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飞扬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音乐、舞蹈、雕塑、表演等,它们都以各自的语言呈现出人类心灵的通感,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生命的体悟。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音乐、舞蹈、雕塑、表演等,它们都以各自的语言呈现出人类心灵的通感,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生命的体悟。当艺术越来越走向综合交融之时,国家大剧院这一国家级最高表演艺术殿堂为人们畅谈雕塑的艺术语言,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览,也即近日举行的“语言的飞扬——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的艺术手法及其语言缤纷多样,加之点缀于剧院空间的展陈方式,可谓多元化、多维度地展示雕塑艺术,展示雕塑与空间之相得益彰。参展的100余件作品主要来自于中国雕塑家近两三年来的新鲜创作。其中,既有80余岁的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的新作,也有处于中流砥柱地位的雕塑名家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70后、80后雕塑家的创作,所呈现的青年人的蓬勃创造力、精湛技艺和极致投入,不得不令人发出后生可畏的赞叹,也展示出了中国雕塑发展不可小觑的潜力。
  1.陈志光 《门神》 不锈钢锻造
  2.夏航 《机械路霸》 不锈钢
  3.吴彤 《浓—三岔口》 铸铜
  4.胡学富 《岜沙女子》 铸铜
  5.柳青 《风景?》 综合材料
  6.吴尧辉 《春天》 黄杨木
  7.梁长胜 《高足两面兽和乐皮高帽和乐》 铜
  8.张润垲 《奥丁王》 青铜
  对于艺术而言,语言既是不同艺术门类得以确立的基础,也是不同艺术家得以自立的基础。此次展览以“语言的飞扬”为主题,正是对当下艺术创作丰富多元现状的描述,无论吟唱、呐喊,还是低语、自白,雕塑家们以丰富的语言进行多样的表达。
  此次雕塑艺术展也得到不少艺术爱好者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他们认为,大众对于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度还较低,如何看待雕塑艺术,如何审美成为雕塑艺术在国内发展的一大瓶颈。
  国内资深艺术评论人、收藏家赵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在国内,雕塑艺术被大众接受的程度远远不及绘画,但实际上,雕塑是‘历史最久远、最永恒,甚至是层次最高’的艺术门类,具有其他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艺术定位。”不少业内人士还认为,国外受众对雕塑文化的接纳程度较高,这与国外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闻名遐迩的法国卢浮宫其三件镇馆之宝中就有两件是雕塑,即维纳斯雕像和胜利女神像。相比之下,国内受众对雕塑的欣赏和审美标准甚至还没建立起来。以此次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雕塑年鉴展上的吴彤《浓——三岔口》为例,作品将白蛇传和三岔口两组京剧人物并置在一起,利用夸张的手法讲述同性之间的情感与矛盾,借以表达作者对于当下诸多社会状态的思考与理解。然而,不少观众都表示不理解,“到底是一个人长了两张脸?还是两个人的脸凑在一起?”“正常人怎么长成这样?”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受众只停留在对写实雕塑的理解上,因为这类雕塑直观,寓意鲜明,容易引起人们在情感上或者是文化上的共鸣,而对于一些抽象的、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的雕塑作品,还是难以理解。
  因此,国家大剧院的本次雕塑年鉴展,其另一个深层次的意义更在于,要拉近雕塑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雕塑在中国属于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这并非是人们没有鉴赏的能力,而是中国缺乏像西方社会那样的雕塑文化。因此,为了加强与公众互动,此次展览还特别推出微博征集照片活动,并从近千张公众与艺术相关的照片中选取了150张,作为公共艺术作品《植着-2》的一部分,参与到展览中来。此外,该展览的雕塑作品不仅在大剧院东展厅呈现,还布局在大剧院的公共空间,让更多人与雕塑艺术撞个满怀。音乐、表演、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形态、多样艺术语言,在这里交汇,为大众呈上了一场丰美的艺术盛宴。(注:本文图片由国家大剧院提供)
  链接 雕塑之声
  雕塑家蔡志松:艺术市场兴起,对艺术家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艺术家需要生存,需要经济支持,而且艺术市场的兴起也说明艺术能够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所以有一个很大的动力。
  雕塑家隋建国:喜欢庄子的“齐物论”,就以世界万物价值齐一的思想为出发点,撇开学院的雕塑语言,开始尝试用手头最方便的材料与技术直接创作作品。比如使用雕塑泥时,就将其作为最终的材料进行直接处理,而不是按学院规矩,将其视为临时的替代性塑形材料。这一类方法一直保持在我后来的创作中。
  雕塑家陈志光:虽然有批评家认为我的艺术有颠覆性,可是我觉得颠覆这个词儿也许用得大了些。从艺术概念上来说,我从事的是艺术形式的置换,但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置换,是我从文化层面上对中国传统性的思考和质疑,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我的创作才谈得上“我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原创,我所追求的就是在完成精神产品的时候,保证自己的精神领域也是纯净的,归纳为一句话,我所要的就是原创。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雕塑市场的上扬态势从2006年开始,在2011年达到顶点,当时70后、80后的年轻艺术家在雕塑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他们的雕塑作品成交率达到100%,而在2011年中国嘉德举办的中国雕塑精品专场,其成交率达到98%,总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雕塑市场最让人兴奋的一个数据。但即便如此,这个数据与中国书画比起来也差距巨大。正常作品加起来的价值还不值一尺齐白石的顶级书画。
  国内资深艺术评论人、收藏家赵利平:目前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上,雕塑艺术被大众接受的程度远远不及绘画,但实际上,雕塑是“历史最久远、最永恒,甚至是层次最高”的艺术门类,具有其他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艺术定位。
  中雕网艺术总监高勇:雕塑文化在国内的培育绝非朝夕之间便能完成。目前,雕塑艺术非常需要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众媒体进行普及式推广,因为大众媒体受众面非常广,影响力很强,让更多的人了解雕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件雕塑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等等,以此引导受众接纳、走入雕塑的世界中。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为什么人们看了我的雕塑作品会感动?因为它们散发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光芒。我们必须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要把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融入到现代艺术中,成为人类文化新的创造。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这就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坐标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小麦的种子既然已经撒下,收获就不应该只是梦想,何况我们认为雕塑的冬天并不太冷,也不会太长。
其他文献
近期,南方艺术品市场分外热闹,上海朵云轩、西泠印社拍卖、上海泓盛等多家拍卖公司纷纷落下了本年度春拍的拍槌。相较于京城拍场以强大的阵容和高精尖的拍品来吸引人气,南方拍场则主打精致,别有一番“风味”,不仅成交率颇高,也有不少高价诞生。  名家收藏最受宠  朵云轩本年度拍卖亮点颇多,名家收藏专场更是收获了热烈的追捧。其中尤以王伯群双雨山馆专场最为亮眼。该专场囊括了同盟会会员、民国南京政府首任交通部长、大
期刊
多件现当代名家的重要珍稀之作、从未现身于市场、来自多位著名藏家——为庆祝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而特别推出的“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无疑是今秋最值得期待的专场。  据香港苏富比透露,苏富比是惟一同时设有20世纪中国艺术、亚洲当代艺术及东南亚艺术专属部门的拍卖行,此次晚间拍卖会由三个部门的专家团队联手策划,拍品颇具分量,全球不少藏家应邀为庆祝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而割爱,多件从未曝光的精品将一一
期刊
历史文献记载、传世品及龙泉窑窑址的考古发掘成果都表明,明代早期的龙泉窑不仅是产量巨大的民间窑场,而且其中心窑场还曾受命为宫廷生产过官用青瓷。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传承自明清宫廷旧藏的明代龙泉窑青瓷,即是明初龙泉窑为宫廷所产青瓷官器的珍贵遗存。  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  明洪武二年,朝廷规定“凡祭器皆用瓷”,因此不
期刊
网拍虽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但近年来却让传统拍卖公司对其很偏爱。作为国际拍卖巨头的佳士得最近两年来不仅不时地打造网络平台,而且把线上的拍卖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不,从7月9日到30日,该公司先后推出“明镜白雪:高士爱兰德化白瓷珍藏”、“以微知着:纽约私人珍藏中国鼻烟壶”及“精选珍罕中国艺术参考书籍”的两场中国工艺精品网上专拍,涉及德化白瓷、鼻烟壶、艺术参考书籍等门类,这也是佳士得首场亚洲艺术网上专拍。 
期刊
近20多年是我国宝玉石发掘、生产和加工的鼎盛时期,高档翡翠、和田白玉一次又一次被炒热,价格一次又一次被刷新,而玛瑙因其储量大、品种多、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就像一个破落的贵族,风光不再。然而,近两年,玛瑙中的精品—图纹玛瑙动辄开出“天价”的新闻屡见报端。是炒作还是奇货可居?是噱头还是确有其事?这些被宝玉石鉴赏家称之为“非主流玉器”的玛瑙,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年近古稀的孙毓骐先生是辽宁营口市的图纹
期刊
现代“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并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 由本国发给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是公民旅行通过各国国际口岸的一种通行证明。这种护照在中国晚清时期已经出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不过,现代意义上的护照出现之前,中国也有被称为“护照”的证件。只是此类“护照”不是公民出国旅行的证件,而是在人或物国内旅行
期刊
今年春拍中,出现了这样一类群体。  他们穿梭行走在各大拍场之间,竞价、“厮杀”,拍时果断,拍后低调,留给那些驰骋拍场多年老买家的,却是一连串疑问。  “看长相感觉陌生,以前没有在拍卖会上见过。”  “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做什么样的职业。但‘口味’很有点意思。”  “他们的出价经常让我感到出其不意,热烈又不盲目,可见是有备而来。”  ……  更出乎意料的是,恰恰就是这样一群人,挑起了拍场的兴奋。要知
期刊
无论蜻蜓眼是不是传说中的“随侯珠”,  让人无法忽略的是它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现在,让我们一同解读经世流传的古琉璃之美,  感受穿越历史长廊的曼妙。  一串琉璃珠子,其宝蓝色的胎质上规则地印有黄白相间的眼纹图案,这种古老的符号承载着先民们祈福禳祸的美好祝愿。这些形制各异、有着宝石般色泽和神秘气质的琉璃珠便是琉璃蜻蜓眼。近期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行的“灵蛇献瑞——古玻璃系列展”为大家揭开了琉璃
期刊
邮票这个小纸片,可收藏投资、保值增值,不讲“祖国山河一片红”、“蔡伦公元前”这样的错邮,因为大家会说,那是特殊历史事件下的产物,可遇不可求。笔者想讲的就是国家正式发行,在邮政柜台可以公开买到的邮票。  如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图案为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面值3元,发行量2万枚。1989年市价1200元,2009年市价为6万元,2012年升到25万元。从1962年到2012年5
期刊
回望一扇老窗,往事涌动,仿佛依稀又看见了坐在窗下剪纸的她。曾经披在新娘子肩头的那件刺绣披肩,如今还在,和她一样,永远挥散不去的是那份久违的美。  旧时,在山东高密农村,剪纸和刺绣是女人放牧理想的草场,她们当情感的哑巴,却让一把剪刀、一缕针线替她们说话。剪纸和刺绣,是她们青春的相册,也是她们全部的隐私。  繁花剪辑  一个成家的女人平日里拾掇完地里的活和家务活之后,会情不自禁地抄起一把剪刀来消磨闲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