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研究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从自然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鲢、鳙、鲤等鱼体上分离到16个菌株,其中有8株菌致病力明显,特别是SC96-1-1和SC96-2-4等株菌,能使受试鱼感染显症和致死,仅需6~24 h,其发病率达100%.经对该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类鉴定后,确认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为具有运动力的短杆菌,有如下特点:氧化酶和V-P反应均呈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不发酵肌醇,不分解脲素.并证实北京地区暴发性传染病病原为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结果为进一步防治北京地区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集合种群是指一相对独立地理区域内各个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通过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结在一起.集合种群理论是生态学最新分支领域--空间生态学的主要研究途径之一
对厦门大屿岛白鹭保护区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鹭(Eegrtta garzetta)和池鹭(Ardeola bacchus)进行种群动态和营巢观察研究.3种鸟的数量季节变化都很大,5~7月数量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出发,物种多样性应是评价防护林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Weibul分布模型分析建溪流域防护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种-多度关系,用多种公式计算防护林各层次的
果蝇Drosophila nasuta亚群由14个处于不同物种分化阶段的种、亚种和分类元组成.这个亚群的物种有许多进化上的独特之处,使得它在物种分化研究方面倍受关注.然而,在形态学、
农业生产活动如土地的农业利用、耕作、作物间套种植方式、放牧、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农业动植物遗传改良(包括外来种引入)等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生物多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云南高原中部紫溪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惠于彝族传统文化,当地彝族图
由国际生物科学联盟(IUBS)主办,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单位承办,每6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99年8月1~7日在美国圣路易斯市(St.Louis,Missouri)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5000多
濒危牿保护是当今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命题之一,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地域特点的科学.在全球宏观环境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学与区域性的社会、经济、自然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于1994年11月、1995年7~8月和9~10月在宁夏贺兰山对岩羊种群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贺兰山岩羊的最适生态分布见于海拔1801~2000 m,岩羊每天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为早晨和下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滇南小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滇南小耳猪32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ES、PA、6PGD和TF等6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875,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