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l_fut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辽宁省民族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机遇、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绿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扩大绿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绿色品牌培育与推广等方面为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布局 产业化
  一、引言
  绿色产业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冲突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演进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因此,在民族地区发展绿色产业既能突破生态环境约束瓶颈,又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是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辽宁省是多民族省份,共有51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在全省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振兴老工业基地、维护民族团结以及构建和谐辽宁的大局。目前,辽宁省现有8个民族自治县,即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等6个满族自治县和阜新、喀左2个蒙古族自治县。其中6个满族自治县分布在东部山区,新宾、清原、桓仁满族自治县与吉林省接壤,宽甸满族自治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岫岩满族自治县近临沿海开发地带,本溪满族自治县处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均属长白山余脉,平均海拔800米,地貌特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特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水源基地。2个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常年多风少雨,气候干旱,沙化面积较大,是辽宁省重要的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区。8个民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列于辽宁省100个县(市)区排序的中后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需要指出的是,辽宁省民族地区持续处于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消失殆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既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又适合辽宁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是辽宁省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
  二、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机遇
  (一) 产业机遇
  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危机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复杂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资金流动转向以及国内产业利润缩减的局面持续恶化,国内常规加工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的经济调整下,我国的多方面政策导向在绿色、生态产业方面形成了重合。这意味着与内需、健康、民生相关的生活性源头产业以及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利润空间将进入增长通道。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以节能、环保、生态、健康等为标志的绿色产业将极有可能在下一轮经济繁荣中占据整个产业的制高点。
  (二) 区位机遇
  自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次区域合作规划也先后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上述区域和次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辽宁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腹地,辽宁省民族地区将同时接受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辐射和拉动,其所面临着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叠加效应是前所未有的。
  (三) 政策机遇
  改革开放至今,为了发展壮大少数民族经济,国务院、国家民委和各个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减免政策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其他民族地区一样,辽宁省民族地区也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主要体现是在财政、税收、信贷、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资源开发以及民族产业发展方面享受了国家特殊照顾和一定的减免。上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这为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政策保证。
  三、辽宁省民族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民族地区的绿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绿色农业、绿色种养殖业和林地产业优势很大。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以林、果、畜、中药材、保健品等地方优势资源为主的生产、加工产业初现规模,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例如:岫岩的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3个主要绿色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建成占地面积100亩以上,生产数量50万棒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多个。2010年,岫岩食用菌接种量达3亿盘(袋),产量30万吨。绿色食用菌示范小区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岫岩食用菌产业规模总量的不断提升。清原县的绿色中草药独具特色,近年来,清原县依托自身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地理优势,大力推广威灵仙、穿山龙(根、片)、北豆根、白鲜皮、关黄柏等中草药种植产业。本溪县的林业产业潜力巨大,截至2010年,全县已发展林下中药材60余万亩,绿色无公害山野菜60万亩,干坚果经济林76万亩,速生丰产林90万亩,特种动物放养90万亩。此外,新宾、桓仁、宽甸、阜新、喀左等县市在绿色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尽管辽宁省民族地区绿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潜力较大,但目前仍存在较多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绿色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辽宁省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相对独立,县际之间的经济往来不够密切,各个县市都有发展自己绿色产业的想法。从目前各个县市现存的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来看,同质化倾向严重,绿色产业布局极不合理。
  (二) 绿色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受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辽宁省民族地区的绿色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绿色农业、林下产业和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受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制约等因素影响,上述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应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
  (三) 绿色产品销售网络尚不完善
  目前辽宁省民族地区绿色产品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流通渠道,绿色产品市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供销网络渠道。主要表现为销售渠道不通畅,销售网络不健全,部分绿色产品存在滞销情况。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辽宁省民族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
  (四) 绿色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
  辽宁省民族地区绿色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部分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没有在提高质量和加强管理方面下功夫,绿色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第二是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产品生产程序及质量标准体系,但执行力度不够;第三是对不合格产品、侵权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依法打击力度不够。
  四、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绿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辽宁省民族地区应根据市场导向和资源优势,以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扶持发展一批辐射面广、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的领军型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支持,壮大特色加工产业园区,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培植适应市场需求、带动群众致富、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东部山区的满族自治县重点开发优质大米、山野菜、食用菌、板栗、林蛙等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及深加工产业,以及林下参、鹿茸、龙胆草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业。辽西地区的蒙古族自治县重点发展畜牧、小杂粮、经济林、花卉等种养殖及深加工产业,扩大保护地和节水灌溉面积。
  (二) 扩大绿色农产品基地规模
  辽宁省民族地区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高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等措施,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种养殖规模,建设标准化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等现代农产品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形成产业链,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以高品质、无公害为特色的优质稻米基地;以牛、羊、鹿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以干坚果、水果、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林和经济生态兼用林种植基地;以林下参、红豆杉、龙胆草等优势品种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食用菌、山野菜、蔬菜为主的菌菜生产基地;以开发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
  (三) 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化建设
  辽宁省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其一,全面提升医药产业。依托天然绿色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基础,以传统中药为基础,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中成药、生化药工业,建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中药制造、加工企业。其二,做精绿色食品加工业。要以绿色开发、转化增值为出发点,沿着无公害、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深加工的思路,加快绿色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大力发展大规模的区域化种养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发名牌产品,增强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其三,积极扶持林木加工业。要在加强森林自然资源保护、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向精深加工、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坚持林产工业与营林生产相结合。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运用高新技术努力使更多的新产品成为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力争使林产品加工业进入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标志的效益型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复合木塑型材、高密度纤维板、高密度贴面装饰建筑家具材料。
  (四) 注重绿色品牌培育与推广
  绿色产品存在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潜力。辽宁省民族地区的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自身的绿色品牌:其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组合和优化,依托各种技术力量,改造或开发一些有特色的绿色产品基地,进行绿色产品的联合生产经营,通过规模化生产,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具有自主品牌的绿色产品。其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和产品展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加大本地区的绿色产品宣传力度。其三是全面构建营销网络,有效建立起绿色产品特有的物流渠道和销售网络。
  
  参考文献:
  [1] 张瑾燕. 东北民族地区经济振兴须走生态文明之路[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9(3).
  [2]刘长生, 简玉峰. 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商业研究, 2003 (22).
  [3]朱永法, 宣裕方, 毛节琏等. 试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7, 14 (4).
  [4] 曾健民.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J ]. 江汉论坛, 2002 (10).
  [5] 李高业. 试论绿色产业的发展问题[ J ]. 鲁行经院学报, 2003 (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痰细菌培养为MRSA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给予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叶酸对女性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女性冠心病患者49例和正常对照组女性50例,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H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阳性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术前评估及预后意义。方法:统计并比较不同消化道肿瘤、不同分期及不同病理分型以及有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这样的观点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然而,教育中的爱要如何表现?我想,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丢失的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给药途径的探讨上海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赵培泉,王文吉上海医科大学分子遗传室宋后燕,朱运松目前临床上t-PA的给药途径是直接注入眼内。这种方法操作麻烦,也增加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读懂孩子塑造未来”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成功举
<正> 亚细胞结构自由基的实验研究,为开展生物细胞自由基生成的定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实验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对青紫兰灰兔眼晶体上皮细胞核
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了30多年。经济总量下一步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将突破3000美元大关,部分经济指