堂之外的教学育人同样重要。
  让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融入青年的精神血脉中,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这是井冈山大学打造“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井冈山大学有一台大型舞台剧叫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由在校大学生出演,至今已经演出了240多场,受众达20多万。每年秋季开学或遇上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都会组织在校大学生观看这部剧。该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配以精致的舞美,深受师生欢迎,是该校思政课延伸到剧场舞台的一个精品。
  “上个学期,作为‘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我和班里的20多名同学,被选为群众演员,参与了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中‘十送红军’的客串表演。”回想起这段特殊的“演员”经历,田弯弯十分兴奋。她说,这堂别致的思政课很有魅力,不仅形式上的新鲜感让人非常着迷,参演的过程更是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的最好学习。
  “到井冈山精神展览馆参观,是每一个新生入学的第一课。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了解井冈山革命时期的历史,体会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大学校园内的井冈山精神展览馆,保存着大量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文物、信件和照片,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斌教授习惯把思政第一课的课堂放在这里。“每次面对大量的史料,听我讲解完革命先烈的故事之后,总有不少女生感动得落泪,也察觉到不少男生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想,这堂课值了,这或许就是思政课该有的价值传递吧!”
  谈及育人效果,老师们纷纷表示:剧场舞台、展览馆是立体化的思政课,也是现在的青年人乐于接受的课堂载体。用参与、体验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红色基因,既“抓眼球”又“触灵魂”,极大提升了思政教学效果。
  此外,在延伸和拓展思政课堂方面,井冈山大学还注重红色文化育人项目的实施,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把同学们带到当地博物馆、规划馆、新农村参观考察,让同学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重走井冈路,播下信仰的种子   井冈山脚的源头村,有一条3.1公里的羊肠小道曲折蜿蜒,直通黄洋界。这就是著名的挑粮小道。近日,政法学院2016级的马晓宇和她的同学们在思政课老师的带领下集结在这里,体验当年红军凭着一根扁担、两只箩筐,粉碎敌人经济封锁的壮举。爬上黄洋界后,马晓宇浑身都湿透了。她说:“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胜过课堂上的千言万语。对革命先辈坚韧如钢的意志和品格,我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站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听着思政课老师的解说,回想着90多年前牺牲在此的130多名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和医务人员,数理学院2016级的孙士超同学禁不住热泪盈眶。信仰的种子已经悄悄地在孙士超和他的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若要盼得红军来哟,岭上开遍映山红。”上大学之前,教育学院2017级的黄静并没有听过《映山红》,甚至不喜欢这类不时尚、较难唱的红色歌曲。“根据课程安排,我们来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实践教育。在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望着厅内四壁镌刻的几万名先烈的名字,听着讲解员讲述那一件件催人奋进的先烈故事,我对《映山红》《十送红军》《红米饭,南瓜汤》等革命歌曲及红色文化产生了浓郁的兴趣。”2017年9月,黄静考入井冈山大学,几堂思政课下来,改变了她之前的想法。“实地调研了解发生在井冈山的红色革命斗争史后,我发现红色歌曲里蕴含着浓郁的革命激情,充满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站在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黄静神情凝重地哼唱:“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早日传捷报。”
  爬一次井冈山,走一次“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看一次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学几首红歌……在这所井冈山脚下的大学里,学生们通过课堂和现场实践的教学形式,深刻地感受到了艰苦的革命历史,也将井冈山精神深深地烙在了心里。
  “我们就是把自己了解的这一段井冈山斗争的历史,以及在斗争中培养出来的井冈山精神,拿到我们的课堂上来,通过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来感动我们的学生,来使我们学生受教育,来培养我们同学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授课老师欧阳小华说。
  “思政课的最高层次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输出,井冈山大学通过打造‘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让思政课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大学生喜欢上了我们的思政课,更加主动地接受党史国情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们在鲜活思政课的影响下,正在朝着争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的目标追梦奔跑。”井冈山大学校长曾建平如是说。◆
其他文献
“爱在心坎上,育在无言中。”从特教老师到校长,张俐已经在南昌市启音学校待了33年。满怀爱心,于无声中教育孩子,是她从教多年的真实写照。在启音学校这片无声的天地中,张俐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这些稚嫩的心灵需要我的呵护”  若不是那场文艺晚会,张俐不会关注到这个特殊的群体。  1986年,师范毕业前夕,张俐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场残疾人文艺晚会:一个少女独自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美妙轻盈;灯光扫
期刊
尹承志自幼自学书画,涉猎较广,尤长于国画与书法,绘画方面工花鸟和山水,书法则擅篆、隶、草。江西永新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自古以来文苑积深,精于翰墨者历代不乏其人。尹承志先生传承前人衣钵,既吸取古今名家的翰墨精髓,又师法自然。  “书画同源”,从尹先生的从艺经历看,他的书法和绘画相互参透,相得益彰。尹先生的书法可以从三个时期来看,50岁前后为第一个时期。这一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以拜师
期刊
在距离萍乡市区30多公里的安源区高坑镇泉江堰小学,有一位普通又阳光的“80后”教师胡双健,他在这个偏远宁静的村小,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近十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批批稚嫩的乡村幼苗,用满腔热血谱写自己人生的诗意乐章。年轻的他不仅收获了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而且入选2019年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名单,成了萍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教师。  不忘
期刊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让我们向在三尺讲坛辛勤耕耘的全国1600多万人民教师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文盲率高达80%,到今天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当初高等教育在校生仅有12万人,到高等教育毛
期刊
4月14日早上7:30,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姚敏提前半小时来到华东交通大学南区图书馆202教室“抢位子”,她抢的是跨校选修课程——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书院山长尹建维先生讲授的“国学经典导读”。“虽然选上了,但不能确保有座位,因为慕名而来的学生实在太多,所以每次都得提前占位。”姚敏说。  各校将展示特色、品牌、实力的“王牌”课程拿出来,供区域内的大学生选择,在江西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为加强各校优势课程资源共
期刊
7月19日,樟树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樟树市校园安全警务中心,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大力整治学校(幼兒园)和周边治安秩序,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危险物品管控力度。  樟树市将以新成立的校园安全警务中心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支高效、快速、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专业指导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专业对接公安相关部门处理涉校涉生涉稳事件,专业应急处置教体系统突发事件
期刊
作为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阵地,萍乡六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优化办学品质。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书育人尚美德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特点,在开好常规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尤其是主题班
期刊
近日,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主办的2019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全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在婺源县举行。来自新余、南昌、萍乡、九江、上饶等地市的近百名運动员进行了激烈角逐,新钢一小体操健儿代表新余市参赛,以坚韧顽强、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力挫群雄,奋勇夺冠,团体总分列全省各地市榜首,为新余市赢得了极大荣誉。
期刊
《自媒体时代的思考与应对》《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修炼班主任的专业艺术》……这是来自北京、上海、廈门、长沙等教育前沿城市的17名教育大咖为信丰县数千名教师送上的暑期“快充模式”的经典套餐。600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学员采用手机拍照、笔记记录、交流提问方式学习,专家用生动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语言告诉大家如何激活专业成长之道,享受班主任专业艺术的欢悦。  据悉,此次为期一周的“快充模式”暑期
期刊
7月31日,省政府在赣州市召开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省政府副秘书长樊雅强主持会议,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出席会议并讲话,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菊娇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计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叶仁荪对赣州市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切实抓好小区配套幼儿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