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但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还存在着教学体系内容不够完备、教学管理过程不够规范、教学形式方法不够创新、师资水平不够均衡、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诸多问题.通过将OBE理念融入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学中,以培训预期成果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构建课程模块、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提出逆向改进策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效果.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百年党史学习,不仅为了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更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党史资源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有利于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
在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既是公民教育重要内容,也是评价道德教育成效“试金石”.公共危机事件呈现的形态主要有地区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网络防范失效、经济危机等等.这既有地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学校应着重加强青少年崇尚英雄主义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公民责任担当教育等.同时,在实施道德教育途径中,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教育合力,协同完成青少年德育任务.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诚信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底线,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体现在高校人才流动、学术研究等方面,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针对高校师德建设中教师诚信缺乏信息公开平台和机制等问题,通过分析现状,构建教师诚信信息公开平台的框架,提出高校师德建设中教师诚信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共享机制,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朝着诚实守信、师德素养提升的方向健康发展.
课程资源共享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教师的共同愿望.当前的课程资源共享因缺乏信任机制,存在依赖特定平台、难以碎片化共享、共享数据使用不便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安全可信的特点为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课程资源版权的有效保护和细粒度的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了基于联盟链的课程资源应用框架、体系架构和共享数据的类型等,同时提出激励机制和组织机构建设的建议.
软件工程综合实践在工程能力实践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践项目选题不恰当等因素所导致的实践项目固定单一、软件需求完全靠自由想象、项目过程管理混乱、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教学方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实践反馈结果表明,该新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话语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现象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真正的课堂话语霸权必须要消解,但课堂上教师的积极把控还是必要的.本文探讨了教师话语在哪些方面可以适当地行使“霸权”,即掌控权.建议教师在课堂节奏的把控、话语表达方式和对文本解读方面实施掌控权.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亟需更新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明确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健全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遗传学”是生物学重要的学科分支,也是多数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倡在专业课教育中导入思政课的内容,形成协同效应.不同的专业课因其教学内容不同,所以适用的思政内容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本文即是围绕生物科学专业下的遗传学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方式,就课程组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课程组的相应观点和看法,既在遗传学思政方面展开一些交流和讨论,也为进一步促进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建设提供借鉴.
师范专业认证中“践行师德”的毕业要求与“专业伦理”均强调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内在信念与外在行为规范,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于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审视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探讨师范生专业伦理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模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乎民族兴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同时肩负着国家文化繁荣和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重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设立以来,部分地方高校经历从被批准申办到停止招生或专业撤销的过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应坚持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中心,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四大课程设置、加强三大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来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