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体育多元发展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依据高校学生发展“育人”理念,对体育文化、精神、思想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探索新的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并对体育教学渗透出的课程思政进行深度挖掘,借助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体育课程思政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体育;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61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及“三全育人”理念。2014年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三全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发展方向有着协同发展的共同目标。体育课程在高等院校教育中有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顺应高校“育人”理念的发展要求,体育在育人方面也要顺应教育行业的时代发展要求,将体育育人理论、思想和案例融入体育课的教学中。
  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相结合属于交叉性研究领域,符合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要求。高校体育科目理论与实践课程虽然设置齐全,但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重点教授动作、技术,忽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思想的现象。如何将体育课程中的隐性教育发掘出来进行精准投喂?这就需要运用时代发展衍生的新产物,探索有效传授方式。王秀阁(2019)认为: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校教师要有创新改革意识,要借助时代产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新媒体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韩晓美(2020)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获取与传递。新媒体平台有着更好的师生学习内容便于交互与反馈的易于操作的特性。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思政教育”“学校体育”三者之间的融合多元发展,论证运用新媒体平台将体育课程思政思想融入学校体育项目,能否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思想通过简单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并转化为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精神品质。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与新媒体多元发展体系构建
  经调查大多数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的所持态度大多还停留在增强身体素质层面。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高校对学生的考察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越来越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适时改变对传统体育课程的固有观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融入素质教育、体育的育人理念,以“体”育人。高校体育工作部门应该设立体育育人授课素材库,健全“体育育人”的理论架构,提升体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层次。打破固化模式,以体育史、体育人物、体育事件、体育比赛片段等素材作为体育老师授课内容,并融入思政教育中,将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做到深度融合。
  “体育”是拼搏、坚持、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代名词。在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女排精神”“姚、劉、李时代”等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展现了“体育正能量”,这些丰富的事例都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素材和理论支撑。将体育教师将在体育课中口语化的思政教学,梳理成中心思想明确、条理清晰,可以系统化阅读的文字,定期在新媒体上推出,学生阅读后可全面理解学习体育课程的深层价值。将课程教学环节中技、战术的文字讲解进行配图或视频演示,供学生课下复习,从而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体育育人“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在“三全育人”的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卡,健全的课程思政体育能为新时代青年在踏入社会之前作最后的把关与提升。结合高校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炼体育精神价值将其融入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得到从文化理论课中难以实现的心理生理素质锻炼。上述内容分析了“新媒体”“思政教育”“学校体育”融合多元发展的可能性,针对各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性质,建立以下多元融合发展体系。
  1.1 线上学习帮助思政教育走出“厌学困境”
  在全国教育深化改革教育过程中,考虑到以往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较为形式化和陈旧化,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发展与优化方向。运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阅读途径多的特性,通过现有的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公社等平台媒介,鼓励学生从思政理论的阅读者转换为实践者,拍摄以解读相关政策和方针为主题的短片或微电影上传平台。当代青年思想新颖、实践能力强,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主动学习思政知识的习惯,为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和发展思路。
  1.2 课程思政助学校体育形成“体育文化自信”
  学校体育长期发展以来较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教学内容的程度,常年往复体育老师上课形成固化、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学校体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在心理、意志和体育运动社会性等方面的延伸引导和教育。从思政教育理论、“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史”等层面,对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全面完善深化建设,使体育文化自信根植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实现体育育人的目的。
  1.3 体育文化线上学习、体育运动线下练习
  新媒体与高校学校体育协同发展提供线上展示平台。运用学校体育资源,开设体育慕课、翻转课堂、智库。运用学校微信、微博公众号将体育课程内容以文字、图片、动图以及小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中技、战术的回顾与练习,将课程中的隐性教育具体化。平台定期投放体育赛事视频、体育类电影电视剧供学生观看,让学生潜意识认识到体育是一件振奋人心、团结拼搏的事情,从而改善高校体育中长期存在的学生“消极锻炼”现象。   1.4 发挥“新、思、体”特性,构建“线上体育课程思政平台”
  “线上体育课程思政平台”是多元发展理论下的研究产物,借助新媒体平台多渠道输出体育课程思政成果,在新媒体平台上推送高校思政教育思想与学校体育育人理念融合发展的结晶,使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字化、具象化,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这一改革思路运用体育的实践、体验感强的特性,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缺实践”的硬伤。从“体育育人”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提出的“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要求。
  2 线上体育课程思政平台搭建
  体育精神、文化、思想主要以学校体育项目为载体,学生从事体育项目的运动中能够体会到体育项目的内核精神。目前还缺乏将体育运动中获得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人力资本的途径。学校体育旨在培养学生养成长期坚持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激发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学校体育教师授课,学生课后的课程学习、课堂随堂竞赛,有效检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状况。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重在参与永不言败的精神。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比赛切身体会体育精神、文化的魅力,教师通过课堂讲评,梳理讲解体育精神、文化、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体育中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形成公平竞争的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项目具有大众化、多样化、易接受、强健身心的特点,这些特性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众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素材。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在运动训练方面提出的“项群理论”中对学校体育教学项目进行分类,在技能主导上表现美性的项目——艺术体操、健美操……在这类项目中教师通过对“美”的正确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让学生的形体美,更是让学生的思想“美”。在表現精准项目——台球、射箭……这类项目在运动中学生应该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投入其中,通过练习这类项目学生的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体能主导类对抗项目中——足球、篮球、排球……,这类项目具有团结协作、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特性,这些特性在体育项目亦是如此,那么将这些特性提升到学生人格养成的层面也将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
  新媒体平台的有受众面广、易操作、呈现形式多的特性。慕课课堂、翻转课堂智库的建设日渐完善,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进行线上学习。随着体育课程的慕课、翻转课堂智库建设发展日趋成熟,体育课程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如若融合协同发展,必然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将体育精神、文化思想融入线下教学中,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将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思政思想进行线上教育,实现学生在阅读观看的同时直观接受体育精神、文化、思想熏陶。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也应该在育人方面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课程思政思想,将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文化、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与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再发展,这样不仅拓宽了体育育人以谋求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发展路径,更是将体育育人的育人理念所诠释的全面发展路劲建设的更为夯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
  [2]杨琼,蒋纯焦.学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国际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103-107.
  [3]郑建松,王秀阁.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构建的逻辑进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9,(21).
  [4]韩晓美.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工作新资源与新思路的探讨——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化学试剂,2020,42(04):473.
  [5]吕贵原.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体育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5,(20):144-145.
  [6]苗天潮.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信息环境的构建与变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2):116-119.
  [7]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向项群理论的拓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27(01):5-9.
  [8]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2020-115)。
  作者简介:李佩明(1992-),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其他文献
个人的全面发展指每一个人在个性、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和谐、自由、全面地发展和完善也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马斯洛人的自我实现的就是发挥自己先天的潜能,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早已与网络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与此同时,网络犯罪形式逐渐多样化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本文基于对现阶段网络犯罪主要形式的探究,探寻了在刑法方面的相关法律对策。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62   当今社会,信息化
摘 要:2020年世界各地都先后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一次全球性的重大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针对新冠肺炎的战疫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考验,党和政府重视程度高、行动迅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始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制度;传染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
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在近些年已经成为关乎我国司法权威是否能够保障的重要问题,该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生效裁判无法得到执行会导致司法权威受损也会导致当事人合
摘 要: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强,腐败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扼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行为对高管还是政府官员都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一方面,不仅有利于抑制个人主义,有利于净化腐败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本文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模型实证研究审计质量与腐败问题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抑制腐败
摘 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结合现实实践的认识,适当变通构建与时俱进的实践观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实践的观点由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本文主要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用
产教融合是推进应用型本科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而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建筑工程估计》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模式、课程
本文以宁夏X大学为例,聚焦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就业工作的人民性特点,通过正确处理全国高校“一盘棋”与地方“一招棋”的关系,在坚持“以人为
摘 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高校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和修养大学生的主要保障,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摘 要:体育课程思政是建立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激发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政治价值引领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育教育模式。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应该从构建顶层设计,营造学校课程思政的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把握体育课程的价值引领;立足学生学情,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