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婆婆再婚的王香玉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0岁的王香玉是荣成市港西镇妇女,1980年经人介绍嫁给了龙家村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婚后生活虽清苦,但夫妻恩爱,一双儿女的降临,更是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声笑语。
  1992年,丈夫因病突然撒手人寰,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香玉的精神一下子垮了,可是看着年迈的婆婆和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她硬是将眼泪压在心底。从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白天还要下地种庄稼,6亩多农田的活,除忙收忙种偶尔找几个姐妹帮忙外,大部分活都是靠她自己干的。她毫无怨言,有好吃好穿的先给婆婆,夏天怕老人热着,家里再怎么困难也去买了小风扇,放在婆婆屋里,冬天把热炕头让给婆婆,再冷的天也坚持每周给婆婆换洗衣服。婆婆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常常在邻居们面前夸:“我失去了一个儿子,又得到了一个更亲的好闺女,这是上天给俺的福分哪。”
  朋友和一些好心人都劝香玉再嫁,她就告诉做媒的,再嫁的唯一条件就是带上婆婆,她要找一个能和她共担生活,共尽孝道的老实人为婆婆养老送终。
  香玉的善良、朴实深深地打动了同村一个因父母早亡、家里穷而没找媳妇的实心汉,他托人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俩人成了亲。香玉用她的勤劳和爱心筑就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大家庭,丈夫也把老人当成亲娘细心伺候,家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附:请汤文平来电话告诉我们地址,有稿费啊!
  chenying1114@126.com
  (编辑:陈莹)
其他文献
她曾是一个打字员;她的女儿清华大学毕业;简朴的小屋里,她哼着小曲儿剪窗花,她的爱人在一旁专注地捏面人儿。哎呀,这日子,幸福!    她的幸福来自遵从自己的内心  采访张宏娓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她一件红裤,一顶红帽,一身短款夹克,跃然于我眼前。  如果说在这之前,我是为了哄这个本该叫“阿姨”的人高兴而叫她姐姐——喔,网上的朋友都叫她“姐姐”,可见到她的这一刻,看到她清澈的眼睛,毫无设防的笑,我从头到
期刊
寂寞孤单像一只小虫在心里爬,于是暗暗怀念起欺负男同桌的光辉岁月。    挑剔如妈妈也不得不承认,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乖女儿,同龄的那拨小蝌蚪还只会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懂事的我已经收拾起天真,帮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兼带襁褓中的妹妹。  我绝少任性哭闹,也不太贪玩,最早的记忆,是安静地呆在一个角落,拿针线细细密密地缝,把一块块奶奶从裁缝邻居家捡回来并修剪整齐的三角形的碎布连缀起来。奶奶说最好能连成被面大小
期刊
父亲下葬那天,小不点抱着灵牌,笑着向她的小伙伴招手。她不会知道,那个最爱她的男人,已经永远离她而去了。    她要自己闯天下  半夜12点,手机响了,迷迷糊糊摸来看,是小不点发来的短信:“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跟朋友去浙江。”  “不能去,宝宝还小,不是你说要回来带宝宝的吗?才几天?”  “从小到大,我都听你的,对你的依恋超过了妈妈。就这次,你依我,我已经不小了,有些事情得自己作主。”  “不行,外
期刊
她一生竭尽所能,和父亲一起,让我和弟弟们具备成长所需的起码物质条件;年老了,她皈依向佛,也是那样既虔诚又“功利”地为儿女亲人谋求福祉。    过了55岁,母亲忽然拜了师傅,信了佛。我们不解。  有时候,打电话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家,说母亲上庙里去了,或者和佛友出去了。  寄给她的钱,她多次以我和弟弟们的名义捐给庙里,或者救助贫弱。我和弟弟老给她寄钱,她还是手头拮据,因为她有太多用钱的地方,并非
期刊
倾城您好:  我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5年前,30岁那年,我硕士毕业,进入一家大型国企,我先生加薪升职,同年我怀了孕。大家都羡慕我们俩,说那一年一定是我的福年。  没想到,我提前两周羊水早破,萌萌在分娩过程中窒息,一呱呱坠地,就被送到儿科急救。随后,医生告诉我,萌萌是脑发育不良,也就是脑瘫。  萌萌病情十分严重:左脑发育不全并伴孔洞脑、斜视、右手脚内收、右肢体不协调、右屁股偏小、肌张力高、先天性
期刊
我难得八点半起床,这个时候很好等电梯,只有一个女人在里面,一个留着短发的女人—— 一个正在唱歌的女人。  她并没有因为我进来而停止唱歌,她站在我对角线的角落。她唱的这首歌我非常熟悉,但想不起名字了,其中有“葡萄熟了,阿纳尔罕的心儿醉了”的歌词。  我一方面惊讶她可以这样旁若无人地歌唱,一方面更惊讶她竟然唱得这么好,曲调中有很多细微转折的地方,她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我一直在安静地听,很害怕电梯会在
期刊
Q我丈夫为什么不知恩图报?  我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不过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但他很聪明,我就鼓励他做生意,本钱也是我从娘家拿的。他创业初期,十分艰难,我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孝敬双方父母的重任,为了替他拉生意,我陪他的客户喝酒,喝吐过很多回。为了不影响他的事业,我一直不敢要孩子,直到他生意上了正轨之后,我才生孩子,那时我都34岁了。  现在,我们什么都好了,我却觉得他对我越来越冷淡,
期刊
熟悉的炕上,姥姥,还摆着我们一起枕过的枕头。你走了,但到处都是你的气息……    “一过年初三,  就把她给我送来”  听妈妈说,我一生下来又黑又小,三根筋挑个头,奶奶说养不活。其实妈妈明白,爸爸弟兄七个,他老四,老实又听话,在我出生的前一天,二大爷家也添了人口,人家是个男孩。于是奶奶就念叨开了:“俺没有两双手,没本事看俩孩子。”那时妈妈在化肥厂上班,一天就回家一次,没有办法,便把我送到了姥姥家,
期刊
您沉淀了生活的苦,为我留下岁月的香。    天气愈发寒冷,外婆的风湿病更重了,走路都有些困难。  妈一早来找我,说,亚锦,去看看外婆吧,你怎么能说她老糊涂呢?别再让她生气了。  我苦笑,心还是揪了揪。外婆退休前,是医院的一名后勤工。我14岁以前,妈和爸一直在乡下工作,我就寄居在外婆家,是外婆看着我长大,一直到结婚。  不久前,我意外发现丈夫亚彬的婚外情,此时我已经怀孕一个多月,想流产后离婚。外婆听
期刊
“喜怒无常”,连老鼠都会疯掉,何况孩子呢?心理学家弗雷德曾经说过,能给孩子造成神经症的最大的麻烦,就是父母的喜怒无常。    这是一对每年只能团聚两次的母女。母亲梁女士40出头,为了供女儿读书,常年在省城打工,女儿沫沫则留在县城的姥姥家上初三。看上去,这对母女文静、安详又美丽,想不到,女儿竟然会频频离家出走,更想不到,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竟然是害怕自己的妈妈。  梁女士:女儿4岁时,因为丈夫有外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